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围城>在"围城"之外,塑造了一批知识人的群像,对这些上层知识分子的灵魂进行了系统地审视,毫不留情地揭开了他们灵魂的丑陋与欠缺,淋漓尽致地嘲弄了他们的丑态,寄寓了作者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2.
曹彦 《文教资料》2009,(18):86-88
<家>和<围城>都是描写年轻一代知识分子在动荡的大时代背景下生活状态的经典文学作品,<家>中生存的知识分子们在痛苦中也孕育着希望,并且为着这新的希望作出了努力,<围城>中的方鸿渐等人苦闷而卑怯地生存着,却挣扎不开生活的泥潭.古往今来的众多文学著作,所透露出来的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都有所异同,而对于现实生活,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也投射进了自己的身影.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的<呐喊>与<彷徨>中,写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主要有14篇.在这14篇中,鲁迅真实地描述了当时知识分子中封建体制的捍卫者、抛弃者和反抗者形象.捍卫封建体制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等,被封建体制抛弃的<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等,封建体制的反抗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在酒楼上>的吕纬甫等.本文就其知识分子的形象进行了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巴金曾说:"我作品大部分都写知识分子的问题,因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是我最熟悉的世界."[1]巴金从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塑造的杜大心,到<激流三部曲>里的觉新三兄弟,再到<爱情三部曲>里的周如水,一直到<寒夜>里的汪文宣,沿着创作的发展轨迹,完成了对几代知识分子灵魂的写照.  相似文献   

5.
曹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曹禺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作的出版和演出虽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阻挠和禁止,但对曹禺本人却竭力拉拢.然而,曹禺最终对国民党的专制与腐败感到彻底失望,选择了认同共产党的主张.考察曹禺及其戏剧与国民党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曹禺等一大批知识分子在1940年代所做出的政治选择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绿化树>这部作品,通过描写一个出身于资产阶级的青年诗人与劳动人民结合和追求真理的苦难历程,真实反映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独特的生活道路,歌颂了底层人民淳朴、善良和正直,深刻地展示了我国一个重大历史行程的横断面.同时,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揭露了对知识分子实行"左"的政策,会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巨大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读书>杂志,在当下人文知识分子群中有着重要影响.发表于<读书>杂志不同时期的<摇荡的秋千>(李辉)、<周扬的目光>(王蒙)等一系列文章构成一个独特的周扬研究历史.<读书>中的周扬不是一个理论家的周扬,而是作为一个人的周扬,一个政治化的知识分子,一个不能脱离知识分子的许多特质,而又陷入了政治漩涡的文人.周扬的"悲剧",周扬的性格,与胡乔木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读书>中,他们两个常常并提,互证着对方.晚年的周扬,以一个忏悔的形象;但他的忏悔,也遭遇到了非议.作者们写周扬,同时也是在写自己,如王蒙与李辉,便在写周扬中显出各自不同.  相似文献   

8.
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以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没落为中心,着力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读者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尽人间万相.其中最出彩的当数<范进中举>中范进这个人物.他在中举前后迥然不同的形象变化,正恰如其分地阐释了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一朝得志的癫狂丑态,不由得使人掩卷唏嘘.  相似文献   

9.
高娟 《文教资料》2008,(5):31-32
诗歌<病玫瑰>是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经验之歌>中的作品之一,短小精悍.作者运用简单具体的意象来表现诗人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威廉·布莱克在他的诗作中就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而超越了时代.<病玫瑰>中的"病玫瑰"和"无形的虫"等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文章通过解读布莱克<病玫瑰>中运用的意象,来反映当时社会的两性关系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反映人的灵魂的丑陋和肮脏.  相似文献   

10.
得意拜孔子,失意读<庄子>.这是旧中国封建社会不少知识分子的"命运",也是中国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至今少数人犹有遗风,只是儒家的崇拜者在当今世界上不见得人人得意,但失意者依然喜欢庄子的人还是为数不少.这里面既有儒道的学术差异性问题,也有接受者的处境和人生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古诗十九首>的首要意义在于它以"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浓烈诗情和悲剧意识彰显出"人的终极有限",从而宣告了"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时代的来临.①"人的自觉"的本质性内涵--"我会死"以及<十九首>的作者对它的感知;②<十九首>所表现的汉末知识分子种种"朝向死亡的自由"亦即对生命悲剧的超越,这种超越表现为一种"悲情现世主义的浪漫情怀";③在此间所产生的惶惑与绝望,彰显出对一种"伟大信仰"的渴求.  相似文献   

12.
<尾巴>以细腻的笔触一针见血地揭露着人性的丑陋与弱点,是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生命尊严的一曲颂歌.  相似文献   

13.
一部<废都>,毁誉16年.初版本<废都>被禁或被人鄙弃、非议原因众多:知识分子群体反对;老作家的抵制;新锐批评家的酷批酷评;国家行政机构的介入干预等.新版<废都>实施"加减法",尊重文学文化艺术发展规律,适应消费社会市场变化,显示出文学文化场域逐步趋于成熟,大国受众日趋理性.  相似文献   

14.
李世林 《文教资料》2008,(24):14-16
繁漪和娜拉分别是我国著名作家曹禺<雷雨>和挪威的"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著名的两个女性形象.易卜生创造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对中国作家和妇女解放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玩偶之家>中的新女性形象--娜拉,她的出走震惊了全世界.激起了无数妇女为争取个性而进行反抗.当她随着作品传入中国,也影响了一代中国作家.曹禺先生在其代表作<雷雨>中就给我们塑造了一位觉醒的"娜拉"形象--繁漪.作为娜拉反叛精神的一种后继者和追随者.繁漪和娜拉不可避免地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如两人身上的新女性特质.但由于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就决定了繁漪不可能是娜拉的"翻版".本文拟从分析两人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入手,从而让读者对这两位经典的反叛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女声>、<梦想中国>、<莱卡我型我SHOW(秀)>、<快乐男声>等是"音乐选秀"节目的代表.这些综合性的电视歌唱娱乐节目迅速成为近几年来最为火爆的电视节目.这类节目的元素包括:全民娱乐的主题、想唱就唱、逐级淘汰的规则、自娱与娱人的选手、去权威化的评委、奖励设置、去生硬化的主持人.解构、剖析这种节目,可以更好地研究这类节目,促进其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小说<红岩>是新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一部红色经典,作者以他自己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的经历与见闻,生动地描写了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和高尚品格.然而,罗广斌写<红岩>绝不仅仅是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同时更是以知识分子共产党员的凤凰涅槃,隐性表达了他内心世界一直存留的巨大遗憾.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在民主、科学的旗帜下,一些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了对封建主义的全面批判,解放妇女成为他们反封建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鲁迅的<我之节烈观>、周作人的译作<贞操论>、胡适的<贞操问题>等文章在当时思想界、文化界产生了极大影响.妇女问题成了"五四"前期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小说中出现了许多遭受封建思想摧残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对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及<明天>中的单四嫂子、柔石的<二月>中的文嫂这几个寡妇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2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与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共同主办的"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和<教学与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的编辑,及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教育报的记者共4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美籍犹太作家索尔·贝洛因其<绝望的"父亲">"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分析"而于197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贝洛在这篇小说里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对现在和未来都深感绝望的当代美国知识分子如何在压力重重的美国社会里生存下去,如何解脱和释放自己.小说中贝洛竭力地为背负精神负担的知识分子呐喊,恳求社会给予理解和支持,同时也建议他们寻求解脱的合适方式.  相似文献   

20.
<风雅颂>是阎连科为中国知识分子所写的一部精神自传,揭示出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的传统性与知识分子现代精神之间的不谐调,反映了他们的自我身份确证的悲凉和艰难.这里从小说主人公杨科的身份问题出发,借以剖析知识分子无法转轨的精神现实及其内在的软弱性和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