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有个《陈毅出山》的话剧,塑造了一位叫韩山河的游击队长,粗暴地将陈毅捆绑起来,并用烟袋敲陈毅脑壳的"武夫"形象.  相似文献   

2.
在新四军历史上,陈毅的统战工作是有口皆碑的.黄桥战役期间,陈毅团结争取李明扬、陈泰运和韩国钧等人的统战佳话让入耳目一新.黄桥决战胜利后,中央军委专门向全军批转了陈毅苏北统战工作的经验.毛泽东在批语中写道:“为使备部队团以上干部深切研究统战策略,破除其狭隘而不开展、顾小利而忘大利、称英雄而少办法的观点,特将陈毅报告转告你们作具体教育材料.”  相似文献   

3.
于岸青  孙又新 《青年记者》2020,(11):104-106
1947年1月13日,在鲁南前线我华东野战军指挥部里,司令员陈毅接受了美国记者白蒂·葛兰恒的采访.次日,这篇报道以《访陈毅将军》的标题,刊登在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大众日报》一版,并配发了陈毅将军的照片.  相似文献   

4.
发起寻找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陈毅出任刚成立的上海市军管会主任,次日下午3时,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陈毅就任市长.随着局势的日趋稳定,陈毅在1950年夏末的一次会议上提议,市委讨论同意,决定寻找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1951年7月1日是建党三十周年纪念日,中共上海市委把寻找党的诞生地看成是自己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5.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家喻户晓,陈毅四上乾元观求医却鲜为人知. 1938年5月,陈毅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进入茅山地区之后,由于战事频繁和敌伪封锁,部队的医药成了难题.一天,有人说,茅山深处的乾元观有一个逃难来的名医,人称辛三仙.此人曾在镇江开私人医院,中西医术和草药样样精通.日本鬼子侵入镇江时,他家被抢劫一空,特逃来道观隐居,平素专心采集草药,为当地穷人免费治病.陈毅大喜,决定亲自上山拜访.  相似文献   

6.
一 1959年7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庐山召开,开之前,中央曾征求张闻天的意见:是否上山,由你自己决定.张闻天当时是政治局候补委员,他虽是抓外交工作的,但对国内问题也十分关心,与时任外交部部长的陈毅商量,陈毅让他去.  相似文献   

7.
顾育豹 《湖北档案》2009,(12):33-34
1951年,陈毅到北京开会,毛泽东邀陈毅观看电影《南征北战》。陈毅坐存毛泽东身边,边看边聆听毛泽东对影片的评论.后来,作家沈默君向陈毅打昕毛泽东对《南征北战》的意见。陈毅将毛泽东肯定《南征北战》的意见都说了。同时,也说了毛泽东的一点看法,就是“缺乏故事性”。于是,沈默君立志要写一部故事性强的电影。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监狱志>彩页中,有三张珍贵的历史照片,通栏一张是1950年12月上海市市长陈毅、副市长潘汉年坐在办公桌前听取上海市垦区劳动生产管理局局长黄序周汇报垦区计划建设工作.左下方为陈毅审阅垦区计划的特写近照.右下角为陈毅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垦区管理局建设计划草案上的批示手迹.这三张拍摄于1950年的历史照片,为<上海监狱志>增添亮丽的色彩,烙上时代的记印.那么这三张照片是哪个单位所拍摄?是谁提供的?又是如何保留至今?这倒说来话长,其中还蕴含着不少动人的情结.  相似文献   

9.
涤生 《兰台内外》2011,(6):53-54
造反派斗不倒外交部陈毅是一个胸怀坦荡,直言快语的人。对于"文化大革命",他曾向毛泽东讲过自己的担心,甚至直接当着红卫兵的面,说自己对"文革"不理解。陈毅的公开表示,令毛泽东很不满意,但毛泽东知道陈毅是个光明正大的人,对陈毅还是信任的。  相似文献   

10.
今年8月26日,是陈毅诞辰110周年。抗战期间,陈毅在江苏地区生活战斗了六个年头。江苏人民不会忘记陈毅在江苏为抗战事业所立下的功绩。一、挺进江南,发动群众1938年6月1日晚,陈毅率领新四军第1支队从安徽皖南地区东进,沿着先遣支队走过的路线,于6月4日进至  相似文献   

11.
陈毅在兴国前线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中负伤.中央机关长征的前一天,医生为他动了手术,由于时间紧迫,被打碎的骨头没有完全取出,伤口愈合不好,发炎流脓.警卫员宋生发悄悄拿出半根金条为他下山买药.陈毅听说宋生发携带几十根金条逃走了,深夜派人去追堵.由此演绎出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1937年10月,陈毅奉命到湘赣边区寻找谭余保领导的湘赣游击队,险遭误杀.  相似文献   

13.
博阳 《出版参考》2008,(2):43-44
1939年的一个风雪交加之夜,陈毅带部队转移到了一个小山村。同志们找到了一座土地庙,想让陈毅司令员住,可是发现他不见了。大家找来找去,最后在羊圈旁边找到了他,只见他已经在那里搭好了一张铺。同志们觉得过意不去,陈毅则爽朗笑着说:“革命还没有胜利,我陈毅先住上了‘洋房’了!”同志们一听都笑了。  相似文献   

14.
<正>陈毅元帅曾于1916-1918年间在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今成都工业学院)就读。作为开国元勋,陈毅元帅身上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学校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陈毅元帅的教育资源,继承和发扬陈毅精神,2010年学校决定筹建陈毅纪念园。2011年,在陈毅元帅诞辰110周年之际,陈毅纪念园落成。陈毅纪念园采用学校旧址复建的形式,以陈毅元  相似文献   

15.
罗英才 《新闻世界》2007,(11):42-42
1972年元旦,陈毅曾几度昏迷。 几天前,周恩来特地关照过北京日坛医院:陈毅同志神志清楚时,须随时向他报告。当天夜里,周恩来接到医生的报告,立即从人民大会堂坐车赶往日坛医院,直奔陈毅病房,两人久久地闭门长谈。以后几天,陈毅又几度昏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湘南苏维埃运动的开展 据1985年11月“中共郴州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辑的《湘南起义稿》记载: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南昌起义余部,智取宜章,打响了湘南起义的第一枪.接着,朱德、陈毅纵横驰骋,把以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革命武装的革命斗争与土地革命结合起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湘南农民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7.
无意间在杂志上看到一段文摘“陈毅替夏衍保密”,讲的是解放初期,新民晚报主持人赵超构为晚报副刊杂文栏目向当时身份为上海文艺界领导人的夏衍组稿,夏衍先生特地向陈毅市长作了请示,能否在报上化名公开发表有时与党报口径不尽相同的杂文呢?没想到陈毅不仅同意,而且想得更全面,他说,可以写得自由一点,千万不要把党八股带到民办报纸里去,和党报口径不同也不要紧,还特地指示说:“不要用一个笔名写,我替你保密”.就此,夏衍在“灯下闲话”杂文栏目里一连写了100多篇很有影响的杂文.  相似文献   

18.
陈毅是运筹帷幄、横刀立马的元帅,又是才华横溢的新闻行家。他对军事宣传的精辟见解和关心军事报道的事迹,仍深深启迪着、鼓舞着今天的新闻工作者。一九四六年六月,陈毅奉命率山东野战军进入淮北地区作战。时值新华社山东野战军前线分社刚刚组建,陈毅同志热情地带着记者向野战军机关首长介绍,要求部队各机关支持新闻工作。八月,我军在淮北取得一些胜利之后,主动撤出四个县城。这时,陈毅亲自写新闻,宣传我军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相似文献   

19.
上海人民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人民的忠诚战士——缅怀陈毅同志》一书,共收回忆录三十篇,其中六篇系报刊文章汇编外,其他都是约请作者新近撰写的,约计三十五万字。文章各篇多侧重一个时期,突出一个方面;全书按照陈毅同志革命经历顺序编排,基本反映了陈毅同志在各个历史时期,战斗、工作各个方面的丰功伟绩,内容比较丰富扎实,比较全面地赞颂了陈毅同志光明磊落、革命战斗的一生。全书包括陈毅同志早期留法勤工俭学的两篇,红军年代(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内)的五篇,抗日战争时期的五篇,解放战争时期的七篇,建国以来的十篇,代序一篇。  相似文献   

20.
<正>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突然逝世,校园大喇叭传出哀乐而得知噩耗,我虽然只是个中学生,竟然怔了一会儿,不愿相信它是真的。毛泽东主席戴上黑纱参加了陈毅追悼会,神情肃穆,眉目含悲,与陈毅夫人张茜握手时说,“陈毅是个好人”。这一场景温暖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当年,我从报纸上剪下这张新闻图片和陈毅遗像,此后虽历经下乡当知青、回城当工人、婚后两次搬家,至今整整50年不曾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