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工具赋在赋体文学题材开拓上具有创新意义,其主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道家之理,儒家之功,佛家之悯。唐代工具赋是赋家对工具的巧妙构造所作的颂歌,又是对工具所含哲理的阐释。由于工具不同于其他器物的特点,从而创造出一些独有的艺术特色,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唐代工具赋给后人留下了当时器物形制、构造、使用的有关情况,可补充史料的不足,具有较高的文化意义和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唐代庄子寓言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子寓言赋是唐代出现的一种的学现象。在唐代不同的社会状态下,庄子寓言赋也折射出不同的思想内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盛唐的庄子寓言赋都以“大鹏”为主题,与盛唐的盛世气象相对应地表现出积极的用世精神;开元末至大历时期的庄子寓言赋与科举考试和崇道思想关系紧密,表现出士人对于社会的旁观心诚和对于现实矛盾的回避;大历以下的庄子寓言赋数量较多,与当时复杂的社会状态相适应,表现出积极干世与消极避世相交织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3.
干谒之风在唐代的盛行,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当时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政策及士人的心理风貌有密切关系。而相对于科场应试文来说,唐代干谒文章又表现出了复杂多样的特点。本文就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唐代科举开始试赋的时间,未必迟至中宗神龙元年以后。律赋的产生并非“以赋造士,创为律赋”的结果;而其限韵的时间也非始于开元二年。唐科举试赋对唐赋的创作有负面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历代赋汇》收录了近1,500篇唐代辞赋,这些辞赋中有57篇属于含有西域文化因子的“西域赋”.西域赋的主旨以雅正为主,内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表现万国来朝,西域献宝的,以此炫耀唐帝国国力的强大,这类赋作的创作模式是:首先,“西域”、“昆仑山”、“胡”、“匈奴”等文化因子代表遥远的地方或遥远的民族出现;其次,对赋中涉及的西域物品进行外观、环境、细节、功能的铺排陈述;最后,颂扬大唐盛世,歌颂帝王的功业德行.另一类是颂扬唐代帝王的功业德行、威震四方,鼓励士人立功,这类赋作的创作模式是:首先,介绍战争背景,表明师出有因;其次,铺叙西域的环境与地理风物;再次,描写战争的惨烈场面;最后,写赢得胜利,歌颂浩荡的皇恩.  相似文献   

6.
司马相如《大人赋》之题,“大人”并非专指帝王,而是指得道之人。今观《大人赋》内容.可知其叙写的是大人由求仙而至得道的精神历程。再结合《史记》所述司马相如的一生的政治遭际对其心理的影响,可以认为《大人赋》是一篇从传统的“悲士不遇”的主题中游离出来的游仙兼思玄作品。  相似文献   

7.
《文选》对唐代应试诗、赋有重要影响。《文选》所选诗文原句和注解不仅是应试诗、赋命题的渊薮之一,而且还是一些试赋官韵的源出文献。这些源自《文选》的题目和韵脚多以五言诗句为主。源出《文选》的题、韵影响甚至规定了应试诗、赋的内容、风格。客观而言,应试诗受到《文选》的影响明显大于试赋,但《文选》对试赋影响的层面又是应试诗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8.
唐宋是中国赋学批评史上的中衰期,其理论成就上不及汉魏六朝,下不及元明清,然唐宋两代科举试赋(律体赋)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赋论特色:一是赋的本体论,即赋如何写的问题,亦是璺学古律之辩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赋与科举的牵连,围绕着科举试赋,文学派与经义派展开了不断的论争,并备才学之辩发展到朋党之争,赋与政治的关联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17,(2):43-46
女性题材赋历来是辞赋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女伎赋作为女性题材赋中较为特殊的部分,在唐代才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颇具时代特色。唐代女伎赋在创作上显示出女性形象刻画类型化与个性化并存、政治因素输入以及情感意蕴发生转变等特色。可以说"女伎赋"进一步丰富了女性题材赋的创作,拓展了女性题材赋的表现范围。  相似文献   

10.
李梦阳赋今存35篇,大致可以划分为忧时赋、吊古赋、写景赋、咏物赋四大类,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寄寓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慨。李梦阳提出"汉无骚"、"唐无赋"的赋学理论,并且在创作实践中大量模拟楚辞及汉代赋作,同时也有一些是模仿唐代及唐之后的作品,这些实例都体现了他对"真情"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1.
“赋”字源于社会劳动生活的实际需要,赋体亦是为了满足“赋政”这种社会政治生活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形式。赋政促使了赋体的萌芽、形成与繁兴。赋字、赋政、赋体所具有的朝政实用性、铺陈体物性、宏观包容性则为后世文人从其身上发展和衍生出各种赋的类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一些论唐代科举制以及唐代律赋的史学或文学著述,都认为以试赋取士始于唐代。其实,唐代试赋取士是沿隋制,并非唐统治者的创举。无论是从献赋与纳赋的制度来看,还是从隋唐取±考文的实例,以及此期杂文与文之关系来看,唐以前就存在以试赋取士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太原大学学报》2015,(4):98-102
汉代辞赋的发展与汉朝政治制度密切相关。汉代献赋风尚与汉朝养士制度、内外朝制度、帝王喜好、文学奖励制度、礼乐制度和郎官职责等方面密切相关。养士制度和内外朝制度使赋家汇聚在中央朝廷,形成了作为献赋主体的赋家群;帝王的喜好和文学奖励制度调动了赋家献赋的积极性,使献赋之风盛行朝野;礼乐制度和郎官的职责则使兼有郎官身份的赋家"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相似文献   

14.
赋题法是拟乐府创作中严格地由题面着笔,按照题面所提示的内容倾向运思取材的方法。齐梁以来,文人乐府诗大量使用赋题法构思立意,使乐府拟作既可沿袭古题之义采用时代新体,还可寓意古题,挖掘古题的时代新义,从而为乐府拟作在主题内容和体式结构上的创新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间。因赋题法的使用而形成的古乐府主题与曲题的对应关系,为唐代歌行诗创作提供了思路:诗人在乐府中寓意古题、别出新意,在诗歌体式上突破乐府制约,形成拟赋古题的歌行;“主题+歌词性诗题”的歌行,在对主题的强调中保留诗题“歌”“行”等歌辞性字眼,形成歌行的“标识”意义;自拟非歌词性新题的歌行,为进一步强化诗歌主题,其体类属性只在诗歌篇章结构上体现。唐代歌行体的形成与文人乐府赋题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赋的产生伊始便具有浓重的政治品格。唐代以诗赋取士,更是刺激了“赋的颂赞”与“颂的铺陈”的同趋同归。这种趋向,到了清代的康、乾时期发展到极致。这一方面是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文化政策所致,同时也与文人在政治体制夹缝中的两面性和矛盾性的心态息息相关。这种态势使赋的创作出现了片面的繁荣,同时也对赋作的多元化发展造成束缚。本文即从赋、颂的历史溯源中对清代康、乾时期的赋、颂共作现象及其成因与走向作解析。  相似文献   

16.
朱铭 《语文知识》2012,(1):81-82
清初文人吴兆骞因江南科场案流放宁古塔,为重回江南,积极寻找机会。当康熙欲封禅长白山时,他献上赋作《长白山赋》,受到康熙赞赏。吴兆骞虽未能因此还家,却在文学史上得到了一个位置。  相似文献   

17.
宋玉的文学成就与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是赋体文学的开山祖师和代表作家,享有"赋祖"与"赋圣"之誉.他开创了中国文学的"伤春"与"悲秋"主题,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感伤主义传统.他在<高唐赋>中用"云雨"来表达性爱,"云雨"后来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意象.他的<大言赋><小言赋>是中国最早的游戏文学作品.他不但塑造了爱神与美神高唐神女,而且还塑造了超级美女东家之子,是中国第一位全方位地描写女性美的作家.他不仅描写了凡夫俗子、少男靓女的性挑逗与性放纵,而且还展示了帝王乃至神灵的性饥饿与性冲动,成为开启中国艳情文学的祖师.他的<高唐赋>对巫山的自然景观作了全面细致的描绘,是中国最早的山水文学.宋玉是中国文学独立和自觉的标志性作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职业作家和纯文学作家.他与屈原并称"屈宋",同为中国文学之祖.  相似文献   

18.
萧纲赋考论     
现存萧纲赋按内容可分为述志赋、抒情赋、咏物赋、宫体赋、游戏逞才赋五类,其中宫体赋最有特色。萧纲宫体赋的描摹程式是由咏物到咏女性,写作倾向上只为描摹而描摹,不动感情。由此推理,萧纲对赋的理解相当通脱,题材无所约束,描写无所顾忌,符合其"放荡为文"的文学观。《悔赋》作于侯景乱中,是萧纲少有的严肃主题的作品,萧纲借此痛定思痛、批判现实,表达勘定战乱、中兴国家的信心。《悔赋》与宫体赋主题截然不同,这对于反思宫体文学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代治道赋历经四个发展阶段。初唐是奠基期,作品数量虽少,但树立了典范。盛唐是发展期,开始与科举制度相关联,表现出士子们高涨的参政议政的政治热情。中唐是高峰期,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美刺兼备。晚唐是衰退期,就创作者而言,存在明显的地域色彩;在情感表达方面,蕴含浓郁的感伤情调和不平之气。  相似文献   

20.
先秦两汉现实女性题材赋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根据赋家之创作主旨和表达内容,将其概括为“言志”、“抒情”和“其他”三类进行分析论述。联系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试图对其发展状况与嬗变轨迹给予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