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替代,物有了人的属性,人由主体变为客体,物升格为主体支配着人,一切人际关系被物化了。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现象,充斥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卢卡奇认为,扬弃物化要靠一个阶级——无产阶级、一种方法——总体性辩证法来实现。资本主义社会的扬弃物化,实现人与人关系的正常化、非物性化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诉求。这一理论开启了现代性批判的先河,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人与共同体的关系表现为一种自然的依赖性。随着这种依赖性关系的解体,人的存在方式呈现为二重性。这种二重性构成资本主义物化社会关系的主要特征。物化的社会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由于资本本性的驱动和历史使命的内在要求,人类社会最终会扬弃物化的社会关系,克服直接的"自然必然性"的束缚,实现人的全面自由个性。  相似文献   

3.
物化是指商品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物化已经成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冷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常态。《茶花女》通过讲述一个巴黎名妓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当时巴黎带给个体的城市物化。这种物化表现在人物本身的物化过程和人物对城市的物化体验。而造成茶花女悲剧的原因正是城市中存在的个体被物化以及被物化的个体对他者的物化。  相似文献   

4.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在深入探究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私有制的高度发展和普遍交换的广泛进行,使得人逐渐沦为了物,人与人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取代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在这种条件下,社会中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约的道德也被异化了,道德不再是人本质的体现,而是沦为了物的附庸,阻碍了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当异化被扬弃,即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后,道德才能真正体现为人的本质,才能在人类社会中实现道德观念和标准与其价值目标的真正合一。基于此,对私有制条件下异化的形成、私有制异化条件下道德的异化、私有制条件下异化被扬弃后的道德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浅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普遍的物化,经济活动、政治和意识形态都处于物化状态。人也从外在到内在都被物化了。消除物化的主体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消除物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时空是人的劳动生成,也表征了人的生命存在形式和生命的尺度。资本运动改变了时空属人的性质。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不仅是物,而且是一定历史形态的社会关系。资本不仅使时空物化,也将它自身独特的社会性质和社会关系赋予时空。在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资本取代了人在时空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将人的生存空间转化为固定资本、物化的剩余劳动时间占有人的自由时间并转化为资本的方式,占有和剥削人的生命,并使时空资本化。我们应该扬弃时空资本化,在批判资本对时空物化和私有化、对人的时空占有和剥削的同时,应该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立足于人的革命性实践,肯定人在时空中的主体地位,承认和维护人的平等时空权利,并建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主义时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私有制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个人受抽象统治。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人本思想以及对物化社会的批判为展开对拜物教的系统批判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昱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5):23-24,48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人的异化表现为大多数被剥削的无产阶级和少数资产阶级,为此马克思曾呼吁无产阶级革命,并构想了人可以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自垄断资本主义以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构成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变化,但由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仍然是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所有制形式,人的异化并没有被扬弃.彻底扬弃人的异化依然要通过彻底扬弃私有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实质上是资本主体性批判.资本主体性是资本权力与形而上学绝对同一性的联合,是现代社会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是人的主体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幻影,因而是一种虚假的主体性.马克思认为,只有人才有主体性,或者说,主体性是人的主体性,资本主体性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僭越.资本主体性表现为拜物教式的谵妄.在拜物教的"三位一体"中,资本拜物教是最后的、也是最神秘的形式.因此,瓦解资本主体性,必须从扬弃物化入手,而扬弃物化的根本在于铲除物化产生的私有制基础.只有在扬弃私有制的现实运动中,才能在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中把握人的总体性,在总体性中实现人的主体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论人在现代消费社会中的物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张扬和理性的主宰地位,而当它过度膨胀时却背离初衷,颠覆了人的主体地位.在资本无孔不入的消费社会,人的主体性逐渐丧失,物与物的关系取代了人与人的关系.资本给一切神圣美好的抽象或具体的东西去魅,现代性带来了量化、异化和物化的社会关系.在消费社会里人的主体性物化,人的审美感性物化,人际关系物化,人只能无助地任资本左右而支离破碎,难以再找回曾经在地球上诗意的栖息.  相似文献   

11.
试论"异化劳动"理论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理论,其主要内涵: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的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只有积极扬弃异化,才能实现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异化劳动”理论在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扬弃“异化”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实现社会公正是马克思的崇高理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所提出的"劳动异化"及其扬弃的理论就已经包含了对社会公正的诉求.劳动异化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不公正现实的尖锐揭露和批判,是对处于悲惨境遇的工人阶级的深切关怀.工人阶级解放的唯一出路就是扬弃异化劳动,即达于共产主义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公民观是对资本主义传统公民观的扬弃。首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宣扬的"自由、平等"的公民观,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的阶级虚伪性与历史局限性。其次,资本主义公民观存在明显的理论与现实语境的缺陷。为此,马克思对这种公民观进行了充分的批判,建构出以社会人载体形式存在为内涵的公民观。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理论并不是抽象的人性论。马克思所说的人的类本质的异化的典型表现形式是资产阶级社会,在自然经济社会中,异化只能是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存在。在各种异化现象中,最为根本的是劳动异化,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根源。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异化才可以得到扬弃。异化的扬弃就是在实践中使得主体与客体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5.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资本主义在其自身矛盾的推动下,不得不对生产关系进行一些适合生产力要求的调整。它在一系列自我否定中不自觉地孕育了新社会的因素。资本的本意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这是它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不仅为新的生产关系准备了物质条件,而且造就了高素质的“知识型劳动者”,并推进了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资本不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其本质上要求共有和分享,和公有制经济有着内在的联系。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产生是必然的,受制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展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以往共产主义思潮的批判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人的本质异化的分析,指出共产主义不仅是私有财产的扬弃,更是人的自身异化的扬弃。从共产主义的历史基础、主体发展和社会特征阐述了人的异化及其解放的可能性,论证了共产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类自身解放和本质复归的现实运动。考察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对于正确认识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走出对共产主义的实体化理解,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物我生命一体的神话思维方式,具有类通于艺术创作中物化思维的审美特质,但神话思维毕竟是原始初民在自我意识尚未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对宇宙自然的一种理解和认知方式,它又有别于艺术创作中的物化思维。  相似文献   

18.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全面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其物化思想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由于未正确区分物化与异化,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的"有个性的个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马克思的"有个性的个人"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误读,"有个性的个人"被广泛地用于说明扬弃"偶然的个人"的未来社会的个人形态.其实,马克思的"有个性的个人"有两层相互关联的含义:一是指"人的依赖关系"社会中个人自主活动与作为自主活动条件的共同体形式之间相适应的个人形态,二是表征"人的依赖关系"社会"依附的个人"的基本属性和"物的依赖关系"社会特定的"独立的个人"即"资产阶级个人"的特殊属性.作为"人的依赖关系"社会的个人形态,"有个性的个人"与"依附的个人"同义,已经被与"独立的个人"同义的"偶然的个人"超越;扬弃"偶然的个人"的未来社会的个人形态不是"有个性的个人",而是"自由个性的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