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误区一:认识上存在偏差,口语交际处于单项活动,缺乏交互性[案例]一位老师正在执教一年级口语交际《借铅笔》。“同学们,图上画了哪两个小动物呀?“”小猴和熊猫。“”两个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小猴向熊猫借铅笔。“”小猴会说些什么?“”熊猫又会说些什么?”……就这样,老师在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们就图说图,似隔靴搔痒,与己无关,一个个神情淡漠,兴味索然。[思考与对策]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实现多重互动口语交际课与说话课最本质的区别是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听说双方互动的过程。特别要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决不是像上述…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要在双向互动上下功夫,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变“单一交际”为“网状交际”,要围绕话题精心设计多个回合、多个情境,让生与生、师与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网状的口语交流,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互动的交际的过程。1.双向互动性显性的话题。如教材里“小猴借铅笔”这个话题,有这样的文字提示: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是怎么做的?小猴是怎样还铅笔的?教学时,只要让学生弄清这个提示要求,分别让学生扮演小猴和熊猫,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连…  相似文献   

3.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发展儿童的语言.儿童的语言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尤其是在与人们的言语交际中,在认知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今社会需要每个人都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口语交流 小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口语交际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要他们态度大方、有礼貌、言之有序地进行口语交流,却很困难.为了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训练,使口语交际练习建立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如教学“借铅笔”一图时,教师可以先根据思考题启发学生仔细观察,并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同学之间借学习用品时的情景,说说向别人借东西或还东西时应是什么态度,该怎样说话.然后根据图意连起来,把“小猴向熊猫借铅笔,用过之后把铅笔还给熊猫”的过程讲清楚.由于这一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联系,因此学生说得很好,课堂气氛很热烈.最后,让学生当堂演练借东西和归还东西的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借铅笔     
语文课上,老师叫大家拿出练习本练习写生字小猴把书包翻了一遍,发现没带笔袋,他急得抓耳挠腮。怎么办呢?小猴想了想,对同桌小熊猫说:“小熊猫,我今天忘记带笔袋了,你能借我一支铅笔吗?”  相似文献   

5.
借铅笔     
一天,小猴上学忘记带文具盒了,他急得抓耳挠腮。小猴想了想,决定向同桌小熊猫借铅笔。小猴轻轻地说:“小熊猫,我今天忘带铅笔了。请你借给我一支铅笔,好吗?”小熊猫大方地说:“当然可以!”  相似文献   

6.
一、认水果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水果,你知道是些什么水果吗多媒体演示各种各样的水果,师生对话二、说水果1出示教学挂图、看图进行交际。师:图上有些什么水果学生用“有……有……有……还有”句式练习说话师:小朋友和小动物们看到这些诱人的水果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发挥想象点评:观察说话训练学生仔细观察,有序表达的能力;想象说话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说“我”所想。2拿出自带水果,看实物进行交际。先师生交际,再生生交际点评:教师利用实物进行师生、生生交际,把口语交际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师生…  相似文献   

7.
小猴修门     
小猴什么事都不会干,穿衣、洗脸、吃饭都要妈妈帮忙。小猴上学了。有一天,教室门坏了,熊猫老师要带小猴去修。小猴着急地说:“我不会修啊!”熊猫老师鼓励他:“不要紧,我来教你!”小猴为难地说:“妈妈说我还小,啥也学不会!”熊猫老师安慰他:“那好吧,我们来做游戏。你能去找几块木板吗?”“能!”小猴高兴地找来木板。熊猫老师指着门洞说:“你能把木板钉在破的地方吗?”“行!”小猴信心十足,很快钉好了。熊猫老师表扬小猴:“不错,门修得很好!”小猴明白了,他一直在跟老师学修门。小猴修门@陈忠义  相似文献   

8.
溜溜球住宅     
淘气的外星人一不小心把刚研制出来的溜溜球弄丢了。那个溜溜球正好掉在地球上的动物学校里。第一个发现溜溜球的是小松鼠,只见它拔腿就往教室跑,找到班长小猴,对它说:“我刚才在后操场看见一个好大好大……两层……圆圆的东西。”小猴一听,急忙去报告老师熊猫。小松鼠又把看见的东西告诉给其它人。就这样,一传十,十  相似文献   

9.
一、利用电教创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而运用电教多媒体创设情境,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看图说话《送伞》是幅综合性的图画,用连贯的活动投影指导学生观察,能化难为易。教学时可以先放映教师在学校埋头批改作业的画面。问:“什么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接着放映天上乌云密布的画面。问:“天气怎样?”再配上两个同学给老师送伞的画面。问:“这时来了谁?来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老师会怎样说?”又放映传达室的老爷爷的画面。问:“老爷爷看见了会怎样?”…  相似文献   

10.
上课了,老师用粉红色的粉笔在黑板中间写了一个很大的“抢”字。紧接着又写了一个小小的“笔”字。让我们来猜抢什么笔?同学们有的说抢铅笔,有的说抢粉笔,还有的说要抢钢笔。这时老师说:“要抢铅笔。”我非常开心,真想让这个游戏马上就开始。  相似文献   

11.
黄怡小朋友是班里的“小画家”,最喜欢画马和三毛,在黄怡的影响下,许多小朋友都热爱“三毛”,喜欢画“三毛”。一次,几个小朋友围着黄怡看他画马,一会儿几个人就吵起来了,一个小朋友把黄怡的铅笔弄断了,黄怡向另一个小朋友借,他不肯,两人就抢起来了,闹得不可开交。对此,置之不理或强加命令都是不行的。我急忙在一张纸上画了一幅三毛借铅笔给小朋友的图画,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我问他们:“老师画的是什么?”他们七嘴八舌地讲开了,有的说:“三毛帮助别人。”有的说:“三毛是个好孩子。”刚才不肯借笔的小朋友也不好意思地对黄怡说:“我把铅笔借给你,你画吧!”我望着融洽的充满友好气氛的情  相似文献   

12.
你一定能说的!“请孩子们注意!注———意———”为了吊吊孩子们的胃口,我故意拉长声调,“张老师要出示第一幅图啦!”随着嘴里“3331”的哼唱,我快速按动鼠标。在孩子们“哇”的惊呼声中———〔课件一:一支铅笔飞快地旋转,终于定格在鹅黄色背景的屏幕上。〕“你看见了什么,想说些什么,都不要出声,默默地想一想,再举手。”生甲:我打开文具盒一看,咦!怎么多了一只铅笔?原来是图上的铅笔正在和我的铅笔说悄悄话呢!……孩子们争先恐后,抢着讲述心中的故事。这时,我看到一只小手颤颤巍巍地举过桌面,突然,好像被蝎子蜇了似的又缩了回去。这孩子…  相似文献   

13.
两个多,近三个月的暑假,美国高中生回到校园。 第一节课,老师都说些什么? 第一节课,大部分老师是上“纪律与要求”课,无论是哪一个科目都如此。  相似文献   

14.
我的两个小孙子都在小学读书,一个在三年级,一个在二年级。一天中午,别的孩子都放学回家了,惟独不见上二年级的孙子出来。怎么回事呢?他爸爸到学校去找,原来他正在老师办公室接受班主任的批评呢!经过了解,事情是这样的:他的一个同学不断地偷拿他的铅笔,他回家就跟他妈妈说了此事。他妈妈顺嘴就说了一句:“再拿,你就打他!”果然,这天这个学生又偷拿他的铅笔时,他就把那个同学给打了。老师批评他,他就说:“是我妈妈叫我打他的。”老师听完这话,非常生气:“你父母哪能这样教育孩子呀?。去把你妈妈叫来,我要好好跟她谈谈。…  相似文献   

15.
1.引导学生观察.捕捉数学信息,激发问题意识。师:同学们,今天吴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数学。我们来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你就说。生:我看到树上有5个桃子,树下两只小猴各说了一句话。师:小猴在说什么?生:第一只小猴说:“我采了4个桃子。”第二只小猴说:“我采了7个桃子。”师:同学们不仅看到有树,有桃子,有猴子,而且发现了重要的数据信息。为了区分,我们把第一只猴子叫做弟弟,可以吗?弟弟采了几个桃子?  相似文献   

16.
一、创造语言环境,开导学生“说”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空间相对狭窄,活动有限,语言表达对他们来讲比较困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大量的插图,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使学生有话可寻,有话可说。如,在教学“5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然后进行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共有几枝铅笔?”学生会说:“共有5枝铅笔。”学生还会说:“共有5枝铅笔,一个笔筒放3枝,另一个笔筒可放2枝。”学生初步感知到数的不同分解,有的学生还会说:“共有5枝铅笔,一个笔筒放4枝,另一个笔筒可放1枝。”学生对数的简…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 ,这种能力比能听、会说要求更高 ,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和谐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笔者赏析李老师在情境中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与同行共勉。一、模拟交际情境 ,练习能“说”会“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人类都需要用最简洁的语言传递信息、接受信息。模拟一定的情境 ,训练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交流 ,使他们达到口语交际的最佳状态 ,这是李老师有效地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 ,用语文 ,丰富知识 ,提高认识 ,增长才干”。例如写借条、领条就创设了一个借物、领物的情境…  相似文献   

18.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这是一节作文课。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教室,说:“今天我们用两个半只的鸡蛋壳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同学们眼睛都睁得大大的,想:两个半只的鸡蛋壳能做什么呢?只见老师拿着两个半只的鸡蛋壳,一只口朝上,一只口朝下,放在讲台上。老师右手拿着一支削尖的铅笔,先对准那只口朝上的鸡蛋壳,让笔尖垂直地坠落下去,一次,二次,三次,鸡蛋壳被戳了三次,就碎了。接着,老师又将笔尖对准那只口朝下的鸡蛋壳,用同样的方法去戳,一次、二次、三次……一直戳了十几次,鸡蛋壳也没有碎。同学们都很奇怪,老师问:“…  相似文献   

19.
这节口语交际课着重点应在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使他们愿意把自己拼的图告诉大家,并能用一句话说出自己用图片拼成什么和用几句话介绍是怎样拼的。一、观察画面,激趣引题1.师生交际。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并设计以下问题,进行师生交际。(1)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2)他们已经拼好了什么?还想再拼什么?(可以概括地说,也可具体地讲一讲其中的某一幅图,为后面的讲图奠定基础。)(3)猜一猜图上的小朋友还在拼什么图?(4)说一说他们最喜欢哪一幅图,为什么?2.揭示课题。(1)大家都爱这些拼图,这节课我们就以“…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口语交际产生于特定的环境,因此,精心创设交际情境,是口语交际的“灵魂”。对于生活性、实践性很强的话题,更适合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逐步习得交际能力。口语交际“借铅笔”就属于这一类的话题,它要求一年级的小学生在日常交际活动中,有礼貌地提出请求,力求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