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物权行为理论自被提出时起,就在各国法学界引起激烈批判和争议。论文通过对物权行为理论在理论上的错误、无因性原则的弊端、以及其对现实法律生活的不利影响及我国民法对其否定的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提出物权行为理论已无存在的实际必要。  相似文献   

2.
物权行为理论是德国民法理论的基础,在我国却长期处于被否定的地位。目前在探讨物权法的立法实践中,学们对我国物权立法是否采取物权行为理论仍存有较大的争议。本主要论证了物权行为理论的区分原则和无因性原则,认为物权行为独立于债权行为,二是不同的法律事实,债权行为的无效并不必然导致物权行为的无效。随着物权行为理论的深入研究,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必将会被我国学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在大陆法系的法典体系中,物权法是其中很重要的环节。物权法涉及到所有主体权利指向的客体种类、权利范围、变动方式等多种内容,本文集中讨论几国物权变动的方式和相应的物权行为理论。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种物品的权属有较为明确的规定能够减少纠纷,我国作为一个继受西方法律又急需调整物品权利归属的国家,对于大陆法系国家的物权变动方式和物权行为理论有所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一直以来都是法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无权处分制度是民法中的重要制度,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在物权行为立法上持不同态度,导致在定义无权处分问题上出现较大差异,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因此自然也不同。本文从分析无权处分行为之含义入手,深入分析不同物权行为理论下各国对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立法差异,结合相应司法解释之不足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略论林权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权的法律性质研究应结合森林法律制度和民法理论来进行。林权是一种带有公权性质的私权,但本文强调林权本质上的私权性;林权是一种物权,林权符合物权的规格;林权中的林木采伐权又是一种准物权,准物权是用益物权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定原则在成本控制和交易自由的双重压力下,已到了不得不检讨的时候.但重新认识物权法定原则,还需要重视物权法定本身的包容性.首先,维护物权法定关乎物权结构原则的稳定性;其次,物权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财产权系统允许续造,形成了新的法定物权;另外,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这一原则写入物权法有其价值考量,而在物权类型法定的同时也要注重其与公示制度的配合.  相似文献   

7.
在无形财产中居于中心地位的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物权一样,都具有无可争议的绝对权和排他权,二者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是,在理论与制度中,知识产权与传统物权相比却出现了知识产权"物权"性弱化的现象。本文试图从设立知识产权的制度目的和知识产权的特点出发,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登记是我国不动产物权公示的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动产物权公示方式只有登记这一种,《物权法》第九条的但书规定为其他公示方式的存在留下了空间。在不动产物权中,公示与登记之间不能直接划等号,即不能认为不动产物权公示就意味着只有登记。在我国,无论是在立法上,判例上还是在学理上,不动产公示方式都不是唯一的,在登记外,还有其他的公示方式。承认不动产物权登记以外的其他公示方式,对于维护交易安全和当事人合法利益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物权之社会功能及其本质要求矛盾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物权之社会职责的论断, 并进而阐明了其法律价值和方法论意义。同时,通过私有制条件下与公有制条件下物权之社会职责的比较,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权之社会职责正当性的具体要求与法律实现途径,即我国的物权制度应在限制公权(力)对私权侵犯的前提下,担负起其本身具有的公平合理、自然正义的社会职责,实现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动态平衡与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商标权的转让与一般物权的转让有相同的逻辑结构,各国存在不同的立法例。我国商标法区分了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将转让合同与权利变动进行区分。我国商标权转让核准公告制度周期较长,不利于保护受让人的利益。应借鉴比较法上的登记制度,在处理商标权"一物二卖"时,应当保护积极行使权利的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