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媛 《考试周刊》2010,(54):222-223
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高中生物常见的微生物可分为原核生物类、真核生物类和病毒类。本文对高中生物中常见的一些微生物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让学生更清晰明了。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一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以原核类、真核类和病毒类为分类依据,介绍人教版必修教材中涉及的微生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噬菌体(phages)是感染原核细胞的病毒,至今已在90属以上的原核生物中发现。但目前本科微生物教材中对噬菌体分类介绍得很少,本文综合常见的微生物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形态学特征和核酸类型,把噬菌体分为3大类9小类。  相似文献   

4.
咨询台     
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作有哪些?李英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有两类:一类为病毒,如柯萨基病毒、流感病毒、到流感病毒、呼吸道台胞病毒等。病毒是一种很小的微生物颗粒,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见到。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占感染总数的叨%左右。另一类是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和葡萄球菌等。细菌菌体比病毒大,能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见到。由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约占感染总数的10%左右。近年来又发现一种叫肺炎支原体的微生物可引起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的体积也很…  相似文献   

5.
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玩出了名堂》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千姿百态,它对人类最重要的影  相似文献   

6.
随着宏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揭示了微生物菌群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来源于北平顶猴阴道微生物群落OTUs数据集的27个样本进行研究,并与PCA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对比。K-Means聚类将OTUs数据集分成4个Cluster,而PCA将OTUs数据集划分成5个Cluster。此外,结合样本的元数据-pH,发现样本间的pH值相似性更能与K-Means聚类的分类保持一致。相较于PCA主成分析方法,K-Means聚类能更精确地对OTUs数据集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是一类只能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的生物,它们结构简单,具有惊人的繁殖速度,一般在十分钟内就能从小长大.利用这个特性,人类可以获得大量菌体.微生物虽小,但它的家族却非常庞大,人们按照它们的形态、生活习性、亲缘关系以及彼此的区别和联系,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纲、目、科、属、种.包括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人们利用较多的工业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四大类. 微生物分布在大自然的各个角落,与人类休戚与共.当微生物存在是有害的时候,人们想尽各种办法消灭它们;当它们的存在对人有利时,人们又千方百计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病毒对细胞DNA的依赖性、还原病毒基因与果蝇copia转座元同源、朊病毒蛋白(PrP)由寄主基因严格编码、内源性C-型病毒对细胞有生理作用儿个方面说明病毒类更可能起源于寄主的某种成分。从病毒与病毒之间、以及病毒与细胞之间的某些基因同源性、病毒基因的易变性讨论了病毒的演化策略。有助于学生对病毒类的学习和了解。  相似文献   

9.
正近两年,笔者对河南省几所开设微生物课程的中职学校进行了调研,调研的内容主要是微生物实验课程的开设现状(授课时间、内容、学时、使用教材、授课形式)及教学效果(学生对实验课程认知程度)。根据调查情况,笔者对医药类中职学校微生物实验教学有了一些认识,现总结如下。一、微生物实验课教学现状1.开课率虽高,但与药学专业脱节,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调查显示,对于微生物实验课程的开课时间,高职在第一学期,中职在第三学期,均以专业基础课形式出现,理论讲授与实验同时进行。实验内容大多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病毒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部分,它无处不在,存在于空气、水、土壤以及人体中。活体微生物繁殖很快,遇到适当的养料和合适的环境就能迅速繁殖,大量的微生物可以对周围环境造成威胁,特别是致病微生物,对人体的危害更大。由于微生物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固体平板培养计数法,对几种液体复合微生物产品进行细菌、放线菌和酵母菌三大类微生物活菌计数,以此来检测产品的质量,其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用肉眼看不到而必须借助显微境才能观察到的一类生物。它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立克次氏体和病毒等。微生物虽小但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有益,例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地球上百分之九十的二氧化碳是由于微生物分介动、植物尸体放出的,这就保证了植物光合作用的需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降解新烟碱类农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烟碱类农药因其对害虫具有高效、广谱等特点而在农业中广泛应用.其大量的使用导致在农产品和自然环境中的残留超标,除了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人体健康也具有潜在的风险.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污染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技术,本文从微生物降解新烟碱类农药的种类、降解途径、降解基因及降解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以培养微生物工程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采取验证型,研究型和创新型实验相结合的微生物工程实验改革。对学生进行多层面考核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从事科研和就业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和实践机会。  相似文献   

15.
<正>“混沌初开,乾坤始奠”,生命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从来都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存在。小到超乎你想象的单细胞菌类,大到约由30万亿个细胞组成的万类灵长,一直在诉说着不朽,演绎着神话。医药学、生态学以及生物遗传学皆相当重视细菌,那么,我们对细菌相当了解吗?微生物学家为什么几乎不去寻找还未发现的细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全方位、全天候地攻击着人体,人类与细菌、病毒等的攻防就从未停止过。免疫系统纯粹、天然、无公害,是如此的伟大而神奇,  相似文献   

16.
智愈 《大学生》2020,(5):68-69
阅读是杜康,可解百忧;阅读是武器,武装思想;阅读是良药,拯救心灵。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这其中包括人类,也包括细菌、微生物和病毒。整个人类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病毒史,病毒不仅从未离我们远去,也永远不会离我们远去。病毒来袭,如何应对?我们看看书上怎么说。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原理与目的 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但它是微生物的颗粒状物质、灰尘和液滴的携带者。污染空气的微生物来源于环境中的污染源,比如人们咳嗽、打喷嚏、吐痰时由呼吸道喷出微生物液滴,土壤中微生物随灰尘颗粒飞扬等。空气微生物种类很多,有各种细菌、霉菌、酵母菌、病毒等,甚至有病原体(如流  相似文献   

18.
安全稳定是当今高校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微生物教学实验室,是伴随招收生物技术研究方向的本科生而诞生的专业基础教学实验室。由于教学和科研的密切关系,在病毒与药理研究室生物安全实践的基础上,从微生物教学实验室的特点等4个方面,对微生物教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同时有效促进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大家知道,病毒是有害的微生物,每年引起数百万人的死亡、残疾和病痛。直至今天,科学家还没有找到制约病毒的有效药物,以至每当遇到流感、乙肝、艾滋病流行之际,人们的烦恼也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20.
代佳 《科学启蒙》2013,(3):45-48
1970年,国际上将沙眼病毒和其他几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对抗菌素敏感的微生物命名为衣原体。汤飞凡因于1955年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被称为“衣原体之父”。汤飞凡的成果对生物制品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在当今国际上任何关于衣原体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