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键期假说是针对第一语言习得提出的,却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领域引起了语言学家们激烈的争议,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成为争论的焦点。本文以对关键期假说的讨论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年龄因素以及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和语言习得的特点指出:二语习得过程中存在多个关键期,外语教学工作者应根据各个年龄段身心发展和语言习得的优势和劣势来分别制定各有侧重的学习目标,并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关键期假说"是国外语言学家Ellis提出的关于二语习得中年龄因素的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有一个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语言学习可以毫不费力地自然习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年龄阶段的人在语言学习中各有优势和不足,一些外国的教育理论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辩证地对待这些教育理论,结合国情,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年龄因素与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最佳年龄,机遇窗口的关系,通过分析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问题和误区,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革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我国低龄儿童学习外语的可行性,并评述了国内外关于儿童二语习得的相关研究。"语言关键期"是儿童早期外语教育的理论基础,实证研究肯定了早期教育的作用,但对其具体效果意见不一。本文指出,我国的儿童英语教育应注重师资质量,并提出母语学习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5.
"关键期假说"证实了幼儿在学习外语方面存在着优势,但是众所周知二语习得并不能只靠年龄因素取胜。本文引用"关键期假说"理论证实了幼儿二语习得的优势,分析了目前幼儿英语学习现状,并就如何发挥"低龄优势"促进幼儿英语学习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智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2):148-149
中国重视英语教学,但各个阶段的教学都有不足,阶段间的英语教学衔接不够,多重关键期假说认为二语习得关键期分为三个阶段:儿童、少年及成人,文章探讨这一假说对中国各阶段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胡蔺  毛韧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4):149-150,154
本文结合对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的回顾,展示了支持和反对"关键期"假说的观点,并且为大学生提供了相关的英语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试析文化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家庭文化和性别文化四个方面分析文化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认为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本身就是文化习得的过程,文化在儿童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关于注意假设的争议,并从Gass的语言习得模式和Robinson对注意的定义出发,结合二语习得两条路径,探讨了二语学习中输入转化为吸入的认知过程,认为语言输入转化为吸入须经由侦察和认知加工两个过程.深层规则的吸入由概念驱动型加工处理,表层语块的吸入由语料驱动型加工处理.意识在认知加工过程中产生.意识的产生以记忆痕迹的形成为度,精细的概念驱动型加工需要较高程度的意识参与.  相似文献   

10.
母语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语言学习领域及语言教学历史中 ,母语习得理论对现代语言教学对我国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具有积极的作用。笔者着重阐述作为母语习得过程中中介语言的概念 ;区分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两个概念的不同内涵 ;分析母语习得理论和中介语言理论对外语学习的意义 ;探讨切实改革和发展我国外语教学实践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普遍语法对第二语言习得是否有作用?如果有作用,与其在第一语言习得中的作用有何区别?文章陈述了对此问题的两类不同看法,分析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知识的来源以及各自与普遍语法之间的关系,提出普遍语法在第一语言习得中起直接作用;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则通过第一语言起到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年来国际化的快速加深,第三语言习得成为国内外语言研究领域的新热点,研究范围从三语习得理论研究到三语习得机制,涉及习得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对国内外有关三语习得机制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三语习得研究者们提供一个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课堂是学生习得英语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上所用之语言既是衔接教学内容与学生思维的纽带,也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其本身亦是学习者习得语言的重要材料之一。本文旨在以二语习得理论为指导提出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的几点建议,创设一个利于学生语言习得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从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区别出发,结合二语习得研究的历史,从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角度对第二语言习得进行了透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William O’GRADY的不涉及普遍语法的先天论。该理论认为,普遍(或认知)先天论和联结主义的区别在于它承认等级结构符号表征的存在,并认为这是语言理论的一部分,能解释语言为什么是现有的样子,并且解释先天习得机制存在并决定着语言习得。同时,它也区别于语法先天论,否定先天机制的语法成分特性。作为一种语言习得观,对我们语言教学和习得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天赋论是分析儿童语言习得特征而做出的推论,因此,它只适用于处在语言学习关键前的儿童。成人语言习得过程和儿童有本质差异,成人的二语习得与其他复杂的学习活动一样,由人生来具有的一般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决定。  相似文献   

17.
论述儿童名词的习得过程,用认知心理学来解释儿童名词习得的心理过程.将模式匹配和原型的理论结合到语言的习得的理论中去,希望能揭示出人类通过语言认知世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重要条件。语言习得理论也直接影响着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说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享有很大的声望,深刻影响了后来的语言教学。本文介绍了输入假说理论的主要内容,讨论了输入假说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以及输入假说的自身局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儿向语语言特征和非宏观语言习得早期非地道言语输入进行对比和分析,得出非地道的言语输入和儿向语的语言特征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从而为语言学得向语言习得转化的可操作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二语习得研究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在课堂环境下的二语习得研究工作。本文通过对二语习得二十几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分别从语言规则的教学对二语习得的速度和总体质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路径影响以及产生的持续性进行讨论,进而得出语言规则的教学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的功能。此外,比较分析了不同的二语习得理论对该作用所作出的几种解释,指出外语教育工作者应重新认识和利用语言规则的教学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注意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阶段、目的语结构的标记性等与教学成效密切相关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