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最大摄氧量提高体育锻练对老年人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各家看法不一。伯尼斯泰发现,13名70—80岁老年人经过5—6周间歇运动后,直接测得最大摄氧量没有变化。这可能是由于受训者开始的适应水平较高(每公斤体重每分钟最大摄氧量27毫升,1.21毫克分子)或测定方法简单所致。与此相反,伯瑞等人报告,在极限下强度下(最大心率为126次/分,最大乳酸浓度是400毫克/100毫升),5名男、3名女性老人,经三个月间歇运动后,最大摄氧量提高了38%。如果继续增加运动强度,最大摄氧量明显增加,并伴有最大心率、收缩压、乳酸浓  相似文献   

2.
陈健波 《游泳》2012,(1):76-76
1、增强心肺功能 人在水中运动时,各器官都参与其中,耗能多,血液循环也随之加快,以供给运动器官更多的营养物质。血液速度的加快,会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其跳动频率加快,收缩强而有力。经常游泳的人心脏功能较好,一般人的心率为70—80次/分,每搏输出量为60—80毫升,而经常游泳的人心率可达50-55次/分,很多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心率可达38—46次/分,每搏输出量高达90-120毫升。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探究适宜的跆拳道无氧耐力专项训练练习组合。研究方法8名跆拳道男运动员实施全力踢两组三人脚靶,两组之间间歇4 min,每组内容为3次持续30 s全力踢脚靶练习,两次练习之间间歇1 min的练习负荷。通过心率表的相关功能来控制运动强度,要求受试者练习时心率(HR)≥90%最大心率(90%HRmax),使用心率表获得练习前HR、每组练习后即刻HR、每组练习后4 min HR及HR≥90%HRmax的累计时间。取受试者准备活动后、每组练习后即刻、每组练习后4 min指尖血测定血乳酸(BLA)。主要结果和结论根据成组练习中BLA、HR的变化,说明试验采用的三人脚靶成组转换练习适合在跆拳道专项无氧耐力训练中使用;充分利用心率表的相关功能来严格监控运动员训练时的练习时间、间歇时间和HR是达到训练目的有效手段;监控标准的设置应根据训练者具体情况来确定。  相似文献   

4.
徐岩 《体育科技》2011,32(3):53-55
为了解大强度间歇训练对少年男子运动员400m全速跑心率及血乳酸的影响,对入选第十七届江苏省运动会田径决赛8名少年组男子运动员实施5周90%左右运动强度的间歇训练,观察400m全速跑前后各阶段的心率和血乳酸的变化。结果显示:5周90%左右强度的间歇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少年男子运动员400m跑糖酵解系统供能和机体恢复期的乳酸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5.
间歇训练是跑步运动员常用的一种专项训练手段。运用间歇训练法能显著地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成绩。间歇训练要求运动员跑一段冲速,使脉搏达到每分钟180次左右,稍事休息,待脉搏降至每分钟120次左右时,再跑一次,这样重复多次直到脉搏在90秒钟内不能恢复到120次左右时,一次训练即告结束。间歇训练的强度和量是根据训练目的来决定的。短段落大强度的间歇跑主要目的是为提高入体内ATP、(三磷酸腺苷)、CP(磷酸肌酸)和肌糖元的  相似文献   

6.
<正>一、间歇训练法与混合连续接力项目的比较间歇训练法[1]是在一组间歇跑后,通过不完全休息,使心率恢复至120~130次/min之间后,开始下1组训练,从而提高机体抗乳酸能力的训练方法。混合连续接力(2×2×400Metres Relay Mixed)是由每个代表队各派1名男女运动员混合比赛,2名运动员自由选择第1棒,每名运动员共需要跑2次400m,即1名运动员跑第1和第3棒,另1名运动员跑第2和第4棒,该  相似文献   

7.
吴瑕 《武当》2012,(2):62
心率就是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与呼吸、血压一样,都是人体基本的生命体征。很多人对自己的血压、体温情况非常在乎,却很少留意自己的心率。那么,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心率每分钟80多次算不算正常呢?虽然目前医学界认为,每分钟超过100次的心率才能诊断为心动过速,甚至是医学教科书,几乎也没有  相似文献   

8.
<正> 400米跑的专门训练主要是发展速度耐力。在制定全年训练计划时一定要结合采用大强度间歇训练、广泛间歇训练和重复间歇训练三种方法。速度耐力训练必须以一般耐力训练为基础。广泛间歇训练是用来发展一般耐力的,即提高持续的有氧耐力能力的最佳方法。在训练中衡量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大小的最基本方法是测量心率。每次训练承受一定负荷之后都必须认真地测量心率。测量心率的方法有两种:1.运动员用秒表自己测量心率——每次练习后两分钟,测自己的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测10秒钟)。2.教练员  相似文献   

9.
男子400m运动员间歇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严格实施 30 0m× 4次 (次间间歇递减 )× 3组 (组间间歇递增 )的间歇跑训练 ,分析了运动员实验前后运动成绩、心率恢复指数、血乳酸的变化 ,结果表明 :次间间歇递减和组间间歇递增能深度刺激机体抗乳酸能力 ,对 4 0 0m运动员速度耐力有较大影响。旨在为提高我国男子 4 0 0m训练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外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新特点,即不断运用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不断引进运动训练中新的原理和方法到学校体育课中去。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国外目前盛行的训练法,以供大家参考。一、间歇训练法最早由德国教练员盖希勒和心脏学专家雷恩德尔共同创造了中长跑训练的间歇训练法,并出现了盖希勒——雷恩德尔定律,即“奇妙公式”: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时做一次短距离冲刺,使脉搏升高到170-180次/分,接着休息使脉搏下降到120次/分,然后再进行下一次间歇跑,当心率在90″内未能恢复到120次/分就停止  相似文献   

11.
男子400m运动员间歇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严格实施 30 0m× 4m(次间间歇递减 )× 3组 (组间间歇递增 )的间歇跑和分析运行员实验前后运动成绩、心率恢复指数、血乳酸的变化 ,结果表明 :次间间歇递减和组间间歇递增更能深度刺激机体抗乳酸能力 ,对 40 0m运动员速度耐力有较大影响。旨在为提高我国男子 40 0m训练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安静心率,是在清晨醒后还没有起床的时候所测定的心率。大多数的教练都认为,连续几天每分钟安静心率都增加10%或增加10次时,应该考虑减少运动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考体育类考生(高三年级)四名考生12周速度耐力的重复间歇性练习,应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来制定适合于不同个体、不同时期的最佳强度和量的组合,结合运动后立即以组(次)的间歇心率去检验每次间歇运动受训者生理机能状况。结果表明:科学的强度、负荷、间歇时间的制定,有效的提高了他们的乳酸(HL)无氧耐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对田径、赛艇运动员下肢等负荷多组力量训练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43名2级以上运动员进行了50%/Fmax负重,20次/组,组间歇1min,共5组力量耐力测试。采集并测定安静和每组运动员练习后即刻的心率和血乳酸,测定了每一位受试对象每一次深蹲的蹲起速度。所有测试对象对该练习强度均产生较大的生理反应,血乳酸和心率在第2组练习后出现快速上升,蹲起速度则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不同专项运动员对等负荷多组力量耐力训练具有不同的反应,田径跳跃运动员对测试的强度表现出高的生理反应,心率和乳酸水平均达到或接近最大负荷极限,赛艇运动员介于中长跑和跳跃运动员之间,中长跑运动员的反应较低,心率一直保持在140次/min以下,血乳酸值在7mmol/L以下,并显示出典型的血乳酸“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5.
综括前两章,各项速滑比赛时男、女运动员的心率均在180~200次/分之间,平均速度为8~10米/秒。包括跳跃、旋转在内的花样滑冰单人自由滑,运动员的心率是180~190次/分,平均速度为4~6米/秒,其总滑行距离男运动员约1500米,女运动员约1000米。冰球运动员每上场一次的时间约为二分钟(全场上场次数共约二十次),平均速度至少是7米/秒,心率是190~200次/分。统观三种滑冰比赛,运动员至少是以180次/分的高心率进行比赛的,它意味着呼吸机能亢进而摄取大量的氧。本章就各项比赛中运动员的吸氧量及做为反映运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广州体院一九八○年第一期《体育教学与训练》上发表了《合理安排中小学体育课密度运动量》一文,就中小学体育课的运动量的安排提出了一个参数指标,目的在供同志们参考: 小学:120——130次/分;高中女生130——140次/分; 初中:130——140次/分;高中男生130——150次/分。随后,倪雁宾同志在同一刊物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发表了题为《关于运动量的评定问题》的文章,对我们提出的上述参数指标提出了三点意见,原文摘抄如下: 1、提出体育课每分钟平均心率的参数指标,应根据儿童的基础心率来考虑。据多方面的有关资料报导,例如,11岁(小学三、四年级)儿童的平均心率约为80次/分(见本  相似文献   

17.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进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运动对心率的影响用功率自行车测量运动期间的心率变化表明,经训练者在运动期间呈稳定性加快,并且比不训练者慢9%。而不经常锻炼的人在运动期间心率呈快速性加快,并且不稳定。经常锻炼的人,心率减慢,伴有氧耗量降低,氧的利用率高,肺通气量增加,心肌耗氧量也随之降低。静止时的心率,对于优秀运动员来,基础心率十分稳定。据有关资料报导,西德Watts的一名运动员静止心率最低值为32次/分,关于我国运动员安静时心率是38次/分,这些现象都是经常运动训练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EGM-Ⅱ、HB-3CDG等心功仪测试结果证明:大、中学生身体练习最佳的心率分别是142次/分和131次/分;适宜的负荷强度分别是125—161次/分和119—144次/分,在此期间心脏每搏输出量可达到最大值,这是最佳负荷强度范围。根据负荷价值阈理论确定,身体活动课宜采用渐进平衡型,技术传授课以两高一低型负荷强度为最佳。大强度负荷每搏输出量下降,不宜过多采用。  相似文献   

19.
(一)脉博测定法。根据运动员的不同实际情况,测定运动后每分钟的脉博频率,一般认为每分钟心率在120次以下为小运动量,120—150次为中等,180次以上者为大运动量。 (二)脉博曲线描绘分析法。运动中按计划测定运动员若干个脉博指数,然后描记成曲线,根据曲线上升和下降的坡度、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小学生耐力锻炼安全有效的负荷强度,采用试验法、数理统计法,以50米×8往返跑过程中男女学生心率强度和变化规律为研究内容,抽取厦门市金尚小学五年级72名为观察对象,采用ON-rhythm 410 progress心率表,按照50米×8往返跑测试成绩合格、良好、优秀三个等级进行分组测试,结果显示;学生往返跑第三次时平均心率已经达到181次/分。心率在190~200次/分的强度下要持续1分30秒左右。研究认为小学生50米×8往返跑的练习应循序渐进的原则,最高心率维持时间不宜超过1分30秒的时间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