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冰 《青年记者》2009,(14):26-26
对新闻稿件中的差错立足于“辨”的意思是:分辨,从而做出判断。一篇稿件放在案头,编辑从哪些方面做出是否有差错的判断呢?笔者认为至少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辨舆论导向,二是辨文字差错。  相似文献   

2.
培育"四种目光"当好把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 纸、杂志编辑部的任何一篇稿件 ,都要经过从编辑到终审发稿人各层关口方能发出。尽管各层把关人所负的责任不同 ,但大凡优秀的审稿人 ,都要具有好眼力 ,这是当好把关人最关键的一条。出色的把关人要目光犀利 ,就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样 ,辨真伪、除错讹、正是非 ,使差错无藏身之地。特别是涉及宗教、民族等敏感问题 ,更要格外谨慎。根据笔者在《半月谈》杂志曾经当过一段审读人的实践 ,和读到一些同行的审稿经验与体会 ,以及对成品差错的反思 ,对审稿人如何把好关口 ,怎样捕捉差错的问题 ,总结归纳出要培育“四种目光” ,即 :敏锐的政治…  相似文献   

3.
纠正稿件中的错误是编辑、校对及签版总编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实践中,纠正文字、语句差错相对比较容易,而要发现稿件中的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难度相对大一些.笔者多年从事报纸新闻编辑工作,发现出现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时还是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的,只要仔细琢磨,运用一些技法,就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尚忠 《今传媒》2007,(4):63-63
题中的"反面报道"是指"正面报道"以外的报道,所以写这篇辨"反面报道"不算业务成绩的稿子,是因为2006年10月30日《扬子晚报》刊载稿中披露:安徽省人事厅下文规定,每年在中央主要媒体刊播宣传安徽的"正面报道"(稿件)少于3篇的记者编辑,将无法获评高级职称.此举引来无数质疑.  相似文献   

5.
医学期刊青年编辑应注意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学期刊青年编辑在稿件编辑中,往往对数字的"敏感性"不高,可能会使各种与数字相关的错误被忽略或是造成新的数字相关性差错,如稿件修回日期与病例收集时间矛盾、病例总数与不同性别病例教之和不等、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核算差错等等,使稿件和期刊质量受到影响,医学期刊青年编辑应从逻辑性和规范化两方面着手,注意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不止一家传媒上登载了一则社会新闻:北方T市一法院6页的终审判决书,竟有18处文字差错,而且都是低档次的差错,如将"人工流产"错成了"工人流产"等.  相似文献   

7.
新闻校对出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作者方面的原因.有些作者因为缺乏责任心或是笔误,稿件错误百出,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稿件差错隐蔽性较强,极易造成见报差错.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编辑的直觉判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期刊编辑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稿件做出初步判断和进一步的编辑加工,以便达到发表的要求。可以说,判断是编辑的一项基本功。编辑的判断主要是对稿件内容的科学性、创新性、政策性、平衡性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思维过程,以准确地评价稿件质量的高低。从判断的方式来看,有逻辑性判断和依靠知识、经验做出的非逻辑性判断。本文试图从科技期刊编辑这一特定的主体和编辑工作的具体内容出发,剖析科技期刊编辑活动中的直觉判断的特点及直觉判断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9.
校对的"察"与"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是校对主体对校样差错“察”与“断”的结合。“断”是“察”的结果,“察”是“断”的前提。“察”就是在校对差错时善于察其源,观其形,识其义,辨其音。  相似文献   

10.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出现三大变化:一是"走转改"的稿件多了,集团各媒体开辟"走转改"栏目,天天稿件不断,并且常常供大于求;二是差错明显减少,其中《广西日报》公共版实现零差错;三是好稿增多,其中《广西日报》驻站记者近3个月获得集团内部好稿,就相当于2010年8个月的总量.这是广西日报传媒集团通过"五改变"力求"走转改"常态化出现的新气象,也是集团今年春出版《我们错了》之后,在提质防错上恰逢的"及时雨".  相似文献   

11.
新闻校对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用犀利的目光辨真伪,除错讹,正是非,使差错无藏身之地.要做一名合格的新闻校对员,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朱大明 《编辑学报》2007,19(6):426-428
科学研究的实质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技论文是对创新性科研成果的表述,因此,对科技论文稿件的鉴审应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的审稿模式,就是按照科学论文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逻辑结构,对其创新性、科学性和价值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一种基本的审稿方式,"问题"在此成为审稿人或编辑关注的"中心";评审要点包括:论文提出了什么问题、如何分析问题、是否解决了问题.  相似文献   

13.
纠正稿件中的错误是编辑、校对及签版总编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实践中,纠正文字、语句差错相对比较容易,而要发现稿件中的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难度相对大一些.但只要抱着严谨的作风.  相似文献   

14.
新闻真实性的技术规范研究(中)——编辑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条新闻从记者采集到公开面世这个过程中,编辑是最后一个也是重要的决定性环节。编辑对稿件的价值判断、逻辑把握、技术性差错负最后责任。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评论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方法:当作者对一类事物的关系做出判断之时,为了减轻读者理解的难度,便引入另一类与读者更为接近的事物加以说明.比如,前不久,<通用规范汉字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发了一些争议,一篇题为<"板子"不应打向专家>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  相似文献   

16.
陈尚忠 《今传媒》2007,(1):55-55
新闻贵"新",怎样做才能为了保住新闻的"新",既抢时间又防差错,这是一个不少人看似解决实际并未解决好的问题.近读一篇回忆周恩来总理处理一次新闻事故的文章,从中既看到了在什么情况下因抢时间会产生差错,又明确了怎样做才能既抢时间又防差错.现将其摘要录之于后,以飨未见读者.  相似文献   

17.
殿杰 《新闻三昧》2006,(3):56-56
有什么克服差错的办法吗?有的。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体会,总结了防止错误的“六字诀”,即:疑、查、核、问、辨、记。疑。对稿件中的提法、字词用法,敢于心存怀疑:“对吗?有根据吗?”古人云:“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凡有疑问、疑点就应盯住不放,反复琢磨、推敲。诸如:文理是否畅通?时间、数字是否准确?成语、用典是否得当?标点使用是否准确?国名、地名、译名都要订正,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一位编辑发现稿中有这样一句话:“全国劳动模范进卯”,编辑对“进”字产生怀疑:“难道还有姓进的?”经与同事切磋,断定此人可能姓“范”。后经核实,果然…  相似文献   

18.
《新闻前哨》2013,(3):96-96
甄嬛被几亿人念错每年评选"十大语文差错",就是给全民上一堂语文公开课,看看哪些字用错了、念错了。对于造成各类"语文差错"层出不穷的原因,跟现代人的语言态度有关,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很多人的语言态度粗俗,音不准、形不辨、意不究、典不检;对待语青,很多人觉得趣味至上;传统文化缺失;以及规范意识淡泊。2012年的十大语文差错是:一、在谈论新闻事件时,经常用到"发酵"一词,比如"钓鱼岛争端再次发酵"。  相似文献   

19.
王兵 《新闻爱好者》2012,(21):78-79
报纸的夜班编辑要负责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堵住稿件差错、制作标题、组织版面、设计版面和美化版面等工作。夜班编辑是报纸的最后把关人,如果不能消灭稿件中的差错而使之见报,就会让读者怀疑报社的办报水平,削弱报纸的公信力。因此,报纸的夜班编辑一定要加强"关口"意识,尽可能消灭差错,提升报纸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记得去年我在阅读一份比较流行和时尚的都市报时,一个8开尺寸的版面上竟然发现了三四十处文字差错,几乎让人无法顺畅阅读和正常理解稿件内容.于是,我便直接给该报总编写信,反映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希望该报以此为训,提高编校质量水平.该报时任总编收到来信后立即进行逐一核对,版面文字差错多达四十处,报纸编委会当即做出处理决定,给予责任编辑严厉处罚:该版不计工作量,责任编辑当月罚款40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