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例简析]《昆虫》(“九义”教材人教版第八册第八课)一课,是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了《蚂蚁》、《蟋蟀》等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昆虫一生要经过变态;通过对虫子的观察和分类活动,归纳概括昆虫的共同特征;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一些常见的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本课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知道水的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学会做水有浮力的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推理能力。 二、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任何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目的要求本课(“九义”教材第五册第3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知道“种子都有胚”是种子的共同特征,知道胚可以发育成一棵新的植物。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使用镊子给种子剥皮的技能和对本课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4.
《砂和粘土《是一年级上学期的一节自然课。 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在低年级的自然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游戏、观察等活动认识自然界常见事物的显著物征,初步知道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并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比较、分类等思维能力,以及进行简单小制作等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计说明:《雷雨》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文章。本课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写景文章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描摹景物时用词、造句的生动、形象。教学要求: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本课(“九义”教材第一册10课)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认识铜、铁、铝的显著特征——光泽、颜色、软硬,能初步认识和区别生活中常用的这三类材料。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及研究金属性质的兴趣。 本课教学的思路是,遵循“九义”自然大纲的精神,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铜、铁、铝的特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因此,教学时应注意: 1.根据认知规律,选择与学生探索知识能够很好匹配的、有结构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80-81,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知道保险的重要作 用。 2.使学生知道与我们日常生 活关系密切的保险种类。 3.培养学生的保险意识。 4.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优越 性的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深刻领会保险的社会互助的 性质是本课的重点;如何培养学 生的保险意识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小黑 板  相似文献   

9.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片断选登中卫县城镇三小许卫华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物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都受到水的浮力;了解水的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0.
“做一块卵石”一课的知识目标是: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知道岩石风化的原因、水流的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能力目标是:通过分析卵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由于卵石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卵石走过的漫长“道路”学生是无法直接感知的。若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用图片观察,用语言讲解,则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像能力,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如果把实验手段和电教手段综合利用起来,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0~42页。教学目的:1.通过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2.通过找、摸、画、剪、围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想象、创造、合作交往等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认识这些图形,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搭积木是…  相似文献   

12.
《昆虫》     
《昆虫》(第二册十四课)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几种昆虫形态的观察,指导学生掌握昆虫的共同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初步了解昆虫与人类的关系,逐步培养儿童研究昆虫生活习性的兴趣和能力。本课属于观察课型,教学设计思路是:在对蚂蚁和其它昆虫形态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昆虫的三个特征,建立昆  相似文献   

13.
观察是自然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所谓“观察”,就是运用眼、鼻、舌、手这些感官去感知事物。学生观察过程也是探求知识的过程,观察能力在观察活动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要教会学生观察。首先就要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要求,不被一些无关的现象所吸引,达到观察的目的;其次,要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感官,仔细、有序、全面观察事物或现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接触大自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择提供足够的观察材料。例如,教学《砂和粘土》这课所需要的观察材料“砂”和“粘土”,在农村随处可见,但学生并没有留心观察,对砂和粘…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的要求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本课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灵武市中北小学王文■灵武市教研室甘德家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以及它们的应用。2.使学生学会做鉴别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对...  相似文献   

16.
本课属于观察课型。根据大纲的要求,本课教学应确定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相互协调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挂图、插图、幻灯片,使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了解它们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可通过介绍蜜蜂和蚂蚁的群体生活习性,向学生渗透热爱集体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蜜蜂的外部形态特征,了解蜜蜂  相似文献   

17.
一 《砂和粘土》,课前备好砂和粘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然而地处城区的学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不容易弄到粘土。试教中我们用建材商店买的耐火泥供学生观察认识粘土的特征,教学效果也很好。试教中我们还发现,该课的教学如果按照《教师用书》提供的教学方法,城市里的学生对于和泥、摔泥的活动还缺乏相应的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昆虫》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八册第八课的教学内容 ,它是在小学自然第三册学生认识了蚂蚁、蟋蟀等动物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本课与《两栖动物》、《益虫和害虫》两课构成本册教材的“动物”教学单元 ;从能力培养看 ,属于“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的系列。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 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 ,使学生知道昆虫一生都要经过变态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 人格目标 :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多学好问、…  相似文献   

19.
沈玉兰老师执教的《砂和粘土》一课,诱发了我对本课教学结构的点滴思考。 《砂和粘土》最成功的地方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活动,在孩子们头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具体地培养了观察、比较、实验、表达能力。教学思路十分清晰,但从启蒙教育的更高标准来要求,不足之处也在于认识活动不够充分。 一、形成概念操之过急 学生初步观察两种不同的东西后,回答:一盘是砂,一盘是土”,教师接着肯定是“砂和粘土”,继而板书课题。“粘”字从何而来?自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2.学生能大胆地作画,充满画面,画一条大鱼。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并充满画面的大鱼。教学难点:自然界中的鱼与美术作品中的鱼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