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长发现,孩子不听话了,你要东,他偏要西.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这一时期的孩子,最主要的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会感到厌烦,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产生反抗心理,萌发对立情绪.  相似文献   

2.
正今天,令家长头疼的问题不仅仅是该不该让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了,而是如何趋利避害地发挥电子产品的作用。家长不仅仅要成为孩子的引导者,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利用电子产品,更要做孩子的守护者,为孩子把好关,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积极提供协助。对于"10后"的孩子来说,使用电子产品已经像读书、玩玩具一样自然。数字化时代,家长也告别了"谈网色变"的状态,并开  相似文献   

3.
张瑞芳:在今天,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认为自己的童年并不快乐、幸福.一定程度上教师和家长也承认这一点.然而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升学的压力,教师、家长,甚至是孩子都觉得无奈,因为他们必须拼命让孩子"优秀".所以就要孩子努力学习,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教师和家长能够放弃对孩子"优秀"的要求吗?  相似文献   

4.
<正>一、活动背景当今的科技发展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工具"和"玩伴":电子产品。当家长们无暇陪伴孩子的时候,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能让孩子玩上大半天。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在周末的时候极度依赖电子产品,还经常向父母索要电子产品。一些家长认为,电子产品普遍使用是大势所趋,自己和孩子顺应时代发展,玩玩也无妨。网络聊天能让  相似文献   

5.
当前,一些家长认为老师"管过界",孩子带手机去学校,竟然让家长写检讨,这让许多家长颇有微词。老师动辄"找家长"一些家长认为,夫妻双方上班较远,没办法接送孩子,带手机是为了及时掌握孩子放学后的动向。而孩子在学校有什么问题,老师可以直接问孩子,让孩子表达他们的思想,家长并不是老师检查的对象!他们感叹,学校的很多条条框框一点也不人性化,没有考虑到家  相似文献   

6.
身处中学生年龄段的孩子在处理问题上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愿让家长及老师参与、干预,有些事情甚至不想让同学知道,表现出一种“事事懂”的特点.他们在人格及自尊上有了一定的需求,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般的信任和尊重.  相似文献   

7.
当前,许多家长正为孩子的各种坏习惯、怪现象(咬指甲、吮吸手指、夜惊、口吃、尿频、尿床等)所困扰.有些家长想尽办法,使出了浑身解数想给孩子纠正,却适得其反.殊不知正是他们促成或加重了孩子的"怪癖".深究这些"怪癖"形成的根源,多半是由于压力性心理障碍造成的.我们不妨用一些实例和父母们共同探讨其发生原因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今天,令家长头疼的问题不仅仅是该不该让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了,而是如何趋利避害地发挥电子产品的作用。家长不仅仅要成为孩子的引导者,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利用电子产品,更要做孩子的守护者,为孩子把好关,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积极提供协助。  相似文献   

9.
沈仁贤 《早期教育》2004,(12):24-24
设计意图 在"三秋"农忙时,家长们为了忙农活,往往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他们出去玩.因此虽然是农村的孩子,对农村里有些什么却知之甚少.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大自然里有许多孩子可以学习的内容,我们组织了系列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一、背景说明 我校一年级(3)班有个特别的孩子,医生诊断他患有"小儿多动症".小学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这样的孩子还真有几个.他们遇事好奇,什么都想尝试.许多规则对他们没有一点约束.这样好动的孩子的教育,困扰着老师和家长.作为大队辅导员.多年来我一直在关注并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珍惜父母情     
任教十二年,又一次家长会让我终身难忘. 去年的期中考试结束后,我根据情况召开了一次家长会,会前与会后和一些家长交谈,不少家长这样给我反映:孩子小的时候原本也是与父母无话不谈的,但是长大后,特别是升入小学高年级后,不少孩子开始注意保持自己的"小天地"了,与父母似乎有些"生分"了,有些话也不那么愿意与爸爸妈妈讲,对大人问这问那也感到不耐烦.特别是对那些动不动就行驶父母特权--"打骂"孩子的家长,孩子和他们更是"生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父母常告诫子女"先苦后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旦孩子在不堪重负之下丧失学习动力,他们依然苦口婆心再送上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他们的用意也许是好的,但一旦缺乏科学的态度就会物极必反,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3.
谢娟 《中华家教》2012,(Z1):6-7
目前,"择校"已越"择"越"热",许多家长往往不惜一切手段、投入巨大资金,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到一个优质的学校。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一个好学校,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自己就可以甩手不管了。同时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好家长的影响要胜过好学校。到底是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还是好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下文是多位人士从多个角度围绕"好家长与好学校的话题进行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近来,全国发生了多起校园安全事件.暑期将至,孩子在假期期间的安全问题更让很多家长忧心.为确保孩子能平安、顺利地度过暑假,作为家长,您不妨送孩子一本"安全小手册".  相似文献   

15.
一些家长在辅导孩子画画时,急于求成,强迫孩子一线不差地临摹成人作品,要求画面排列整齐,涂色不出线外;过分辅导孩子,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不愿自己动手、动脑.家长应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欣赏,不要过多干涉和强制孩子,应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画画,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这样才能发挥他们想象力、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儿童道德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科尔伯格认为:"儿童有其自己的道德观念,成人很少注意儿童是如何道德化的;一旦我们直接地同儿童进行道德讨论,那么我们会发现他们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道德判断方式,它们不是成人道德的'内在化'".  相似文献   

17.
当前,家长们都愿为自己的孩子争取"最好的……"他们给"最好的"赋予多种含义:有些家长把孩子进入教学等条件优越的托儿所视为"最好的";有些家长把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衣服、玩具及经验等视为"最好的";有些家长则认为"最好的"意味着"我的孩子应拥有我不曾拥有的一切".总之,不管家长们如何理解"最好的",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到某些将影响他们为孩子们所确立的短期或长期目标的因素,那么,在当今不断变化着的社会中,家长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孩子们如何受其父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所影响呢?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实在影响着他们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余茂生 《班主任》2001,(12):34-35
我在2000年9月接手了一个特殊班级的班主任.进入这个班(包括曾经受过处分的6个男生)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都极为沮丧,因为在人们心目中这个班是由不愿意学习的学生所组成的"差班",许多家长通过各种办法把孩子调离,最后本来只有22人的班只剩下"15大金刚".  相似文献   

19.
云晓 《家长》2016,(4):32-34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是有感情和自尊的,并且会竭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小孩子也需要尊重吗?"很多家长对这个问题都存有疑问。是的,从出生之日起,孩子就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就需要他人的尊重,一旦他们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便会用不同于成人的方式表达出来。举个简单  相似文献   

20.
暑假,许多学校举办"吃苦夏令营"活动,让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去吃点苦,目的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格和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不少家长热烈响应,"押送"孩子入"营",但很多孩子回到家中,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待遇,家长的理由是苦已吃过,该享受一下了.这些家长将人的培养,当成了生产产品,以为这边投入原料,那边就会立竿见影地生产出产品.然而,如果家长平时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想通过参加"吃苦夏令营"速成"美德",那就太过天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