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周边传播理论视角看,“做好文化周边传播,是做好‘一带一路’周边传播的主要内容”。①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是民族身份的表征,做好“一带一路”国家传统节庆文化的周边传播不仅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也是唤起丝路文化记忆、展示中国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的进程将民族国家的文化环境植入世界文化市场,影视产品的全球流通承载着文化软实力的建构.从软实力的角度看,中国电视剧要积极走向国际市场,它所依赖的条件既在于其多彩的地域文化资源,又在于其文本内容的“中国立场、国际表达”.开掘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并与现代话语积极对接,同时强化营销与推广环节,是当下中国电视剧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的媒体角色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和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时论述的一项重要思想内容, “两创”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继“二为”“双百”之后提出的最新文化发展方针.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既要遵循和恪守文化发展的内在基本规律,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又要善于借助外在力量进行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新闻媒体在传统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上具有天然的优势,无疑是文化创造和创新的重要推手,它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做好普及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以“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的出版为例,剖析其选题策划过程、审稿编辑加工过程、营销推广过程中的策略与经验,探讨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张丽莉 《出版参考》2017,(10):30-31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大量中国传统译著被出版推介.为使“走出去”更加有效,李景端老师接受访谈,他结合译林社“引进来”的成功经验,对“走出去”的内容、通俗与经典的界定以及出版界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应承担的角色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创造性转化”要求赋予传统文化新内涵,“创新性发展”要求塑造传统文化新形态。文章介绍了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内涵及基本要求,指出要实现馆藏古籍文献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变,必须遵循“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针,同时按计划、分步骤落实各项工作,提出图书馆应通过文创产品开发、专题文献展览、跨界力量协同等路径提升“两创”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创新事业正在实现爆炸式发展.中国的数字编辑正在从事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工作,在传统内容编辑的职业坚守与数字媒体展现形式的不断变化发展中披荆斩棘、开拓前行,一“变”一“守”,亦变亦守.本文从中国数字编辑从业者的视角,研究科技创新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浅析科技创新对加强文化自信的作用,试论科技创新助力文化自信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12月12日,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和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手多家机构发起的“中国文化视频短片征集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活动第一阶段将面向全国征集宣传推广中国文化的视频短片.内容为中国境内的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古迹、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艺术形式和传统技艺.活动组委会将从中选出30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于2012年3月开始,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进行播出.播出费用由组委会承担.  相似文献   

9.
罗毅 《中国广播》2013,(2):86-86
和合之道概括起来,主体内容是“三、四、五”系统。 所谓“三”,是指三大活动。 1.芒果Radio祥和中国节。祥和中国节结合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七大中国传统节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树立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品牌形象。祥和中国年于2011年推送到湖南卫视,  相似文献   

10.
“龙”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代表,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广告资源.现代广告被认为是一种文化事件和塑造社会“拟态环境”的重要信息装置.在广告中使用以“龙”为代表的传统元素不仅能提高广告效果、塑造品牌个性、实现品牌的国际化发展、支撑我国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战略转型,更能达到宣传祖国文化、提高文化认同、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孟伟  刘鹏 《现代传播》2024,(1):62-73
面向传播对象国受众的高质量内容输出、有效到达和正向且持续性的影响,是我国国际传播力提升的重要目标。对5个东盟国家青年(n=118)的半结构访谈和研究显示,“中国概念”和“中国形象”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突显文化特质、标识性特征与内涵定位等议题的重点突破口,“文化锚定物”可看作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内容策略,以传播内容为核心的整体性对策和文化锚定物设计五要素是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武术文化的传播是国家“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网络成为新的消息来源、交流途径和传播渠道,通过分析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武术文化传播起到的积极作用及不良影响,对运用新媒体传播武术文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形塑于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新闻传统,是独具特色的中国现代化道路及其新闻业最重要的历史遗产,也是新时代创设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恰当历史起点.这一新闻传统涉及观念形态、知识体系、道德伦理、组织建制、操作实践等丰富内容,形态完备,蕴涵深厚,理应提升到“新闻文化”的高度加以把握.本文认为,在既有的延安新闻学研究成果基础上,引入社会文化史的视野,从人类文明和新闻文化的高度来观照这段历史遗产,有助于打开新的研究领域和问题意识,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新闻学提供基础知识,乃至为中国特色新闻学构建某种“元理论”.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其结构呈现、内容呈现与价值呈现都十分明晰地批判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容,这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秉持与弘扬,也是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逐步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建设事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段鹏  张丁 《出版广角》2023,(7):11-15
随着作为媒介的虚拟现实逐渐浸入人民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打造优质的虚拟现实媒介叙事内容对于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媒介叙事体系至关重要。“中华礼赞:中华传统文化服饰VR城市巡展”项目通过“具身”这一概念连结虚拟现实媒介与中华传统文化服饰,在技术可控的前提下有效利用技术可供,实现虚拟现实媒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汇融合。同时,项目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多样性的传播方式,摸索出一条守正创新的文化传播之路。未来,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新兴传播媒介要在“四全媒体”的理念指导下,以多重复现力、沉浸式传播感知和高效互动等传播特性,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交流,打造出审美立意高、社会普及广、文化共识强、科技含量丰富的文化传播内容。  相似文献   

16.
春晚公益广告不仅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还在弘扬中国传统“家文化”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将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分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国家形象和讲述普通人的故事这三类,并以表格的形式直观展现,得出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占多数的结论。其中,“家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家文化”的概述,从“小家”和“大家”两个层面浅析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对“家文化”的建构。最后从广告创意策略的研究角度,探讨央视春晚公益广告采用情感诱导型的创意策略,用真实的叙事、细腻的感情和与时事结合的特点表现“家文化”。  相似文献   

17.
陈柯 《青年记者》2016,(9):91-92
中国典籍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核心所在,习近平主席访英之旅,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引经据典,漫谈中英关系的历史和未来.“央视新闻”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以评论、漫评、图解等方式全面解读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内容,制作微视频报道,联动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等商业平台扩大了报道覆盖的范围,全球客户端视频播放量和全网阅读量有了新的突破.习近平主席访英讲话借中英两国典籍文化的经典名句,阐释了中国对文明的贡献,推广了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了文化外交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8.
刘焱  贾雨凝  陈婧薇 《传媒》2023,(1):44-45
在《故事里的中国》和《典籍里的中国》为代表的“中国”系列文化节目中,主创团队从传统文化中挖掘优质内容资源,通过传递家国情怀和建构文化仪式感在内容方面进行了升华,还以多模态话语的戏剧呈现方式进行了叙事创新,强化了受众群体的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文化交流的误读在影视领域广泛存在着,在好莱坞电影中表现得最为典型.下面,笔者以好莱坞动画电影为例试作分析.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陌生化” 近年来,好莱坞为了得到更多中国观众的票房支持,在影片中添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满足其文化需求.虽然好莱坞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颇为用心,但影片中的中国还是“美国化”了的中国,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难以完全认识清楚和理解,再加上对中国还存在一种有意无意扭曲的微妙心理,于是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对中国文化的误读,从而打上了深深的美国文化的烙印.①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以扬州市少儿图书馆“传承千年韵情系大运河”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为例,探讨未成年人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模式。论述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承的职责及传统文化阅读推广趋向,从活动设计、活动内容、活动效果评价三方面阐述扬州市少儿图书馆“传承千年韵情系大运河”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工作,分析其中的创新点,提出未成年人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