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从经济基础、中西文化交流、科技革命三个视角审视了世纪之交的中国传统文化命运: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既有随经济基础变化的一面,又有历史继承性一面;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既有冲突,又有融合,本能的寻根情结可以理解,但不是理性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只有接受具有现代化色彩科技文化的洗礼,才能继承发展,才具有现代化的韵味,才能迈向新世纪。  相似文献   

2.
一、道德教育的多元文化境遇 1.多元文化境遇中的道德教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放性成为当代文化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所有制的多元和利益主体的多样性必然导致文化的多元化.在传统和现代、本土和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与对话的过程中,社会多种文化观念和文化标准彼此之间相互冲突、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产生了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法律文化的交流、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法律文化的交流与冲突逐渐增多,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较之以往都有了质的变化.中西法律文化冲突的趋势必将经过调适而走向消解与融合.正确把握和认识这一规律,对于我们恰当处理中西法律文化关系、构建当代中国先进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文化融合与我向思维--中西方法律价值观念冲突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法律进程使我们看到由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客观差异,在中西方法文化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法律价值观的冲突,而民族思维的自我中心意识使我们在完成法律价值观整合的运作中遭遇了困难,文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人类文化就在不断交流、冲突、融合与共享中发展着,尤其是在当下,全球化的浪潮使得文化的交流、冲突、融合与共享呈现出了加快发展的势头。这种势头的出现,给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考察全球化中的中西文化交流,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中西文化交流的契机,才能更好地从最深层次上去理清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制约性和文化共通性的内在机理图式。  相似文献   

6.
东亚法律文化属于世界法律文化体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东亚各国法律赖以生长的历史与文化环境不尽相同,近现代东亚各国法律文化的发展因国而异,各国的法律文化大多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到多元、从人治到法治:从中华法系到混合法系的转变过程。走向现代法治的东亚国家的法律文化特性表现为:传统儒家法律文化由盛而衰,丧失原有地位,但仍在东亚各国法律文化中存留并影响深远;受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东亚各国近现代法律文化经历了外来法与本土法的冲突与融合,虽形态不同、特色各异,但共性犹存;权威主义政治是现代东亚法律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法律思想既有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内容,亦有西方近代法律思想的元素,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交融的产物。太平天国法律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史上以传统法律文化融合西方法律文化的先河,是中国法律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对中国法律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岭南传统社会与中原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中,礼教观念给岭南带来巨大冲击,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不断地冲突与磨合,从而出现了“自梳”与“不落家”等现象,这亦是中原文化和本地传统相调适、父权与夫权冲突与折衷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多元文化视域下道德教育的文化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道德教育的多元文化境遇 1.多元文化境遇中的道德教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放性成为当代文化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所有制的多元和利益主体的多样性必然导致文化的多元化。在传统和现代、本土和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与对话的过程中,社会多种文化观念和文化标准彼此之间相互冲突、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人类是在各种冲突中发展的,人类社会的进步避免不了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与自然的冲突。但共存是主要的,交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文明是不同文化交流与吸收的结果。历史上的冲突有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的冲突,也有近代工业文化与封建农业文化的冲突。而各种冲突却使文化的交流得到升华,使民族的差异得以缩小,甚至融合。冲突是暂时的、初期的,而交流是全方位的,高级的。要让自己的文化展现其诱人的特色,就得以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亚洲法治社会建构与发展的理念追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中国以及亚洲法治社会的建构与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研究其主体主观层面的“理念追求”,对于“理念”和“理念追求”概念的哲理解析,是本论题法哲学实体内容法理分析的必要前提,而本所谓亚洲法治社会建构与发展“理念追求”的实体内容应当包括三个层面,即“法治本体要件的原则理念”,“法治社会建构与发展的策略理念”和“化与法化发展的战略理念”。  相似文献   

12.
现代法律进程使我们看到由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客观差异 ,在中西方法文化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法律价值观的冲突 ,而民族思维的自我中心意识使我们在完成法律价值观整合的运作中遭遇了困难 ,文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权利的价值层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的价值层次以实有权利为研究对象,依实有权利作用于人的直接性程度,具体划分为目的价值、构造价值、手段价值和表象价值。其中目的价值是核心要求,构造价值是基本要求,手段价值是关键,表象价值是成果体现。四层价值统一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于权利的存在及行使过程中。权利价值的层次性要求我们重视权利立法,以促进权利文化的发展,为法治建设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4.
法制现代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特殊历程,它表明社会法律系统由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人治型"法律价值规范,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法治型"价值规范的历史转型.我国即将制定的民法典中,民法的现代化问题是一项不能不思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和谐文化引领与支撑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法治文化与伦理文化是和谐文化的主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弘扬法治精神与培育法治文化理念是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的必然选择;自由、公平、正义等法治精神引领着伦理文化的创新与进步,而伦理文化则以其丰富的资源与深刻的内涵支撑着法治文化的生成与发展;立法的伦理形式、司法的伦理适用与守法的伦理机制是法治文化的主要伦理路径。  相似文献   

16.
雷晓  张根勇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1):26-27,32
“法治”观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形成有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人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体验以及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教训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塑造“法治”经济。经济发展的规律,个人自由、权利的保障同时也呼唤着政治民主,进而产生对“法治行政”,对建立“法治国家”的“需求”。此外,自然法思想的确立、文化大众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和谐理念的提出也都为法治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由于西方法治文化使当今世界面临着生态危机、区际危机、社会危机等多重危机的威胁。因此,必须重新认识法治文化并进行法治文化的重建。唯如此,才能保证法治建设的正确轨道。而法治文化的重建,需要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价值指引,秉持法治文化的多元立场,更新法治观念,形成超越民族界限的、生态化的法治认识。  相似文献   

18.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精神的背景下,我国法治文明的和谐发展模式可以构想为“会通-创新”,即古今会通,探寻中华法系和谐理念的当代建构;中西会通,促进移植法律与本土文化的和谐兼容;制度与观念会通,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法律文化观;区域会通与城乡会通。协调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发展的和谐平衡。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盛顿州秀岚社区学院作为美国社区学院的优秀成功典范,其"职业技术类两年制副学士学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典型的美国特色,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就业为目标,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为手段,在学院建设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专业设置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深入了解和剖析秀岚社区学院的专业设置情况,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内涵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个问题之所以能够成为教育政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问题本身的广泛性和影响力。文化代表着人的思想、行为方式,并通过思想、行为方式外显出来。从文化的视角分析问题就是要看到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把问题放在一定的文化场域中加以检视,并自觉地把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作为问题分析的出发点。对教育政策问题形成过程而言,并不是教育发展中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而且必须成为教育政策问题。从文化视角分析,教育政策问题的确立是价值选择、利益博弈和历史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