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承认善意取得制度是现代国家的立法通例,而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物(无权处分行为)与善意取得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在立法上、在效力的厘定上是不可分割的。可以说,无权处分行为是动态的一面,而善意取得是通过无权处分行为完成的,是无权处分的可能法律后果之一,是静态的一面。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横跨物权与债权两大领域,二者的协调自然会涉及整个民事法律制度体系化的问题。从交易的整个宏观层面上来讲,在债权法中,我国对无权处分行为与善意取得制度之规定应是统一干交易安全原则之中;而于物权法中,公示公信原则应是协调二者的角量器。  相似文献   

2.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在罗马法中已有雏形,该理论的本质在于,使得法律行为在物权变动领域亦能独立地达到其私法上的效果;并能够加强时社会交易安全的保护;在对物权行为理论的限制方法中,只有附加条件成立。从我国现行民事法律在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物权立法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应予明确采纳。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定原则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该原则根源于物权的本身属性和物权立法的宗旨,并且不排斥意思自治的适用.对物权法定之法的范围可以放宽.  相似文献   

4.
物权行为理论自被提出时起,就在各国法学界引起激烈批判和争议。论文通过对物权行为理论在理论上的错误、无因性原则的弊端、以及其对现实法律生活的不利影响及我国民法对其否定的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提出物权行为理论已无存在的实际必要。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物权立法、理论争鸣多集中于具体制度的建构、存废。日本民法学者我妻荣早在上世纪30年代完成的《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一书从逻辑、目的价值以及经济社会根基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物权与债权关系的方法值得体味、学习。物权研究与立法应当以人为本,吸收经济社会政治研究的成果,通过合目的、高效率的技术架构在物权的框架内外形成相对稳定的、统一的法律以及法解释体系,把中国的实际物权问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6.
在罗马法上,优先权最初定性为具有优先效力的债权,当债权保护方法不足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时,法律又赋予优先权为担保物权.德国等国民法在继受罗马法时,因优先权缺乏公示性,认为是特种债权的特殊效力.但债权说违背了债的相对性、平等性原则,使得工资等特种债权屈从于享有约定担保物权的债权而不能有效受偿.法国等国民法在继受罗马法时,将优先权纳入担保物权.物权说能弥补债权说的不足,但优先权的公示方法是法律的直接规定,具有抽象性、概括性,优先权又具有后来居上的极强效力,法国等国优先权的立法例可能会危害交易安全.所以我国民法典只规定一般优先权用来担保基于非交易关系产生的难以采用其他担保方式来担保的特种债权,即那些关系重大法理价值实现的共益费用优先权、劳动报酬优先权、劳动保险费用优先权和税收优先权.  相似文献   

7.
预告登记为债权物权化之典型,本身虽不影响嗣后登记,但嗣后不动产变动于预告登记权利人相对无效,此为学界昭然;唯相对无效之主张,预告登记权利人之救济前人不曾详言。事实上,除了债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之外,其制度本身也提供了多种"绝对请求权"为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8.
情势变更原则是现代合同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我国新《合同法》虽未最终确立情势变更原则,但情势变更在经济生活中却不可避免。许多国家已经成熟地适用该原则。在我国合同立法中增加情势变更原则有其理论和现实依据,我国应该先通过司法解释进行适用,将来修订合同法时再引入该原则,但在立法时应注意不能概括立法,防止滥用,避免对新兴风险行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对于是否要设立侵害债权制度,理论界意见不一。如何界定债权人权利救济与第三人行为自由界限,是侵害债权制度立法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分析比较各国立法基础上,我国侵权法应该采用侵权构成非限制性立法模式,以直接故意为主观要件,以违反法律或违背善良风俗方式为行为要件,构建我国侵害债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实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是实践探索的产物,但我国立法并不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将作为用益物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并不意味着承包权和经营权也是用益物权,将经营权界定为经营性债权更为符合法律逻辑,不违背一物一权的物权法基本原则,更能体现意思自治原则.经营权不能成为抵押权客体,作为质权客体更为适宜.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应在法律体系内规范其内涵,构建合理的权利体系,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如何确定船务代理的本人在代理业务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从法律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各国的司法实践,分别对航次租船和期租船合同下的船务代理之本人的确定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体育法》修改是当前我国体育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加拿大的两部体育法———1943年《国家身体健康法》和1961年《健康与业余体育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两部法律的立法背景、法律文本内容,并对两部法律进行了评析。研究认为,《国家身体健康法》的实施效果并不如人意,但却开启了加拿大体育立法时代;《健康与业余体育法》则标志着加拿大联邦政府正式从国家层面来推动体育的发展,并成为20世纪后半叶加拿大的主要体育法律,确立了政府促进体育发展的基本制度。就立法经验而言,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立法和修法、政府合理的介入体育发展、明确体育管理机构的构成和权责、建立体育发展的财政支持制度、对关键性概念进行界定、建立体育法实施评估制度等是对我国体育立法和修法最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法律规范所体现出的交往范型是一种血缘交往范型,其理论建构具体展现为“伦—理—礼—刑”的逻辑思维路径。血缘人伦与礼法规范的相互作用决定着礼法的价值取向是血缘性的等级秩序与人伦和谐。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内在机理是建构现代化的中国法学理论,推进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4.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用任务来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寻求知识,强化和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获得职业知识,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术的实用型、技能型高职人才。以典型轴类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为例,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实习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5.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的母法,是市民社会中具有普遍适用效力和衡平作用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本文通过探析确立民法基本原则的准则,以期重新审视我国民法基本原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使我国民法基本原则渐趋科学、规范并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为司法实践中有关基本原则适用问题的矛盾和冲突提供一个解决的途径和平台.  相似文献   

16.
蹴鞠为何没有成为现代体育项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古代体育活动的蹴鞠从起源到衰退,及为什么没能成为现代体育项目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而使人们对中国传统体育活动中历史最悠久的项目之一的蹴鞠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学校法制教育具有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人才以及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等重要功能,但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其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出来。学校教育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就必须从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高度重视法制教育,包括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强化法律素质;建立科学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探索学校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8.
法律基本原则一直是一个法学中充满争论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民法中,对于法律基本原则的定义和具体种类众说纷纭。而作为海商法这个特殊的部门法来说,在适用海商法而遇到法律暂无规定或者需要对法条进行进一步解释时,就必须借用民法的基本原则进行。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实际问题,但在法理上并不十分妥当。因此,从海商法具体的适用上对其作具体原则分析,从而总结出若干可以指导司法的具体原则,这对实际司法能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及其与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所开创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最引人注目的发展之一。这一理论不仅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  相似文献   

20.
刑法的基本原则在刑法典的制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罪刑法定原则在基本原则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渊源和历史发展探究 ,确立它的含义和原因。重点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 ,提出了对罪行法定原则适用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