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英汉情态动词的语法意义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中的情态系统都被认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如情态动词、情态副词、语气等.其中情态动词占主要位置.从英语和汉语情态动词的否定形式、副词的搭配、情态动词连用等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情态动词的情态意义和语法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同一情态动词的不同情态意义常常会造成其语法意义的不同,而不同的语法形式也会影响情态动词的情态意义表达.同时,就两种语言之间而言,在语法意义方面,英语情态动词和汉语情态动词存在着较大不同,即同样的语法条件下,具有相同情态意义的英语和汉语的情态动词的语法意义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65):52-53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又常见的语法现象。从语法形式上看,动词重叠大致可分为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和双音节动词的重叠两大类,每一类又可细分为几种不同的小类。本文从构词法、语法性质、语法意义三个角度分析了动词重叠的几种形式,参考各位大家们的观点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从动词重叠的语法性质、语法意义、适用句式及功能、可重叠的范围等方面,勾勒出动词重叠研究的轮廓,并展示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的许多介词大都是由古代汉语的动词演化而来的。介词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出于"收入词典的时间并不长,并且将其归为动词。文章从语言事实出发,从其历史演变过程、语法分布、语法意义等多个角度对"出于"进行多角度的考察以求更科学的论证其词性。  相似文献   

5.
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是英语语言中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本文从一般时、进行时、动词不定式及某些形容词系表结构后的不定式等角度,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此语法现象进行分析和解答。  相似文献   

6.
英语中没有表达将来时的特定语法形式,只有表达将来意义的各种方式,本详细阐述了will/shall,be going to,动词进行体和动词一般现在时等表达将来意义的语法形式以及一些词汇手段。  相似文献   

7.
西宁方言中名词、动词、形客词和量词都可以以不同的形式重叠,重叠后各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而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动词的重叠.西宁方言动词的重叠形式和普通话基本相同,但重叠后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却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以重叠频率高的动词为切入点,分析认为动词重叠式的深层语法意义是可控性。可控性从语义上分解为两个方面:动作主体可以控制动作行为量的变化;动作主体有意识从事某种活动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表层语法意义是动词重叠式的深层语法意义———可控性———在某一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重叠无论在普通话还是方言中,都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而壮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最庞大的一员,壮语中的动词重叠现象更是形式多样,并且具有很强的语法功能和语义表达功能。文章以语言事实为依据对壮语中动词重叠结构进行分析,主要揭示壮语动词重叠的形式、基式和重叠式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的语法意义及重叠的"量"范畴变化。  相似文献   

10.
重叠是现代汉语方言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现象,皖北中原官话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拟声词的重叠,其重叠形式和重叠后的语法功能多样,但语法意义基本上表示增量。文章还运用共时比较的方法,指出了皖北中原官话与秦晋方言在重叠形式及意义方面的相同之处,最后总结了皖北中原官话重叠形式的类型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是A,就是B”中的表述对象与该格式的语法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对应关系,而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对应关系。单数式的表述对象句,除句中带有一贯或数次行为等标志词,其语法意义为表并列之外,其余都是表推测。复数式的表述对象句,除句中带有“两个中的一种”等标志词语,其语法意义是表推测之外,其余全部是表并列。  相似文献   

12.
sɑ本义为“土”或“土地”,引申义为“地点”或“处所”,在藏语和嘉戎语中可能属同源词,当它进入两种不同语言中充当语法成分时,表现出它的相似处和不同点。在嘉戎语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语法形式,在构词构形中都有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意义相近的表达式,外国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常常会用简单熟悉的表达式代替复杂陌生的表达式,从而回避使用某个表达式或者出现使用错误。形容词AABB重叠式和"很+形容词"的区别在于:形容词AABB重叠式的主要句法功能是作状语,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事物或行为的生动鲜明的状态,具有描写性;"很+形容词"结构的主要句法功能是作谓语,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事物或行为的性质达到了充足的量,具有评价性。因此在教学上应该突出形容词重叠式的意义和功能,丰富练习形式,并增加语段和语篇的练习。  相似文献   

14.
尽管目前看来语法隐喻研究尚处于欣欣向荣之机,但是,一则由于语法隐喻理论包含的内容过多,而且很多内容互不相干,甚至互相对立;二则由于语法隐喻理论无法解决语义和语法形式无法割裂以及语义和语法形式的合理融合问题,由此使得语法隐喻理论未来的“消解”成为可能。我们认为“消解”首先发生在术语层面,“语法隐喻”和“一致式”这些术语所遭遇的诸多理论问题可能使得它们最终被弃用或者取代。其次,“消解”也可能发生在理论解释层面,对语义层的详尽描写可能最终导致语法隐喻理论的“消解”:一是,对语义层的详尽描写使得词汇语法层的存在受到质疑;二是,对意义动态构建过程的详尽描述和揭示可能消解“语法隐喻”机制的解释作用。最后,语法隐喻理论新解实质是对语法隐喻理论的“消解”。从事物发展的螺旋形上升角度来说,“消解”的理论指向性是多维的,一方面,它意味着对原有理论框架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它意味着对原有理论框架的扬弃。  相似文献   

15.
众多国内外学者运用各种方法考察汉语使成式的演变过程,并提出各自的判定标准。在此基础上,可以用语法形式、语义、语用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判定使成式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语中的“(A)-Niη+(B)”语法形式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非常少,大量使用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该语法形式通常被认为是“(A)-Niη(B)-(s)T”语法形式的变体,这种语法形式的结构特点、语法意义、适用范围,以及与其来源语法形式之间存在何种特殊关系等问题目前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很”和“太”在语法中都能做状语,二的语法功能相同,但是它们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本主要从“很”与“太”的语义内涵及二的说明角度来比较它们连带结构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以词的语法功能和词的意义作为词类划分的主要标准.其中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划分词类包括句法标准、分布标准和语法意义标准三个方面.这本《现代汉语》教材的词类划分有三个主要特点,即:把副词划入虚词一类,划分出状态词,把感叹词和拟声词归入特类.  相似文献   

19.
根据运用语法学、语义学等方面的理论,把语法意义、语义意义、语境意义三方面结合起来,我们认为,在"副 名"结构中,副词修饰的是在进入组合的名词的语境意义,即名词的附属义。  相似文献   

20.
词汇重叠式是词汇的一种构形形式,形式的增加导致意义的增加。词汇重叠式所附加的意义可以归纳为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前者包括意义的增加和减弱,后者包括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