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论积极心理学与幸福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它提出主观幸福感、自我决定性、乐观等三种主要的积极人格特质。幸福感是一种与多种人格积极心理有关的变量。教育要培养学生进取向上的态度、体验幸福的能力、提升自我的心灵、快乐达观的情绪和优秀美好的品质等积极心理以达到人生幸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太重是不争事实。传统心理学对于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研究,多数着眼于职业压力给教师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心理学一改传统心理学只关注有心理问题个体的弱点和缺陷,把主要精力放在通过发掘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来更加有效地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应对职业压力的调适方法有:从积极情绪体验入手,提升高校教师的情商指数;从积极认知转变入手,改变高校教师的压力性质;从积极人格培养入手,提高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其幸福感的高低对自身、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会产生影响。心理教研员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导向,从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投入、积极关系、积极意义和积极成就六方面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在线积极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教师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幸福,把提升人类的幸福感作为一项重要使命.幸福感的获得在于积极主动地从事那些有意义并且能使人快乐的事情,而且能够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本文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依托,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和规律,从自我认知、心理适应、人际交往、情绪管理、恋爱心理和学习辅导六个方面出发,提出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建议,以期促进大学生的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5.
教师幸福感是衡量教师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影响教师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以积极心理学PERMA幸福模型为理论依托,将教师幸福感的构成要素分为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感和成就感五个部分,并提出通过引导教师掌握情绪调节策略和放松策略,发展积极情绪;减轻非教学工作负担,设置教师技能相匹配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投入感;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向民主管理方式转变,提升人际和谐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发展教师自我效能感,提升职业意义感;制定多元开放评价体系,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职业成就感五个维度提升教师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都带来了一些冲击和变化,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对其教学策略的使用和教学管理上有很大影响。因此,研究商贸环境下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采用DOME规划过程训练法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自我训练。结果表明,训练式教学可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注入积极的心理因素,提升其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对教师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能够有效解决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其教学效能感和工作幸福感。通过开展心理讲座或心理团辅,挖掘教师自身积极心理品质;开展教学评比、学术沙龙等活动,促进教师自我提升;有效进行培训交流,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建立教师信息沟通平台,提供社会支持和积极反馈。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的自我提升与追求幸福的需要予以高度关注。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顺应了这一时代际遇。它是一定的阶级、社会、组织、群体与其成员,在以人为本理念下,以肯定与激发人现存的与潜在的积极思想品德为出发点,在采用积极的教育方法、建立积极的教育关系、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增进受教育者积极情绪体验的基础上,促进受教育者积极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试图在使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促进人的自我发展与自我提升、提高人的幸福感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思想政治教育依托于思想政治教育母体而存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存在形态,积极思想政治教育与消极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积极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在职业生命中,高校教师要学会与运用积极的理念和方法,采取合理的策略追求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获得幸福感,即用积极的眼光认识教师职业,以积极的心态享受教育过程,并通过积极的行为创造幸福生活,从而创造、享受教师职业生活所内含的快乐、幸福与尊严。  相似文献   

11.
青年教师因工作压力较大、职业发展机会不足、人际关系存在困扰、心理健康状况不被重视以及对工作意义挖掘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自我幸福感较低。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结合学校的实践探索与PERMA模式的专业理论,探讨提升青年教师自我幸福感的实践策略,从调动教师积极情绪、激发教师投入、亲近人际关系、探寻内在意义、强化成就感受等维度出发,期望能切实改善青年教师的工作体验,并为其他学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随着心理科学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的转向,心理科学的使命也在其消极功能(研究消极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的基础上增加了积极的功能(让所有人生活更加充实,富有意义;发现并培养具有天赋的人)。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有更积极的功能定位: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更积极的教育目标:致力于提升学生获得幸福的能力;更积极的课程内容:幸福感、乐观与希望、情商。  相似文献   

13.
采用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对河北省288名高校教师和506名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河北省高校教师与中学教师心理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高校教师和中学教师的心理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中学教师的自主性和积极关系水平显著高于高校教师.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心理学领域研究当中,积极心理学理念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范畴。积极心理学理念其本身可以让人们自身对于自我价值进行更好地认识,同时提升其幸福感。在现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通过对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质量和开展成效,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本文就对于现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幸福感是人们心理最佳状态及自我价值充分展现的美好体验,幸福干预是应用心理学技术提升幸福感的实践活动,从操作层面看,包括积极认知、积极情绪、积极品格等内容,从技术层面上包括幸福课程、自助训练、团体辅导等多种方法,从干预途径看包括感恩、乐观、希望、心流、韧性等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为此,在岗前培训、在岗实践、脱产学习、培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等几个关键环节上都应围绕这一重点展开。一是,调整岗前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以适应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二是,提升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三是,为高校教师提供脱产学习的机会,促进课堂教学水平跨越式发展;四是,培育职业幸福感,调动高校教师自觉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39):157-158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积极心理学将研究内容集中在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和积极的社会环境。本文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分析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从以上三个方面探索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是一个对职业效能感有较高需求的群体,针对目前影响高校教师整体职业幸福感的多种因素。可以从保护高校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建设和谐工作伙伴关系等方面来维护和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而提升高等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倡导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其理念包括积极动机、积极情绪、积极改变和积极自我。对于处在心灵断乳期的中职生来说,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对于增强中职生的幸福感,提高满意度、培养乐观积极的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关注农村青少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分析提升其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和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贵州农村1274名初一和初二学生为对象的追踪研究,考察了积极资源和压力风险对农村青少年当前和半年后主观幸福感的累积效应及其作用模式。结果表明:(1)半数以上的农村青少年拥有较低数量的积极资源,面临着中等程度的压力风险。(2)积极资源和压力风险对农村青少年当前主观幸福感的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累积效应。其中,累积资源主要以非线性的正加速模式发挥作用;累积风险以线性模式发挥作用。(3)积极资源和压力风险对农村青少年半年后主观幸福感仍然具有显著累积效应,并且均以线性模式发挥作用。以上结果提示:在提升农村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干预实践中要重视多因素的累积作用,既要关注和缓解个体所面临的多种压力风险,又要注重其多领域积极发展资源的建构。此外,对于当前幸福感,结果显示构建积极资源的作用要比减少压力风险的作用更为迅速,表明有效提升农村青少年幸福感的关键是及时构建积极的资源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