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行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已一年多了.该规定第17条首次明确了图书召回制度.我国出版界首次尝试"召回"制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该社2003年12月17日在媒体上刊登了图书召回启事,截至2004年3月1日,共召回100多本有问题的《俄汉-汉俄袖珍词典》.其中有两点值得深思:1.召回的图书都是直接从书店退回的,没有一本词典是从读者手中召回的.  相似文献   

2.
2004年2月,因2003年版<俄汉一汉俄袖珍词典>的外壳极易与书芯"分家",上海译文出版社在我国出版界首次尝试"召回"制,率先向全国召回存在装订缺陷的词典.此举获得了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的高度评价,并引起了一阵"将图书召回制度化"的呼声.  相似文献   

3.
常高峰 《出版参考》2015,(12):27-28
为保障图书的编校质量,出版界上下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这对于提高图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何切实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已成为出版界思考的一个重要话题.笔者认为作为图书编校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应不断加强学习,注意总结,方能真正成为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防线.本文即根据笔者在印前质检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并作一例举、分析,以期对同仁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图书质量的高低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引文质量的高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编辑实践来看,引文是图书编校差错的高发区,甚至"十引九错"者也比比皆是.笔者认为,长期以来,在出版界这一问题未得到很好重视和根本解决,是由于人们对引文审读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盲区"所致.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并提出若干引文审读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2013年图书编校质量的抽查结果。在抽查的2300种图书中,合格率为96.3%,对90种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要求出版社从市场召回。生产者对商品实行"三包",召回问题产品,这本是注重诚信和公平交易这种商业信誉的体现,也是市场营运成熟的一种表现。现在,对问题图书  相似文献   

6.
即将迎来19岁生日的北京图书订货会是出版界公认的一年一度的重要聚会,然而对于民营书业来说,他们通常会加上一句"主渠道订货会"来注释这一盛会,以区别于之前的二渠道订货会.在出版界,长久以来的共识是北京图书订货会是属于那些出身正统的国有出版机构的,而民营书业有属于自己的订货会.  相似文献   

7.
浅析图书馆校质量下降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新闻出版总署对33家良好出版社2001年度出版的图书进行了编校质量抽查,其结果是不合格率为33.3%.对这个检查结果,社会反响强烈,出版界也感到震惊.作为一名出版单位的实际工作者,笔者并不感到惊讶.这次检查的仅仅是良好出版社,普通出版社的图书质量问题可能更多.许多出版社都在暗自庆幸没有抽查到自己头上,但侥幸之余如果不进行反思,找出图书编校质量下降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就很难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谈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8.
浅析图书编校质量下降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新闻出版总署对33家良好出版社2001年度出版的图书进行了编校质量抽查,其结果是不合格率为33.3%.对这个检查结果,社会反响强烈,出版界也感到震惊.作为一名出版单位的实际工作者,笔者并不感到惊讶.这次检查的仅仅是良好出版社,普通出版社的图书质量问题可能更多.许多出版社都在暗自庆幸没有抽查到自己头上,但侥幸之余如果不进行反思,找出图书编校质量下降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就很难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谈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9.
国书质量问题已是出版界老生常谈的问题,国家新闻出版署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图书质量,并把考榜图书质量的标准精确到“漏排连接号的,每处计0.1个差错”的程度;各个出版社近两年也将图书质量检查的结果与奖罚挂钩,这使得本来就不敢对图书质量掉以轻心的大多数编辑们,更是在编稿过程中逐词逐句地仔细推敲、认真查证。但就本人编稿的体会而言,越是在编稿中仔细推敲就越常会遇到一些规定中、词典中难以找到标准及无法分辨的数字用法、标点符号甩法或宇词用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在出版界的有识之士,要求图书出版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学术界也在呼吁要解决学术著作“出书难”的问题。这两个互相关联的问题,已经成为热门话题,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各开治疗病症的“药方”。我觉得我们出版界的领导人和广大出版工作者思想上应该明确,要贯彻中央的“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出版方针和出版工作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的原则,就必须使图书出版有一个合理的结构,不然贯彻执行中央的出版方针和原则便只是一句空话。近两年来,有些出版社的图书出版结构,出现了很不合理的情况。一些格调不高、内容不健康甚至有害的图书大量出版,而大量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学术著作却不能出  相似文献   

11.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同志在今年署直出版社第五届优秀图书奖颁奖会上深刻指出:"在当前,出版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从图书出版上讲,重复出版,浪费资源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平庸的书、质量低劣的书不少,内容上有问题的书时有出现."石署长的话提醒我们出版界:图书中的质量问题仍然不少,切不可掉以轻心.屡见不鲜的事实说明,编辑规范中的基本制度被削弱乃至虚化,则是图书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笔者力图对编辑工作基本制度的虚化现象作一剖析,并从中探寻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企盼图书质量滑坡现象能早日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2.
在俄罗斯,图书推销困难仍是摆在出版社面前的一个主要问题,尤以中小型出版社为甚.因此,俄罗斯出版界开始重视在网络上推销中小型出版社的图书,并在前不久举办了题为"中小型出版社图书进入城市互联网"的研讨会.网络管理人格奥尔基·利亚明在研讨会上指出,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俄罗斯的现代图书网络.他表示,只有书店在总的管理下且具有单独的或自己的分配中心的网络才能称得上是图书网络.如果书店网络只是统一管理或是统一拥有的联合,也不能称其为现代图书商业网络.在西方,图书商业网不仅有一个管理中心,而且还有一个或几个分配中心.  相似文献   

13.
张红 《新闻传播》2005,(7):46-47
2003年10月17日,新闻出版总署向社会公布了“2003年辞书质量专项检查”的结果,作出了对检查出的19种不合格辞书的查处决定,这些加大对图书出版质量监管力度的举措,令全社会关注,使出版界受到很大震动,也使图书出版界受到很大鼓舞。这也向出版不合格图书的出版单位敲响了警钟,图书编校质量问题又一次凸现在我们每一个出版工作者面前。为什么质量低下的图书充斥市场、图书质量问题如此严重,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4.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国际社会对缺陷产品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制度。为加强图书产品的管理,我国很早就通过制定《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法律、行政规章的形式确立了缺陷图书产品的召回制度。但现有制度存在立法层次低、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应根据我国国情和保护图书消费者权益的需要,通过制定《出版质量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明确缺陷图书产品召回的对象、实施主体、召回方式、召回程序、监管机构、法律责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近日,出版界遭遇"撞脸门",读客图书怒指磨铁图书抄袭其旗下图书"脸面"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两公司主管在微博上大打笔仗。读客图书董事长华楠刚刚指责磨铁涉嫌恶意抄袭,磨铁图书总裁沈浩波立刻回应,声称根本不存在抄袭,只是学习。他们从各自角度出发,给读者们上演了一出出版界的"罗生门"。著名律师、版权专家翁冶中指出,目前法律上对封面抄袭  相似文献   

16.
系统引路,探寻“秤砣”如何提高图书质量?这是出版界关注的一个老问题。几年来,我们一直从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和分析图书出版工作中的问题,并发表了一些粗浅的意见。虽然在不断地探索,然而,直到决定执笔写这篇文章时,我们才算真正理出了头绪,抓住了关键。我们可以把出版社的编辑部视为图书编审工作  相似文献   

17.
质量是一切商品的生命.而图书作为一种作用于人的精神产品,其质量好坏更显得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出版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勿庸讳言,出版界片面追求数量,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图书质量的现象也日益蔓延,其结果是使相当数量内容平庸低劣、错误百出的图书流向社会,造成大批“文化垃圾”,有的图书甚至出现了明显的政治性错误.据1994年3月7日《新闻出版报》披露,对全国20家出版社图书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图书出版领域的开放以及读者阅读兴趣的日益多元化,图书的选题范围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拓宽.各种新题材、新形式和新内容的图书层出不穷,而有关图书的各种新概念也让读者、甚至出版界自身都有应接不暇之感."绘本"、"理财书"、"新闻书"……新的名词不停地冲击着我们的眼球,并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们到底代表了图书出版业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它们对社会大众文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它们的生命力如何?它们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又有多少?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梁涛 《编辑之友》2004,(3):74-75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前提.出版社作为特殊类型的企业,它的产品(图书)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出版社自身的兴衰,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今,图书市场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质量问题成了突出的问题,而这又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却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质量问题是出版界的一个永恒话题.图书质量的高低虽然主要取决于作者的水平,但它与编辑工作的质量同样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图书质量出现的严重问题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出版界及广大读者越来越关注的焦点话题。1992年11月,新闻出版署向全国出版社下发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试行)》。该《规定》制定了衡量图书质量的具体标准,对保证、提高图书质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同时明确规定了图书质量优劣者的奖罚措施。新闻出版署这一《规定》的下发无疑对保证和提高图书质量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图书的总体质量有所提高。尽管如此,近两年来图书质量仍是出版界的一个突出问题,并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读者反映强烈,说:“无错不成书,百错是好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