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爸爸爸》作为韩少功"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开拓了文本分析的多种可能性。文章试图通过对《爸爸爸》中具有深厚隐喻性人物的分析,揭示出作者对历史的重新认识与思考,孕育着"新党和旧党都无力救世"的悲壮感。  相似文献   

2.
志刚 《小读者》2012,(1):32-33
“寻根文学”的倡导者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活跃着一支虎虎生威的“文学湘军”.韩少功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家之一。1985年,韩少功在《作家》杂志发表《文学的根》一文.成为“寻根文学”的倡导者与主将。1986年。韩少功南下海南,先后主持中国最具理想情怀的纪实杂志《海南纪实》和最具先锋气质的文化刊物《天涯》。  相似文献   

3.
【阅读导航】韩少功是当代中国一个很有特色的作家。《天涯》杂志2005年第二期上发表了他在清华大学的演讲稿《现代汉语再认识》,在文中,韩少功称"优质语言一是要有很强的解析能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刚刚度过60岁生日的著名作家韩少功,推出最新长篇小说《日夜书》。曾经作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韩少功,亲身经历了那段不同平常的难忘岁月。三十多年过去了,他一直在回忆、反思知识青年一代对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影响。他在创作了《马桥词典》、《暗示》这两部长篇小说后,历经十年的酝酿构思、数易其稿,"吝啬"地将《日夜书》呈现给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5.
王颖 《文教资料》2007,(7):96-98
曾以《爸爸爸》《马桥词典》等作品几次掀起新时期小说涨涌浪峰的韩少功,最近几年的创作却大都反映平平,似乎进入了某种小说书写的困境。本文试图在对文本的细读研究中,揭示韩少功小说潜在的创作危机及引起这种危机的原因,并对韩少功超越这种书写困境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韩少功对语言有着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从《马桥词典》到《暗示》,韩少功对语言的认识经历了两次转向,《马桥词典》顺应了西方的“语言学转向”,而《暗示》则是这种转向的反动,走向了“否定之否定”。  相似文献   

7.
韩少功《马桥词典》用词语构造了马桥的文化和历史,是一部充满语言文化学色彩的小说.本文借鉴罗常培先生《语言与文化》的写法,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解读《马桥词典》,归结出韩少功的语言宿命、语言伦理、语言辩证法以及韩少功对词义的诗意散发、韩少功对马桥的文化重构、韩少功将语言(词语)引入意义阐释的无尽之途等六点结论。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韩少功以其鲜明的创作姿态和不断求变的艺术创新引人注目,学术界对此研究的文章不少,而有系统的、全面介绍韩少功创作的书还没有。我校中文系陈润兰副教授的《韩少功创作论稿》一书在这方面作了一个有益的尝试,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将韩少功创作思想与流变研究体系化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神话是古老的一种艺术载体,它是表示原始主题的方式之一。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寻根文学的首创者韩少功,在他的作品《爸爸爸》中,通过神话意象在丙崽身上寄寓着丰富的象征意味,隐喻着鸡头寨乡民群体在生存观念上的集体无意识,凸显了他们集体无意识的群体形象。韩少功的《爸爸爸》显示作者深刻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10.
神话是古老的一种艺术载体,它是表示原始主题的方式之一。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寻根文学的首创者韩少功,在他的作品《爸爸爸》中,通过神话意象在丙崽身上寄寓着丰富的象征意味,隐喻着鸡头寨乡民群体在生存观念上的集体无意识,凸显了他们集体无意识的群体形象。韩少功的《爸爸爸》显示作者深刻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11.
《湖北日报》报道,受湖北省作家协会之邀,著名作家韩少功、格非来汉参加《山南水北·人面桃花——韩少功、格非作品诵读·无主题对话会》,与武汉读者面对面交流。在对话会上,武汉的大学生、作家、教授们纷纷上台朗诵了韩少功、格非的众多代表作中的片段。格非认  相似文献   

12.
1997年,韩少功《马桥词典》的发表,在文坛上引起了巨大轰动。一时间,评论界评论不一,褒贬参半,更有甚者,还有学者因对这部小说的评论而被韩少功告上法庭。文章在对《马桥词典》充满魔力的语言世界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对文学的寻根,始终贯穿在韩少功小说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文化对韩少功创作《马桥词典》、《暗示》、《山南水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们习惯把韩少功视为具有前卫精神和先锋意识的作家,其实,韩少功作品的脉流里流贯着极其浓稠的传统情结和本土意识,他对母语的持守和对民族文化的关切,更有一贯始终的表现。这种缘自母体的表现,活跃在其现代的、开放的文本中,使之在现代文化语境中呈现一种独特、清新的返照。《马桥词典》正是一部探究民族生存环境和文化生态的文本。当我撩开各式各样的烟雾,再一次走近《马桥词典》时,还是被韩少功设置的诸多“关系”给网住,这些“关系”的互相交织,使人受“困”其中,又能游思其外,在韩少功所编织的相互对应、网路清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主题导语】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多年以后,韩少功辞去海南省文联主席,在湖南老家八溪峒一地购地建房,种菜养鸡,栽树修路,在山清水秀的如画风景里过起了半隐居生活,散文集《山南水北》就是他在这里生活的点滴记录。隐居只是一种姿态,重要的是内心对于自我决断的选择。《山南水北》中,韩少功力图将那山、那水、那民嵌入新的中国认  相似文献   

16.
韩少功在《日夜书》中重新打开了记忆之门,思索着命运的前因后果,在这个过程中,韩少功悄无声息地将命运不可知的神秘展现在读者面前。他试图使读者明白,人生的复杂与曲折是远超想象的,因此,要收起轻易作出评价与结论的习惯,对待周遭的人与事,有时,慈悲远比懂得更重要。  相似文献   

17.
韩少功与莫言在《爸爸爸》和《丰乳肥臀》中不仅实现了对传统文化之“根”的找回,而且共同塑造了鲜明的“母亲”形象。但两位母亲形象却迥然不同。对比分析二者在生存境遇与生命态度两方面呈现出的相异特征,探究“母亲”形象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阐明韩少功与莫言在相异的“母亲”形象塑造中实现着对寻根文化主题的殊途同归,从而可增进对作家作品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解。  相似文献   

18.
《青龙偃月刀》中的主人公何爹,性格丰满,人物立体,形象逼真。文章从心理学视角切入,指出何爹是忠义文化的代表,何爹手中的微型青龙偃月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青龙偃月刀》是韩少功"文学寻根"之旅的延续。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位深谙现代文明之妙的作家,韩少功在承认现代化进程合法性之时,执著地追问着人应该走向何方的问题。因此,《山南水北》实际上是韩少功在现代文明之下的精神寻根,他将生命本体的窥探、乡土文明的追寻和现代文明的归宿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目的就是为了在精神寻根中更好地探索人的精神出路。这种思考将个人的体会和人类的命运,将宏观层面的文明和微观层面的人紧密地结合,彰显了韩少功的智慧和境界。  相似文献   

20.
《修改过程》是韩少功在文体形式探索中重构历史经验的努力尝试。小说回望了一群"77级"大学生风起云涌的青春岁月,在多层次的对比中展现个人的命运悲剧,以"戏中戏"的结构实现多重叙述者的介入,力图全方位书写与当下流行元素产生碰撞的陌生化的历史。"77级"们被历史"修改"过的、悲喜交加的人生中寄予了韩少功对个体生存经验的深情追忆,表达了其对人生与时代、文学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真实体悟与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