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蕴初和永利创始人范旭东一同被誉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有"南吴北范"之称,但他的事业是从小小的调味品味精开始的。1920年,日货"味の素"在中国市场倾销,国货工商界酝酿抵制,经过分析,吴蕴初了解到"味の素"的主要成份为谷氨酸钠,可以从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世博会渊源流长,上海与世博会同样相知已久,只不过许多史实被历史尘埃掩盖了。上海天厨味精厂生产的“佛手牌”味精,就曾经四次参加世博会,并三次获大奖。天厨厂创始人之一的吴蕴初深谙产品宣传之重要,1925年,在由国内工商界巨头张謇担任审查长的第三次全国地方物品展览会上,天厨“佛手牌”味精获得一等奖后名声鹊起,便萌发更大范围宣传“佛手牌”味精的心思。1926年,吴蕴初获悉美国费城和宾夕法尼亚州为纪念美国独立150周年,举办万国商品博览会,遂将“佛手牌”味精作为中国国货商品赴美参展,一举获得大奖。博览会“评奖…  相似文献   

3.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上海图书馆有一笔“吴蕴初基金”,金额高达一百多万元,它引起了我的好奇:吴蕴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资本家,是“佛手味精”的创始人,怎么会和图书馆发生关系呢?于是我查看了一些解放前的图书资料,才了解其中的因缘。  相似文献   

4.
栾轶玫 《今传媒》2005,(10X):14-15
如果说自1920年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KDKA诞生就是技术的产物的话,那么基于网络的“播客(Podcastinq)”技术则是广播进化的一个全新转折点。  相似文献   

5.
冯资荣 《青年记者》2007,(24):116-117
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中国工人运动的卓越领袖、无产阶级的政治家和理论家,也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和卓有成效的领导者和实践者,他创办、主编、撰稿的报刊达数十种。1920年10月他在《“少年中国学会”终身志业调查表》上这样填写:“终身欲研究之学术——达尔文生物学说、马克思经济学说”,  相似文献   

6.
凌军 《湖南档案》2013,(9):26-27
一、第一个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 蔡和森是最早提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人。1920年7月,他在法国蒙达尼会议上阐明了关于组织共产党的主张,同年8月、9月给毛泽东的两封信和1921年2月给陈独秀的信中,对此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他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国情,并根据列宁的建党思想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经验,总结各国建党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照相技术和照相机是舶来品,是谁译出了“摄影”这个贴切的中文词语呢?11月18日开馆的我国首家摄影博物馆--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展示的史料显示,广东人邹伯奇在1844年写作了《摄影之器记》,他是“摄影”一词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8.
仔细品味《中国档案》2006年第8期刊登的赵跃飞的《档案的草根味》之时,又觉得闻出了“味”外之“味”,而这些“味”外之“味”,颇值得档案人玩“味”。  相似文献   

9.
韦泱 《出版史料》2007,(2):76-91
引子 生于1920年,从十八岁便开始尝试做编辑的滋味,在以后七十余年(1938~2007年)的岁月中,始终以编辑出版为自己一生所专注的事业。他就是年逾八十七岁高龄的丁景唐先生。如今在上海石库门“慎成里”旧居,他依然与书为伴,以书会友,为书事、为文事而操心忙碌着,依然在书堆中“皓首穷经”,孜孜不倦。  相似文献   

10.
如果从当战士业余报道员算起,我接触新闻工作已近30年了。然而,倘若有人问我中国新闻界谁享有“开山祖”的盛誉?我回答不出来。我相信,很多新闻圈的人或搞过新闻报道的人也不一定能回答得出来。不意近来翻阅新闻理论著作,竞翻出了我国第一部新闻学专著,即徐宝璜的《新闻学》,从而寻到了被称为“中国新闻界最初的开山祖”的徐宝璜先生。徐宝璜(1894-1930)字伯轩,1912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官费留学美国,在密芝根大学攻读经济学和新闻学。1916年回国,先后担任北京《晨报》编辑和北京大学教授兼校长室秘书。1920年以后,他又先后在民…  相似文献   

11.
李鹏 《今传媒》2005,(11S):41-45
中搜总裁兼CEO陈沛,这位年仅16岁就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的“天才”级人物,被许多人称之为中国搜索引擎第一人,他在国内第一个把人工智能结合到搜索技术里面,有人说他正隐隐成为第三代搜索引擎技术的领袖。陈沛更是对外放言:他已经准备好了去创造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另一个神话。他有什么绝招?许多人都在拭目以待。9月23日下午,陈沛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2.
“责任编辑”这一名称大概是50年代新中国出版事业初创时期从俄文翻译过来的.苏维埃国家出版社建立个人工作责任制是列宁倡导的.他在1920年12月11日写给国家出版局时信中要求出版每一本书时毫无例外地都要有“责任编辑”和“责任校对”签字(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50卷46页).  相似文献   

13.
一、第一个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
  蔡和森是最早提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人。1920年7月,他在法国蒙达尼会议上阐明了关于组织共产党的主张,同年8月、9月给毛泽东的两封信和1921年2月给陈独秀的信中,对此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他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国情,并根据列宁的建党思想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经验,总结各国建党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旗帜鲜明地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的名称是9月给毛泽东“共产党之重要讨论”信中正式提出的。早于同年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制定的《中国共产主义宣言》。毛泽东在回信中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蔡和森的远见卓识和二人的息息相通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1920年7月,袁振英来到上海,与老师陈独秀相遇,并接受陈独秀邀请出任《新青年》“俄罗斯研究”专栏主编.他由此步入中共创始人行列,由“五四运动急先锋”转变为“共产主义马前卒”.  相似文献   

15.
曾乐义 《大观周刊》2006,(19):I0022-I0022
企业介绍 本特利(Bentley)于1920年创建了自己的汽车公司,开始设计制造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运动车。1931年由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将本特利公司买下了。兼并后的本特利公司也生产豪华轿车.“罗尔斯-罗伊斯”和“车特手Ⅱ”两个车名实际上似乎同一种车,只不过根据不同的用户将两中车做得各有特色.魅力不同而已;本特利轿车是为了满足富有的年轻人,追求高速驾驶、寻求刺激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中粮包装是中国金属包装领域的领头企业.潜心致力于金属包装技术的研究与创新。继2001年荣获“中国印铁包装容器开发生产基地”称号以来.中粮包装不断在印铁技术领域取得优异的科研技术成果。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中粮包装相继获得“中国包装名牌产品”、“华东著名包装设计机构”、“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打样金奖”.“亚洲印刷大奖赛特种印刷包装类金奖”等诸多荣誉和称号,显现了中粮集团在金属包装领域的实力。  相似文献   

17.
《信息系统工程》2006,(1):F0004-F0004
上海中标软件有限公司(“中标软件”)是在继承了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软”或“中国软件”)十多年操作系统业务,研发团队及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寻求系统软件的专业化发展而于2003年10月整合成立的公司,由中软研发总部整体改制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和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三方共同投资组建,注册资金5000万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温济泽同志的遗著———《第一个平反的“右派”———温济泽自述》,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温济泽(1914-1999)1929年参加革命,坐过国民党的牢房,也蹲过“文革”的“牛棚”。他是30年代李立三“左倾”路线下参加南京暴动工作在世的三个见证人之一;他亲历40年代延安王实味事件,并受李维汉嘱托,在80年代王实味冤案平反中起过重要作用……。在党内,他以思想活跃、敢说真话著称。这本35万字的著作记录的,有他亲历的中共党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有他交谊往来的政坛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9.
谢觉哉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屡有文章惊海内”①,“清词如海复如潮”②”的无产阶级新闻家。1920年之前,谢老一直在偏僻的山乡教书,视野受到限制,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生的乡农是偏僻的,辛亥革命前几年,听到革命排满字样还很骇怪,所以辛亥年的铁路风潮、武昌起义、长沙反正,我虽热烈赞成,但并无党派关系。以后,对时局常愤慨,喜接受新潮又常常令人感到失望。”1920年之后,他应何叔衡之约到长沙主办《湖南通俗报》(以下简称《湖报》),在办报期间,谢老广泛地接触各阶层群众,调查社会现状,开阔了视野,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周刊》2006,(34):80-80
索尼于8月在中国推出全新BRAVIA液晶电视,大屏幕、高画质成为此次液晶电视新品的主要特色。其中高端机型x系列一经推出就备受瞩目。融合了高清晰度分辨率显示(1920x1080)、亮艳色彩背光源技术(WCG—CCFL)以及BRAVIA引擎图像处理技术(BRAVIAENGINE)等多项索尼创新技术,X系列液晶电视将图像质量、清晰度和色彩表现能力大幅度提升,为消费者带来无可挑剔的完美画质显示,其简约纤薄的外观设计更契合了现代家居环境的时尚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