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大盘概览 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五大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我国力争通过10年时间,形成完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产业体系脊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对于工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SWOT分析工具,对湖南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所面临的内、外在机会和面临的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湖南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政府在科学分析资源特点和产业结构的基础上,规划了“十一五”期间四川工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饮料食品等7大优势产业和积极培育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等有潜力的产业”,简称“7+3”产业。这些产业在四川经济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模具是“7+3”产业发展的重要工艺装备,发展模具业将有助于推进这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园区是城市化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高职院校融入产业、根植园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提升企业群、产业区和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分析装备制造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供给的现状,阐述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发展趋势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融入困境基础上,基于深度融入产业园的“三融两生两进”办学模式,“精准设置、聚力共建、集群发展”的专业群建设模式,适应装备制造类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方面,探索适应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施路径,以期培养与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确定重点支持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计划用20年时间。使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作为未来的主导和支柱产业,各相关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显著增加。本栏目将按照产业分类,陆续对与国家战略·眭新兴产业紧密对接的理工类本科专业作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滨州学院学报》2020,(1):55-61
提升产业集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是推动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选取黄河流域九省区20个制造行业数据,利用动态集聚指数与区位商指数对制造产业集聚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趋同、资源依赖严重、技术优势薄弱是制约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瓶颈,提出着力发展烟酒茶食制造加工业、改造提升石化金属冶炼制造加工业、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优化思路,打造智慧互联绿色互融的制造产业集聚发展新生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筑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相似文献   

7.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文章基于产业链的视角,在分析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合作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影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合作的主要因素,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进行拆分,进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国际合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所面对的新型技能人才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失衡的问题,人才培养要以满足产业需求为第一要务,以学生为中心,以落实“三全育人”为主线,对接区域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需求,着力构建产业定向与技术定位、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两统一”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实施专业群内部各专业之间“群内协同”以及专业群与外部企业和行业之间的“群外协同”,通过立德树人与技术技能培养相融合、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相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厦门市高职院校为样本,在分析地区产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动静态对厦门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契合度进行研究,发现在智能制造、工程机械、航空等新兴高端制造产业上,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都存在不足;在财经商贸等第三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却存在“供给过剩”和“办学趋同”的情况。整体上,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匹配度有待提升。以产教融合为视角,从“学校对接企业”“专业(群)对接产业(链)”“课程对接岗位”等三个维度,系统探讨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对接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0.
提高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产业竞争力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变电设备制造产业是装备制造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直接决定电力工业技术水平,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基础产业。文章系统分析了我国输变电设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加快发展电力设备制造产业的必要性,并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的可选途径。文章对促进我国输变电装备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产业学院为校企双方在培养人才、创新创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提供了平台。Y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依托首批国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学院建设,构建“一体两翼三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懂创新,能创业、适应快、发展前景广”的高素质人才,为高校尤其是工科特色院校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研究从常熟市新兴产业的投资角度出发,分析了八大新兴产业的投资现状;同时,与苏州市其他县市新兴产业的计划投资和实际投资状况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发现了常熟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投资额度较高,但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额度增长不多;在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具有计划投资规模优势,但实际投资额度优势不明显;新兴产业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服务业新兴投资占服务业投资比重较低,工业新兴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较高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建设,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利用区位商数测度了湖南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指出其集聚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并即将实现突破。文章还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定量研究了湖南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高职教育的共生性发展关系,由基于湖南工业职院的实例得到印证。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在高端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上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在世界装备制造业升级过程中,美国、日本和韩国代表着三种不同的升级演化模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比较优势.美国采取“研发与生产→出口→进口”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模式演进,日本通过“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燕行形态理论模式演进,而韩国则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的模式来发展装备制造业.美国在装备制造业重振过程中新兴装备制造业成为推动演化的主导力量;跨国公司是装备制造业升级的主体.日本在装备制造中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强化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韩国在装备制造业现代化过程中强化政府的干预程度;以财阀大集团为主体牵动装备制造业升级;技术进步是推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主导力量.美、日、韩三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共同经验是根据本国国情,通过政策引导,确定合理、适时的主导产业;努力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希望这些经验启示能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升级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江苏、安徽、浙江、上海三省一市在航空装备制造、核电装备制造、卫星装备制造、物联网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上的竞争优势各有差异。为了提升长三角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出推动长三角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区域内部协调合作来构筑新竞争力、拓展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融资及人才渠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培育壮大青岛市海洋高端产业,对于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按照产业选择标准和主要指标体系,结合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基础,认为港口物流与海上运输业、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等七个产业能够在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期引领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装备制造类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是基于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的我国装备制造类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装备制造类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具有实践的必要性与现实的紧迫性,要在紧扣办学定位、突出产业特征、紧跟行业发展的基础上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8.
组建长沙产业园区先进装备制造职教集团,实现教育链融入产业链,对于进一步促进地方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组建此集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集团的组建及运行机制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同时结合长沙实际,提出先进装备制造职教集团的建设方案,以期有效整合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推动长沙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打造长沙职业教育品牌与特色.  相似文献   

19.
机械装备业是一个能够容纳和消化前沿、尖端高新技术的产业,它不仅能够推动区域内产业的高端技术发展,而且还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构建一个高端技术人才的聚集平台,并提升和影响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发展。以机械装备业作为顺德的战略性产业,一是可以形成顺德科学合理的产业经济结构,二是可以支持顺德现期经济的运行和未来经济的发展与增长。  相似文献   

20.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专业群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实施大类招生,实现基础平台共享、专业方向区分、模块化课程支撑、教学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建设统筹,兼顾共性和个性化培养,更好的对接产业和学生发展;分析装备制造职业岗位群能力结构和要求、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及发展需求,按照“平台+模块+拓展”的模式,构建体现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服务装备制造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