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厘清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的本质内涵、形成过程和机理,是对产教融合绩效作出科学合理评价的前提和关键。从资源整合视角出发,在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识别、资源获取、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四个阶段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阐释其绩效生成和演化规律,提出从发挥产教协同主体的耦合效应、构建产教资源整合的合作平台、创新产教资源整合的运行机制三方面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作为与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院校类别,其在开展校企合作活动中具有天然的优势。由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合作共赢创新绩效体系四者构成的校企合作共赢创新模型,通过科技服务共享平台,共同作用于生成的合作共赢创新绩效体系,为高职院校"政、校、企"合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发展科技创新、促进国家和区域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大背景下,从就业能力、科研能力、培训能力三个方面评价区域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基于2019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的“服务贡献表”数据,应用熵权TOPSIS法对15个副省级城市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绩效进行测算。通过横向对比和经验借鉴,区域高职院校应着眼于地方产业发展方向,立足产业办专业;集中优势资源实现科技创新,提升科研项目的管理和成果转化能力;积极为本地企事业单位开展特色培训。  相似文献   

4.
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结构改革带来了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高职院校管理的复杂性、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的推行和高职院校战略目标的落实都需要引入关键绩效管理理念。本文结合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键绩效管理工作实际,重点论述了关键绩效管理流程的建立和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及权重的设计,并从提高认识加强培训、立足战略重视过程和借助外力科学论证三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正标  陈双秀 《职教论坛》2023,(10):106-114
为评价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政策实施的绩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按照目的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从产教融合投入、产教融合过程和产教融合产出三个维度构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体系。以湖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为例,构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影响区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模型,检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对区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此判断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与政策目标的达成度。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较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说明目前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建设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在于开展应用性研究和技术服务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激励机制主要包括激励主体、激励客体和激励行为三个运行要素,科技创新的激励主体可以是政府,激励客体是企业或高职院校;激励主体还可以高职院校,激励客体为科技人员。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构建,要求激励主体深入剖析科技创新活动主体的创新动机,以及主客体所面临的制约因素,政府和高职院校出台具体的激励措施,强化激励行为,主客体良性互动,方可产生满意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众创时代,众创是新的时代主题。基于几个关键概念的阐释入手,分析作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承担的三种角色地位,解析山东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出现的折扣现象,剖析影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的几个关键因素:学校因素、教师因素、文化因素、学生因素等,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的策略路径。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学校的责任,高职院校是培养实用技术型创新人才的摇篮。体制观念、师资和学生三方面因素影响着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鉴于此,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创新型教育观,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努力提高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是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受到自身发展因素的限制、缺乏资源和支持力度、人事制度相对劣势、生源素质导致管理难度大等原因的影响,民办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重重困境。通过调查16所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情况,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围绕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展开实证分析,得出物质条件因素和精神满足因素是影响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满意程度显著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视角下的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的定位和作用,文章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为主题,引入三螺旋理论,旨在从政府、学校和企业三个层面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根本,以畅通生态运行机制为基础,以构建利益驱动制度为关键,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