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P企业知识团队的生成及知识创新的模型与机制/P P/FONT /P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企业知识团队是企业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本文首先分析了两种不同企业知识团队--“同血型”和“混血型”知识团队的生成过程,并建立了生成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类企业知识团队知识创新的机制,认为是由互馈机制、弥补机制、催化机制、保障机制、协同演化机制及控制机制组合而成,并建立了两类企业知识团队知识创新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对以特定产业集群为支柱的区域经济实现创新驱动意义重大.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分析了区域创新平台的供给机制,揭示了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双边区域创新平台的研发成果定价机制.研究发现,区域创新平台的供给是一个类型依赖型博弈主体进行贝叶斯博弈的过程,博弈均衡结果取决于集群企业与区域创新平台研发成本的相对大小;区域创新平台是一个对接研究机构与集群企业技术创新供求的双边协调者,交叉网络外部性等双边特征决定了其实施非均衡两步定价方式,集群企业与平台之间的双方叫价模型是平台实现不对称两步定价的关键机制,而供给主体不同的区域创新平台在研发成果交易性质、均衡交易数量、产业化率等方面存在差异,政府主导型区域创新平台契约性突出,而龙头企业主导型则更具关系性.  相似文献   

3.
宋燕平 《科研管理》2008,29(3):159-163
本文认为农业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提出农业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策略是以“需求”为中心,其侧重点分别是“技术”和“信任”,不同的农业领域应有不同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推动产业集群的升级,必须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构建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区域创新平台是一种较好的发展途径。论文以国内外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系统的相关研究为基础,建立产业集群升级的动力模型;阐述区域创新平台的要素构成和结构;剖析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平台的互动关系。以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为例,在产业集群分析基础上,建立西海岸经济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推进西海岸经济新区产业集群升级的区域创新平台构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网络化演进过程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在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的结构与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将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网络化演进过程分为开创探索阶段、协同整合阶段、网络成熟阶段和网络衰退阶段,并剖析不同阶段的网络特征,提出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网络化机制,以加速其平台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6.
服务创新是专业服务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其创新产出的可模仿性和难以保护性,导致专业服务业的创新动力不足,在我国弱产权保护体制下,专业服务业创新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基于对专业服务业创新独占性机制的探索性案例研究得出三个主要结论:(1)专业服务业创新独占性机制是专业服务企业避免创新被模仿,保护和占有自己创新活动回报的行为总和,同时包含“防御型”策略内部隔离和产权保护,以及“进攻型”策略顾客锚定三种微观机制,且以“进攻型”策略为主,“防御型”策略为辅。(2)专业服务业创新保护的目的以获取持续收益为主,阻止模仿为辅。(3)内部隔离、产权保护和顾客锚定在阻止模仿和持续收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7.
摘要:以1994 - 2006年Web of Science (含SCIE,SSCI和A&HCI)收录的中国发表论文为样本,从中国参与发表Web of Science文章各学科的总量、速度、及学科分布研究了中国在国际科学研究中的学科地位与学科优势。同时,运用波士顿矩阵方法,按照文章数量与发展速度两个维度将中国参与发表Web of Science文章所涉及的242个学科分为四个类别:“明星”,“奶牛”,“问号”,“瘦狗”,针对不同的学科类别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各自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关于科技园区创新平台机制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科技园区创新平台机制的研究多是建立了科技团区创新平台运行机制的外在基本条件,而对其内在的创新机制及机制的执行力问题却有待深入研究.以机制设计理论的个体与总体共赢思想为指导,以系统集成创新作为研究的主线,突出科技园区创新平台机制的创新本质,分别探讨了公司型创新平台的知识增值机制和服务型创新平台的动态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技术研究机构研发模式分类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光华 《科研管理》2018,39(10):120-127
高技术研究机构是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高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分类管理、分类改革有利于高技术研究机构更好履行自身使命。高技术研究机构与外部主体的互动形式,面向政府或者市场的需求来源,以及涉及的研究领域直接影响其研发模式。基于这三个维度,提炼出“一体式”、“合同式”、“平台式”三种不同类型的研发模式,并构建形成高技术研究机构研发模式分类体系。针对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深圳先进院、苏州纳米所进行案例分析,验证分类体系的适用性和合理性,并丰富分类体系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从形成政府与市场的合力,增强科研人员流动,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搭建区域创新平台等方面为完善我国高技术研究机构研发模式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晓华  刘慧 《科学学研究》2018,36(10):1758-1769
基于企业异质性理论的最新研究,本文在适度优化要素价格扭曲、价格加成和生产技术革新测度方法的基础上,从描述性统计与实证检验双层面首次揭示了要素价格扭曲和价格加成对生产技术革新的作用机制。得到的结论主要有:首先要素价格扭曲已经成为了推动企业生产技术革新的“战略性资源”,中国本土制造业生产技术革新存在利润传导机制扭曲、效率传导机制扭曲和经验传导机制扭曲等三大扭曲;其次人力资本与资本投入是中国企业生产技术革新的核心动力,资本因素对中国企业生产技术革新发挥作用大于人力资本;最后本土企业存在生产技术革新的新产品“悖论”,出口能有效的促进制造业生产技术革新,非要素型成本上升给企业生产技术革新带来的“危害”远大于要素型成本上升,补贴对生产技术革新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构建与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系统观点和信息论为依托,对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含义和特征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并运用"过程管理"理念,从人、信息、环境及技术4个因素出发构建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模型图;在此基础上,对比自然生态系统生存机理,归纳总结出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参照"价值链"模型和"复杂系统"的处理办法构建商务网站内部运行机制的总体关系图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2.
根据JF企业2007-2018年数据,采用熵权-突变级数法评价其商业模式创新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评价结果与已有研究结论高度匹配,验证该评价思路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可以将目标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3个发展阶段与2个战略转型期,其中各个阶段又有其独特的商业模式;该公司商业模式创新呈现出"总体平稳、阶段波...  相似文献   

13.
高校后勤社会化财务改革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之而带来的新的财务问题是高校财务工作需要解决的一项紧迫任务。应从确定收费价格、采取“谁享受服务谁付费”的预算办法和以“货币实地结算方式”进行资金结算等方面来理顺学校财务与后勤财务的管理体制,实行企业会计制度以加强高校后勤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环境下的(知识)内容服务呈现爆发式增长,内容服务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现象。与此形成强烈反差,有关内容服务商业模式的研究却相当匮乏。本文围绕“内容服务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这一核心问题,选取“罗辑思维”为典型案例,结合扎根理论方法,基于其“魅力人格体”“内容电商”“付费内容聚合”三个发展阶段,系统分析了它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对其成功要素进行了概括总结。研究发现:“用户中心”“内容打磨”“知识平台”“自我迭代”是罗辑思维商业模式创新的4个主范畴,4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催化,共同促进了创新的持续发生和演化。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从系统和动态的视角构建起一个模型框架,在深入解释内容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现象的同时,也为内容服务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思路启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是目前企业环境信息强制披露的两种机制。监督机制是政府通过一系列制度措施改变被监督者的成本-收益结构来实现监督作用的,但受监督成本等因素的限制,惩罚机制的引入就成为必然。监督机制与惩罚机制对企业环境信息的强制披露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目前在企业应用中发挥有限。  相似文献   

16.
陈江  陈凌  杨祎婧 《科学学研究》2013,(5):751-763,741
采用三角测量法,以浙江振石控股集团(全球最大玻纤制造企业)为对象,通过对访谈资料和文档资料的内容编码分析,构建了一个组合动力影响家族企业成长的PD-FBG传导模型,归纳出3类10种影响家族企业成长的组合创业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振石控股集团的组合创业主要受企业组合动力、家族组合动力和政府组合动力的驱动,以选择型组合创业为主,适应型组合创业为辅采取创业行动,最终以企业成长为第一目标,家族成长为第二目标。振石控股集团的组合动力通过组合创业行动向家族企业成长传导,验证了"组合动力驱动组合创业,组合创业促进家族企业成长"的命题。  相似文献   

17.
李玲  陶厚永 《科研管理》2013,(2):112-119
本文借助于网民以及学者们对山寨现象的评论,运用扎根理论构建出山寨模式形成的动力机制模型,得出的研究结论表明:进入门槛降低和市场需求形成是山寨模式形成的基础动力;高效的运营能力和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是山寨模式形成的核心动力;暂时效益的获得以及竞争能力的提升是山寨模式形成的直接动力。最后,本文从企业生态系统的视角,探讨了山寨模式对国产品牌手机企业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气象经济发展路径的阶段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抚脉"气象经济的国际性走势",客观总结国际上现有的"几种范式的比较",特别是理性剖析"中国气象界的迟滞与彷徨"招致的现实困窘给我们的警示,文章得出如下结论:我国气象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近期宜为:"公益为主,兼营商业化"的澳大利亚模式;远期宜为:"公私有别"的"准美国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环境不确定性细分为动态性与敌对性两个维度,分别分析它们各自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进一步检验企业集团从属对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环境动态性程度越高,企业更容易加大研发投入;环境敌对性程度越高,企业的研发投入越少。另外,不同类型企业集团的功能不同:从属于产业型集团削弱了环境动态性对研发投入的影响,而从属于控股型集团则削弱了环境敌对性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探讨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区域创新绩效,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大数据发展下营商环境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机制分析,以2008—2017年我国地级市及722家民营企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使用SYS-GMM估计法进行实证检验,得出:(1)优化营商环境虽在总体上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绩效,但在不同城市存在异质性,呈现出“非省会强、省会弱”的不均衡特征。(2)大数据发展与营商环境优化的契合是区域创新绩效提升的关键,尤其是在省会城市,其作用更强,但囿于技术学习能力,却在非省会城市作用不确定。(3)营商环境优化作用的不均衡区域特征源于交易成本的中介作用存在城市差异,在省会城市,大数据发展能激发出交易成本的中介作用,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的间接作用,扭转“非省会强、省会弱”的区域不均衡特征,全面激发营商环境优化的创新绩效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