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优化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变式思维贯穿始终.变式能够从不同视角把握问题的本质.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是数学建模的核心阶段.在该阶段,数学变式的作用体现得尤为充分.在"地面搜索模型"的建立与求解过程中,变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高考数学复习中,变式反馈、拓展训练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结合毕业班教学的实践,笔者觉得在复习行进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拓展和变式.一、从"变式"中走向成功之岸知识建构中有变式,方法应用中要变式,能力培养中需变式……变式理应充满着教学过程的始终.作为高三复习教学,笔者以为测试讲评后的变式训练最重要.  相似文献   

3.
说"模型思想"不如说"数学建模思想"准确我认为《课标》中"模型思想"的说法过分简略,不够准确,容易引起误解。完整地说,应该像《课标》另一处那样处理,称为"建立和求解数学模型"的思想(比较好的简称应该是"数学建模思想")。首先,因为数学不是什么模型都用,它要建立和求解的只是数学模型(数、式、图、表、概念、法则、定理、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作为辅助性教学手段,"几何画板"在数学命题变式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形象化、可视化、动态化的特征使它能够降低认知负荷、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实施各种变式,能够更好地促进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命题教学.而基于"几何画板"的数学命题变式教学,体现在公式、定理和法则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变式教学是我国数学教育特有的教学模式之一,其以基本问题为载体,在课堂中进行问题变式的教学,目的以题根为基准进行一定幅度的扫描教学,是一种高效的解决知识点疑难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变式教学依旧是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之一,在复习教学中地位尤甚重要.在"函数切线"的复习教学中,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夯实切线概念基础、构建切线求解的完整知识体系,对切线基本概念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在利用功的定义式W=Fscos θ求解时,式中的作用力F必须为恒力,即力F在做功过程中其大小和方向都不能改变,如果F是变力,就不能用上式直接计算.下面就结合实例,介绍几种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维珍 《高中生》2014,(10):32-33
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变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并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增强变式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以下几点需要倍加关注:(1)加强对变式教学本质的理解;(2)注意变式的"量"与"度";(3)适时地归纳、概括、总结;(4)渗透变中不变的思想;(5)既要关注概念性变式,也要关注过程性变式;(6)提高学生的智力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9.
正讲授综合题的一种常用做法:围绕要讲解的综合题,给予适当的铺垫,通过简单问题的求解,让学生回顾此类问题的通性通法,然后通过变式将问题由单一到综合、简单到复杂,自然过渡到综合题.借助变式教学,让学生在不断变化情境的过程中"重复"操练一类问题的求解方法,促进他们对数学技能的掌握,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基础题的求解,为学生在解题方法上提供问题解决的基础,随着变式串的逐步深入,不断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数学解题促使思维发展,但要使解题产生更大价值,就要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不论题目多浅显,只要深入剖析,变式拓展,归纳总结一类题求解的基本模型,便能给人们更大的启迪,使人更聪明.  相似文献   

11.
数学建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建模及竞赛分析数学建模在学生素质培养中所起的作用,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影响,阐述了数学建模训练是人们解决实际问题必要的训练和准备的观点,说明数学建模对学生的影响是质变的过程,参加过建模训练的学生必定是“终生难忘,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数学建模的过程以及多年来我们指导大学生数学建模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外问题求解相关理论的思考,构建数学建模过程的系统模式.模式刻画了网络环境下数学建模过程的外显求解行为和内隐认知活动,填补了网络环境下数学建模过程模式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高中生对数学模型思想的了解睛况,以及实际运用能力,通过问卷调查统计、SPSS软件分析得出目前中学生对于数学模型思想了解还不够深,学生对数学模型思想了解程度与解决问题的建模能力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对互联网上的一个数学游戏的控制问题,进行了一般性推广,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给出了其基于有限域上的线性方程组的数学模型及求解.  相似文献   

15.
数学建模思想能够改善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和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研究,能够使得数学的教学过程生动形象,形成案例式教学的模式;数学建模思想的运用使得学生不再是只会机械地解数学题、记忆数学公式,而是学会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特殊的思维模式,从而能够综合使用网络、软件、数学模型知识,解决一些经济社会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德国数学教育标准中的数学能力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保障各联邦州数学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2003年底德国首次颁布全联邦性数学教育标准。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能力导向的教育标准,它提出学生应该发展的六大数学能力:(1)数学论证;(2)数学地解决问题;(3)数学建模;(4)数学表征的应用;(5)数学符号、公式以及技巧的熟练掌握;(6)数学交流。根据不同的认知要求这六大能力又分别被细化为三个能力水平。这个能力模型强调学生数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6th grade children's local conceptual development and mathematization processes as they worked a comprehensive mathematical modeling problem (creating a consumer guide for deciding the best snack chip) over several class periods. The children and their teachers were participating in a 3-year longitudinal teaching experiment in which sequences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problems were implemented from the 5th grade (10 years of age) though to the 7th grade. In contrast to traditional problem solv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requires children to generate and develop their own mathematical ideas and processes, and to form systems of relationships that are generalizable and reusable. Reported here i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iterative cycles of development of one group of children as they worked the problem, followed by a summary of the mathematization processes displayed by all groups. Children's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their models are also reported. The results show how children can independently develop constructs and processes through meaningful problem solving. Children's development included creating systems for operationally defining constructs; selecting, categorizing, and ranking factors; quantify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and transforming quantities.  相似文献   

18.
试析影响学生数学建模数学化过程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加强应用性和创新性,重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要求,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成为当今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如何有效实施数学建模教学是许多数学教师感到困惑的一大难题。而研究学生数学建模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及产生原因是教师有效实施数学建模教学的前提与关键。文章拟从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数学建模教学的一则案例出发,初步研究发现学生在数学建模的数学化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简化实际问题能力、数学语言能力和元认知能力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建模活动。从而对教师在日常数学课堂中有效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模式识别的研究视角,可以分为基于数学解题认知过程与解题策略角度、基于"归类"的视角、基于数学问题解决中模式识别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的视角等,具体研究领域涉及几何解题中的视觉模式识别、几何问题解决中的模式识别、解代数应用题的认知模式、数学建模中的模式识别等.由于在知觉领域与问题解决领域"模式识别"的表述存在一定的混乱性,将基于数学问题解决的模式识别界定为:当主体接触到数学问题后,与自己认知结构中的某数学问题图式相匹配的思维与认知过程.并进一步通过其与"归类"的区别与联系、与"化归"的区别与联系使"基于数学问题解决的模式识别"的概念得以澄清.在范围上,把问题解决中的模式识别界定为一种思维过程的阶段或者思维策略,认为它是解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解题的全部.对于未来的展望,期望系统的理论研究、期望对学生问题解决中模式识别的认知过程与机理的实质性的研究以及对学生问题解决中模式识别的教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运用概率统计课程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分析并解决了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教学实践表明,这种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与改进课程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