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问     
我们平时说某某人有学问,就是说这个人知识渊博,深明事理;中国古典小说中形容某人有学问,总是说此人上知天文,下识地理,天下大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相似文献   

2.
<正>古人说:学贵有疑,有疑则进。今人也说:学问学问,又学又问,勤学好问,不愁没学问。可见生疑发问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用分解法生疑发问分解法是先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把较长的文题或重点句子分解开来,然后逐一思考,发问。  相似文献   

3.
<正>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学会发问才能做好学问,才能称得上有学问!现在的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问题层出不穷,一环套一环。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相似文献   

5.
熊纪涛 《教师》2019,(17):1-1
好老师有很多优秀的特质,善于发问就是好老师的优秀特质之一。好老师,是有学问的老师;没有学问,是很难当好老师的。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说:“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腹中没有真正的学问的人,当了老师是要误人子弟的。这样的人,如果真当了老师,那就更要学问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善于发问,努力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6.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是一门什么学问?对这个问题有多种概括。十九世纪宋、二十世纪初的教育家,如德国的泡耳生(Pacclsen)说,教育哲学是综合教育学科的知识而成一个系统的学科;比利时教育家德·贺夫(De Hovre)说,教育哲学是从哲学观点论教育,从教育观点论哲学的学问;美国波德(Bode)等则认为教育哲学是根据价值论来评论教育价值的学问。从最近见到的定义又有不同的提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诗论在对待学问上存在着一个辩证的结构——作家既要有丰富的学问,又要将学问不著痕迹地熔炼进自己的主体情志之中。皎然"作用"说凸显了这一点:"诗有六至"、"诗有四深"、"诗有四离"把作家的学问、思致看作创作得以展开的质的规定性;"不用事"、"作用事"等五格论诗体制表面上看似乎排斥典故等学问,但深层次上却要建立以作者情性为本、学问为辅的文本秩序;十九字论诗中对"意"的突出进一步把文本中显现出来的"境"落实为理想的审美范式。可以说,皎然诗论中的学问观或隐或显地影响着中国古代诗论,一方面它是魏晋以来学问观的总结,另一方面它又是清代"重情"诗论思想的立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学者陶行知说,做学问就是要学要问。光学不问,只做到一半;光问不学,也只是一半;又学又问,才是完整的学问。可见,“问”也是有学问的。教师通过何种方式才能帮助学生掌握问的学问,使他们既善问又愿问还敢问呢?  相似文献   

9.
"须知吾人欲成学问,当为第一等学问;欲成事业,当为第一等事业;欲成人才,当为第一等人才。而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须先砥砺第一等品行。"这是著名教育家唐文治先生说的一段话。我们的教育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当然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第一等的品行",学校也应该以培养"有涵养、有责任心、有创新能力、有国  相似文献   

10.
凡是一种学问,或是一种知识,必于人生有用,才是真的学问,真的知识;否则不能说他是学问,或是知识。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生活及其产物的文化的学问,自然与人生有密切的关系;史学既能成为一种学问,一种知识,自然亦要于人生有用才是。依我看来,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很大。第一,史学能陶炼吾人于科学的态度。所谓科学的态度,有二要点:一为尊疑,一为重据。史学家即以此二者为可宝贵的信条。凡遇一种材料,  相似文献   

11.
《家教世界》2011,(3):48-48
我们说一个人有学问,往往会说:“这个人喝的墨水多。”而成语“胸无点墨”则是用来形容没有学问的人。墨水等同于学问,这个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呢?  相似文献   

12.
李怡 《读写月报》2022,(1):28-30
<正>《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作者是梁实秋先生。他通过记述梁任公(梁启超)的一次演讲,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赞美之情。敬仰、赞美老师的什么呢?文章的结尾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可见,文章集中赞美的,就是梁启超先生的“有学问,有文采”和“有热心肠”。这一段可以说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只是细心的读者读来或许会有疑惑:“有学问”“有文采”好理解,在文章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但是,“有热心肠”该作何解呢?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学习知识称为"做学问",或者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那么,什么是"学问"?
  学问有"知识,学识"的意思。如作家老舍《茶馆》第二幕:"您这么有学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问也有"道理,水平"的意思。比如"王教授这话说得太有学问了!"学问还可以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如胡适《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七:"凡成一种科学的学问,必有一个系统,决不是一些零碎堆砌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翁方纲论诗作诗 ,俱仗八股和学问为利器。其“肌理说”与乾嘉之学、八股之学、桐城派文论大有相通之处 ,且有修正“格调说”、“神韵说”之意。其诗最大的失误不在于以学问为诗 ,而是缺乏诗情 ,艺术表现呆板 ,原因是缺乏诗才 ,学诗太迟  相似文献   

15.
有的人说戴眼镜很有学问;有的人说戴眼镜“酷”,而我却认为戴眼镜烦恼很多。因为我就戴眼镜,这使我不能随心所欲地做我愿意做的事。  相似文献   

16.
学问     
一个既没有学问又不谦虚的博士在饭桌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等他走后,一个崇拜他的人问另一位同伴:“难道你不认为这位博士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学者吗?”同伴说:“在我看来,他可能有些学问,但我从来没听说过有学问的人会大叫大嚷。”学问  相似文献   

17.
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古代文豪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若是说一段故事悠久,我们会说其处历史的长河中;若是说一门学问的内涵,我们会说其处知识的海洋中。水,那么容易被人提及,必有其道理与内涵。而在我看来,流水之道恰如做人之道。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哈罗德.珀金说,"大学是人类社会的动力站"。人们曾用"象牙塔"来比喻大学,皆因那时的大学摆脱了外界束缚与利益,专注于高深学问的探究;而今人们说,大学成为"社会动力站",皆因今日的大  相似文献   

20.
何谓学究本源?学究本源是指做学问当追本溯源,有本有源。“本”是根本,“源”指源头。本源者,事物产生之根源也。天下万事万物皆有本源,学问亦然。学问本源于何处?有人说本源于六经语孟,有人说本源于宗教经典,有人说本源于马列毛邓。很多学问的确要溯源于六经语孟、宗教经典、马列毛邓,但六经语孟、宗教经典、马列毛邓皆本源于实践。实践的伟力是无穷的,它创造财富,它练就才干,它产生真知。因此,实践才是学问的最终本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