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博客的兴起,因博客所引发的侵权问题也日益增多。仅2006年,与博客名誉侵权相关的诉讼就有多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被称为“中国博客第一案”的陈堂发诉中国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案。该案已于当年8月2日宣判,判决被告在中国博客网首页向原告陈堂发刊登致歉声明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0元。此案的判决,对规范博客网站的运营意义重大。然而,有些学者就博客名誉侵权纠纷中博客网是否应承担责任问题却有不同的看法。如有学者认为博客侵害名誉权真正的被告应当是博客的作者,而不是博客网。①笔者认为,虽然博客作者在博客侵权中应负主要责任,但由于博客的匿名性,使得博客作者难觅踪迹,而博客网作为博客的管理者和载体,在博客侵权案中是应承担一定法律责任的。  相似文献   

2.
博客侵权主体的责任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管理博客必须明确认定博客侵权主体责任.网站在博客侵权中承担消极审查义务,一般应予免责,但对那些屡次侵害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的博客视而不见,网站则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博主因黑客入侵改写博客内容导致侵害他人名誉权,如不能充分举证,应承担侵权责任;名人请人代写博客而导致侵害他人名誉权,应承担侵权责任."扒客"作为特殊传播主体,转载或链接他人博客而导致侵权,主要承担及时更正和道歉的责任,但未经允许,侵犯他人著作权,擅自改动原博客内容或转载侮辱性言论博客,则应承担侵害名誉权责任.  相似文献   

3.
“谢晋名誉侵权案”引发的博客侵权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博客侵权案呈上升趋势,因其传播方式和博客监管主体、监管方法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使得现行法律法规难以规范和适用博客侵权出现的所有问题。随着谢晋名誉侵权案的公开审理,博客侵权中的法律困境再次暴露无遗,也引起了新闻学界和法学界的极大关注。本文拟讨论博客侵权的三个关键问题。黑客入侵博客后的法律责任谢晋遗孀徐大雯诉宋祖德、刘信达名誉侵权案庭审中,宋的代理人拿不出一份证据,只声称博客上  相似文献   

4.
陈堂发 《新闻界》2006,(6):76-77,79
《博客侵权的网站法律责任》一文,以“中国首例博客案”的判决为分析对象,就当前博客监管这一热点话题,探讨了在博客侵权行为中,网络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以及网络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闻侵权,作为一种侵权责任,按照《侵权责任法》相关法律规定,根据不同的侵权主体以及造成的危害程度大小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文从司法实践的层面,按照新闻侵权主体的侵权类型以及所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来与同仁一起探讨其中的内在规律,以对实践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数字图书馆用户侵权案件已取代数字图书馆自身作为责任主体的侵权案件,成为相关著作权侵权案件的主要类型,但此类研究仍然匮乏。本文对数字图书馆用户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形态、法律责任承担方式、损害赔偿依据和损害赔偿额评估方法等进行探究,目的是加强对数字图书馆用户民事法律责任的认识,进而用法律引导和规范用户信息行为,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促进数字图书馆有序发展和更好地发挥新型知识传播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斌 《声屏世界》2003,(9):30-31
新闻侵权归责问题的实质,是如何确定新闻侵权的责任主体和归责原则。同时,这也是审定新闻侵权的首要任务,更是新闻侵权法所规范和调整的目标之一。 新闻侵权的责任主体 如何确定新闻侵权的责任主体?目前,在法律界和新闻界众说纷纭。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1)起因说。  相似文献   

8.
博客服务商在博客名誉侵权行为中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宜基于自然理性,首先应该遵从法律理性。法律理性强调博客服务商在博客侵权环节链中的特殊地位,体现法律正义精神,服务商应承担较为苛刻的注意义务。因为博客监管的条件限制因素而减让服务商的法律责任,不利于法律引导博客传播秩序。博客服务商承担责任的限度应以满足“应当意味着能够”基本法则为宜,区别对待博客服务商在侮辱和诽谤两种不同侵权方式中的合理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9.
吴献举 《新闻传播》2006,(12):30-31,33
博客名誉侵权是近年来随着博客的勃兴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侵权现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被称为“中国博客第一寨”的陈堂发诉中国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寨。该案已于2006年8月2日宣判,判决被告在中国博客网首页向原告陈堂发刊登致歉声明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0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公众人物以名誉侵权起诉媒体的案件在快速增长,索赔额也是逐年递增。但我国目前缺乏专门的媒体法,法律实务中也没有形成对媒体报道、责任认定特殊性的认识。作为向公众呈现事实、以言论自由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媒体,在面对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诉讼时,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我国目前认定媒体侵权责任与保障新闻自由之间存在困境,结合国内外实践,有哪些治理对策,这是本文重点阐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刘振兴 《大观周刊》2012,(45):90-91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责任与知识产权侵权责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在归责原则上采取过错归责原则,过错是责任成立的必要条件。知识产权侵权责任除损害赔偿责任外,还包括停止侵害责任等形式,知识产权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只要有侵权事实存在,受害人就可以申请停止侵害的保护,受害人不必证明侵权人主观上过错。只有建立在对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与损害赔偿责任正确区分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的对其构成要件和归责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黄宁 《大观周刊》2011,(44):54-54,56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行为人实施的某一个违法行为同时具有违约行为与侵权行为的双重特征,从而产生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法律现象。本文通过对两者的概念及其竞合特征进行分析,阐明了竞合相关学说,探讨了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关于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制度适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芬霞 《今传媒》2010,(1):10-12
从2007年国内规模最大视频分享网站土豆网首次被告侵权以来,已经先后有数十起视频网站被告侵权立案,尤其是奥运年视频转播的争夺战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视频网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中的法律责任如何判定?本文以土豆网侵权案为例着力论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代丽丽 《新闻世界》2013,(2):104-105
网络以全新的传播形式冲击着传统媒体,也带来了诸如新闻侵权等一系列法律问题。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网络新闻法,所以对于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一直颇有争议,特别是在用户IP地址无法查询的时候,作为网络与用户"中间人"的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网络服务商)所应承担的责任更是无法明确规定。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关于网络新闻侵权的相关规定,探讨ISP在网络新闻侵权行为中所应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侵权应担责。对新闻媒体来说,也不例外。这不仅关乎自身的个人利益,而且关乎公众的社会公共利益。本文探讨新闻侵权的责任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16.
俞韵 《大观周刊》2012,(7):48-48
在我国长期以来的诉讼实践中,对产品侵权诉讼的举证分配存在很大的争议,其根源就在于对产品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理解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根据归责基本理论对产品侵权责任进行分析,我国的产品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严格责任归责原则。本文立足我国国情,同时借鉴在产品责任规定先进的发达国家经验就产品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适用做了论述,希望对该领域原则的确定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09,(4):8-8
王启超在2009年第2期《新闻知识》中撰文谈到新闻传播侵权的责任分配问题时说.由于新闻活动是一个由多主体参与的连续性过程,一个新闻作品的刊出。需要经过信息的采集、文章的撰写、编辑的审稿、文章的发表以及最后的转载等若干个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主体不同.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一旦构成了新闻侵权案件.各个环节都有可能成为新闻侵权责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种:创作发表侵权新闻作品的新闻媒体及作者、消息提供者、再次传播侵权作品的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18.
阐述P2P共享技术下科学交流中的著作权问题,探讨该技术应用于科学交流的著作权法律关系,分析技术应用中的著作权直接侵权责任、间接侵权责任、基于技术中立的非侵权责任等基本理论问题和相关案例,最后提出优化P2P共享环境下科学交流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尹君 《大观周刊》2011,(9):41-42
我国民法对于共同侵权行为虽然早有规定,但其认定标准缺乏实践可操作性,而数人侵权在何种情况下属于共同侵权对于受害人利益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研究共同侵权的界定标准和共同侵权的责任分担,对于侵权法的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新闻作品一旦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对受害人来说首要的问题就是确定侵权者是谁,应由谁来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因此新闻侵权责任主体是新闻侵权理论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理论性。下面就如何确定新闻侵权责任主体提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