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贮气瓶是化学实验室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气体储备装置,广泛的应用在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中,我们通过反复研究发现,利用废弃的大号可乐瓶等材料,可制作简易贮气瓶且使用效果很好。现将其制作方法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时,常需要一定量的气体,研究其性质。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对贮气瓶能够正确的使用。经调查还有相当一些化学教师不会使用或不能正确的使用贮气瓶。为此笔者仅就贮气瓶与贮气装置的使用方法,作如下扼要介绍。 1 贮气瓶的使用方法 1.1 贮气瓶 如图1所示。 1.2 贮气方法  相似文献   

3.
运用贮气瓶贮存气体,在课堂中可进行边讲边实验,我们在甲烷、乙烯、乙炔的性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一种简易的贮气瓶的组装和使用方法。用广口瓶、分液漏斗、三孔橡胶塞、橡胶管、弹簧夹等常用器材,就可组装成如图1所示的简易贮气瓶。图1 简易贮气瓶   图2 代用的分液漏斗贮气时,在瓶中装满水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然后将导管A的弹簧夹打开,使其跟气体发生器连接,气体由导管A进入瓶内,水由导管B排出,待瓶内的水面降至一定程度,停止进气(注意:导管B在瓶内不能脱离水面)。凡难溶于水,且通常条件下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如甲…  相似文献   

4.
“洗气瓶”如图一所示,它是由集气瓶和带长短两个玻璃管的橡皮塞组成的装置。该装置常常被称为“万能瓶”,它既能用来做洗气瓶又能用来做贮气瓶。关于洗气瓶的问题常常在中考综合实验题中出现,学生往往被这类问题弄得不知所措。本文对此类问题作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三种新型实验仪器的设计原理和使用方法。它们是多用实验管,沉浮式贮气瓶,高温防风酒精灯罩。  相似文献   

6.
如上图所示,A为贮气瓶,可在实验前按比例充入纯度合格的氢气和氮气。B为干燥管,可用碱石灰作干燥剂。  相似文献   

7.
多用贮气桶     
实验中储存气体,通常是用贮气瓶,从贮气瓶中取用气体时,还需另挂一高水箱,使用。携带很不方便。现可用塑料桶自制贮气桶来代替之,既经济又轻便,且本贮气桶还具有吸气、供水、储水之功能。l制作用两个大小相同的塑料桶,上面倒置,下面正置(附图),固定在木板上,两桶口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做镁在 CO_2气体中燃烧的实验发现,使用课本上的实验方法有不足之处:很难观察到生成的黑色固体。原因是 CO_2只有一集气瓶,随着镁带的燃烧,空气中的O_2不断进入集气瓶中,虽然镁带在燃烧,但它是与空气中的 O_2发生反应,导致镁带与 CO_2反应的时间短,生成的碳较少,且易被 O_2氧化,不容易观察到黑色固体的存在。本人对此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首先在集气瓶中加入  相似文献   

9.
做气体实验时,常需贮气瓶。然而市场上甚至教学仪器供应部门却没有,我们采用下法,解决了教学急需。 用三只可乐瓶,一只去除底部(盛水用),另外二只配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如果班级多,可用三只可乐瓶串联)。  相似文献   

10.
例1小婧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预先在集气瓶装有少量水.实验过程中她联想到SO2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于是想了解硫燃烧后集气瓶底部残留的“水”是否呈酸性.她多次取“水”测其pH,发现“水”的pH始终小于7并逐渐减小,直到稳定在pH=4.证明集气瓶底部残留液呈__性.小婧想进一步了解该残留液是否具有酸的通性.请你与  相似文献   

11.
1 铜与浓硝酸的实验改进1 1 实验装置图 1  集气瓶中装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 ,用于吸收产生的有毒气体。微型小烧杯为铜与浓硝酸的反应装置。橡皮塞用于密闭整个装置 ,防止产生的有毒气体逸到大气中。1 2 几点说明1 2 1 由于集气瓶和微型小烧杯均为透明器皿 ,故不会影响学生观察实验现象。1 2 2 改进后的实验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尾气可能造成的污染问题。1 2 3 通过铜丝的上下移动 ,不但可以人为地控制反应的进行 ;而且能够方便地反复实验。1 2 4 实验改进后 ,学生可以观察到集气瓶中气体的颜色随着反应的进行由无色逐渐变…  相似文献   

12.
1 设计实验 引思激趣 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五节《常见的碱的通 性》中,“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教 学的一个难点。不论是教材还是有关的参考 资料,都没有提供相关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 和掌握碱的这一性质。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 点,我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由三部分组成,装置A是用并 联的两个高橙饮料瓶制成的(瓶底钻孔,用气 门嘴子内外加胶垫紧固,防止漏气,再连接导 气管)贮有二氧化碳气体的贮气瓶;B是盖有 三孔胶塞的广口瓶,内装氢氧化钠水溶液;C 是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附图)。  相似文献   

13.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知识容量大、内涵深刻。现将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归纳如下,以便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这个实验。1.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答:该实验是利用某物质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不是气体,从而使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当集气瓶内外气压相等时,集气瓶内增多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此体积占实验前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的百分数即为空气中氧气体积的百分数。2.燃烧匙内的物质为什么要用红磷?能否用其他可燃物如木炭、硫粉、铝箔、铁…  相似文献   

14.
正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中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用坩埚钳夹住一束铜丝,灼热后立刻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然后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观察溶液颜色。该实验存在以下问题:实验是在半敞口状态下完成的,反应放出的热量会使氯气膨胀而逸出,实验产生的棕黄色的烟也会随之一起逸出。在向集气瓶中加入水时,也会致使有害气体逸出,且操作中需要多次打开集气瓶口。为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5.
初中化学教材中(P7实验1—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是采用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通过红磷的燃烧来测定的。由于所用钟军过大,不易于课堂上演示操作,现象的明显性也受到影响。现改进如下。操作方法:1.在集气瓶上贴上一张纸条,将集气瓶容积从上至下五等分,在纸条上注明。2.在毛玻璃片上,固定一只小蜡烛,点燃后放入水槽中。3把集气瓶从蜡烛火焰上方迅速倒扣在毛玻璃片上,并将瓶口用水封住,蜡烛火焰慢慢熄灭。4.移开毛玻璃片,待水进入集气瓶中不再上升时,用毛玻璃片封住瓶口,取出,可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线约在集气…  相似文献   

16.
【实验原理】利用过量的可燃物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据此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7.
氧气知识是初中化学应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是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现将氧气知识考点梳理如下,并对近年来全国各地有关氧气的典型考题进行研析. 考点一: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原理及方法:如图1,利用过量的红磷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通过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2)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最终集气瓶内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相似文献   

18.
洗气瓶是化学实验中最普通又很重要的一种仪器.它有广泛的应月.如果我们知道了它的诸多功能,对于实验分析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洗气瓶在化学实验中有以下一些功能:  相似文献   

19.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是新课标各版本教材中共有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各版本实验装置也类似.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中的实验装置的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里的氧气,在瓶内外形成一定的体积差,从而使密封装置中的压强减小,引起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上升进入集气瓶中(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相似文献   

20.
高一化学新教材P67,按教材所述步骤操作,由于灼热铜丝在转移过程中温度很快降低,伸入到盛氯气的集气瓶中不易点燃,实验失败.若改用一根直径约为2mm的铜丝,将其一端绕成螺旋状,灼热后在转移过程中温度降低较慢,伸入盛氯气的集气瓶容易点燃,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