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学期,我接任了一个新班。一个星期过去了,我布置学生写周记,题目是《新来的语文老师》,我想通过这篇周记初步了解学生的作文基础,同时也看看学生对我的评价。星期一早上,周记交上来了,我迫不及待进行批改。"金老师个儿不高,皮肤白白的,一头乌黑的短发,鼻梁上还架着一副眼镜,不禁让人联想起电影中的哈米波波。我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和金老师能互相加深了解,  相似文献   

2.
<正>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广大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一个既陈旧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仅从布置学生写周记这一小事,谈几点作文教学的思考。一、作文教学也要摆正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写周记,从小学到高中,都在训练。周记并非作文训练项目的重点,更不是高中作文教学的硬性要求。但近几年来,我越来越重视学生每周一篇的周记写作,学生也习惯于并乐于完成这一写作任务。我发现学生写周记的热情远高于写单元作文和考试作文。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这可能和摆正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  相似文献   

3.
所谓小组轮流合作写周记,就是五个同学一组,共同使用一个周记本,一周内轮流每人写一篇。这样的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也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有利于写作兴趣的培养天天写日记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小组轮流合作写周记就大不一样了。每周写一篇,这对学生来说是容易做到的事情,特别是对作文有些吃力的学生,他们都期盼把这篇周记写好。有了这种竞争意识,每组五人都尽最大努力赶超同组的同学。实践证明正是如此,周记质量大大超过天天所写的日记。每周一次的小组轮流合作写周记,使学生很容易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对写作便产生了浓厚…  相似文献   

4.
不是废话     
严建红 《家长》2008,(11):46-47
我们说"言为心声",孩子心中怎么想,想就会怎么说,也会怎么写。又是一个周一,我批阅着孩子们的一篇篇周记。虽说处在作文起步阶段,但也不乏鲜活灵动之  相似文献   

5.
正多年来,我在指导学生作文写作训练外,还注重指导学生写好周记,这对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下面是我对学生写周记的感悟:一、习作情趣激发的载体写周记是培养学生写作情趣的好方法,能有效促进学生作文。指导学生写好周记,能则多写,少则每周一篇。写作素材丰富,时间充裕,体裁不限,轻松写作,学生易接受,训练效果明显。试想,十  相似文献   

6.
我读初二时,写过一篇周记,使我在全校一举成名,至知己忆犹新。当时,我们学校的老师撕书成风,学生然若寒蝉。老师只要发现同学违犯纪律,便抓起学生桌上的书、作业本等,—一撕碎。撕完了再下令:课本重买,作业重做!这种“撕书恐怖”大约持续了半年。我。C中总觉得有话要说。那天,我鼓足勇气,写了一篇题为《老师,您为什么要撕书》的周记,文章虽不长,却观点鲜明,语言犀利,矛头所向,颇具锋芒。周记交上去之后,我诚惶诚恐地等待着班主任找我“训话”。第二周的星期一下午,同学自修时,班主任杨老师表情严肃地走进教室,话没说…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在批改学生的周记时,发现了这样一篇周记:《奶奶,请让我自立吧》。当我读完这篇周记时,我的心咯噔一下,感到一阵震动。现将这篇周记的原文摘录如下:奶奶,我常常在阳台上望着同龄人在楼下玩耍,您知道我心里有多么难受吗?楼下的小伙伴朝我喊:“张倩!快下来玩!”每  相似文献   

8.
我亲爱的李老师,第一次看到您时,我还以为您很凶,因为您有着电视剧中古代武将的眉毛,威严矗立。不过,一节课下来我就放心了,因为您给我的感觉不是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老师。您笑起来真的很可爱,而且您的课也非常吸引人,让我这个以前一上语文课就想打瞌睡的人也精神百倍。李老师,或许是因为我与您的性格有所相近吧,我对您颇具好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老师您很是信任,因此才敢在周记中畅所欲言。老师,希望您看过我的周记后替我保密好吗? ——摘自一位同学的周记这篇周记中的李老师,就是从湖北来到上海市大境中学的李金涛。在大境的三年间,他体会到了什么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也深深感受到与学生做朋友的乐趣。不仅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也赢得了学校的信任,最近还被推荐为“师德标兵”。现在的他已没有了初到上海时的种种不适,有的只是做一名好教师的自信。  相似文献   

9.
在一所学校听完课,闲时就在这所学校的办公室里休息。顺手翻看学生的周记本。在我的印象中,学生的周记写得普遍比作文好,可能作文是命题的,而周记则想写什么就写什  相似文献   

10.
欣慰:周记受到期待 "老师,我已经想好周记的内容了.""老师,能写两篇吗?""老师,虽然本周不要求写周记,但我也准备写.""老师,她写了七篇周记.""老师,什么时候讲评周记?"每当听到孩子们这一声声激情澎湃,充满期待的稚言童语时,我的内心便涌起一阵阵甜蜜的感动.  相似文献   

11.
我让学生两周写一篇2000字的周记,内容由学生自定,可以自己写,也可以摘抄好文章,只要达到字数,就算完成作业。 周一,我翻开了高一(4)班白静同学的本子。她写了一篇  相似文献   

12.
李梅的周记     
时间已经是高三下学期。上学期我没有要求学生写周记,但在上学期学校召开的结束会上,校长提到每个班都应该写周记。另外马上要高考了,通过周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非常有必要。所以我决定,每周一下午班会后,每位学生可以根据班会内容或就其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完成一篇周记,周二早上交。阅读学生的周记,我的收获非常大。我对每位学生了解和认识得更多,而且也从学生那里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获得了许多身为人师的乐趣。班上有一位叫李梅的学生,她的每篇周记都很短,但别有风味。2月2日多做事情,少说大话,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说,说出来就要做到,…  相似文献   

13.
早恋     
我要求我的学生写周记,内容不限,怎么想怎么写。长期以来,评改学生周记成为我和学生交流的重要方式。在周记中,学生愿意把自己的秘密拿出来与我分享。一次,一个女孩子在周记里写道:老师,我很喜欢一个男生,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要看他。在我眼里,他各方面都很优秀。可他越优秀,我就越自卑,怕他不喜欢我。这段时间,我心神不宁,担心自己学习会下降。我该怎么办?我教了几届学生,这样类似的周记并不少见。我写下评语:你真的确定喜欢他吗?如果你认为他很优秀,那么你也应该同样优秀甚至于比他更优秀,才不怕他不喜欢你。对不对?所以,你应该先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14.
心灵的财富     
翻开高二的周记本 ,一股亲切、温馨的感觉扑面而来 ,这一篇篇质朴、纯真的所闻所感 ,不正是岁月河流中积淀下来的那一颗颗圆润美丽的鹅卵石吗 ?不正是学生时代留下的一笔永恒的精神财富吗 ?记得刚上高二时 ,我对语文老师布置的周记作业很不适应 ,甚至认为与其漫无目的的写周记 ,不如做几道题来得实在。后来 ,通过几次评析周记 ,我才知道班上有这么多才华横溢的“真人” ,我更惊讶于他们取材的广泛和文字驾驭的精熟。于是我也开始奋起直追 ,不再把写周记当做一项任务 ,而是一个练笔的好机会。倘若时间充足 ,偶尔还觉得它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  相似文献   

15.
韩芳 《学周刊C版》2010,(6):63-64
语文教学的常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作为语文教师,每次都会接触形形色色的周记。久而久之,我发现不少学生,尤其是女生,爱把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不顺心的事或受到的委屈等写进自己的周记,出于教师的责任心,我每次都细心给他们作各种解答。慢慢地,我也认识到周记的重要性不仅可以训练他们的写作水平,也成为他们宣泄自己内心丰富情感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6.
每接到一个新班,在调座位上我都煞费苦心。每次调座位之前,总是详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思想、性格诸方面的情况,然后按照优劣、男女搭配的原则,安排他们入座。目的是以优促劣,谨防早恋。没想到自以为很高明的做法,却不堪学生一击。“老师,我不想和王某某坐,我想和李某某坐。如果您能答应我的请求,我保证好好学习,争取前进10个名次。”这是一个绰号叫“老油条”的学生写的一篇周记。我本不想理会这件事,可是当时学校正在学生中间进行教学信息反馈调查,我担心该生向学校反映情况,就满足了他的要求。奇迹就这样发生了。平日里…  相似文献   

17.
我来到山区支教,要求学生写周记。第一次周记交上来,有位学生写的《金银花开》行文流畅,文笔优美,字迹端正且无一错字,我打了个“优秀”。不过,有的老师说该学生成绩不大好,使我有些怀疑这篇作文不是她写的。于是,我含蓄地问她是不是抄的,她一脸诚恳地说只有一两句话是抄来的。  相似文献   

18.
我来到山区支教,要求学生写周记。 第一次周记交上来,有位学生写的《金银花开》行文流畅,文笔优美,字迹端正且无一错字,我打了个“优秀”。不过,有的老师说该学生成绩不大好,使我有些怀疑这篇作文不是她写的。于是,我含蓄地问她是不是抄的。她一脸诚恳地说只有一两句话是抄来的。我相信了。  相似文献   

19.
永远的感谢     
一个阳光很好的午后,我坐在办公室批阅周记。班长陈吉伟走进来,很有礼貌又略带不安地说:“陈老师,我在周记上写了一首诗送您,很不成熟,希望您不要介意。”“是吗?那我谢谢你了。”这个陈吉伟,生性孤傲,但很有些才气,常在周记里弄点小诗散文之类的“请教”我,今天又出什么花样了?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阳光里,我随手抽出了他的周记本。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07,(6)
“又是周记,又是周记,写什么啊,我左思右想,上思下想,前思后想,就是想不出该写什么……老师反复说写周记可以提高作文水平,可是我写了那么多周记,也没看出我的水平提高到哪儿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