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秦汉社会阶层结构复杂,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等级身份,舆服消费是彰显他们阶层地位与身份认同的表现形式,故而不同阶层消费不同等级的舆服。秦汉不同阶层的舆服消费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舆服消费的统一规范,二是舆服消费的等级森严,三是舆服消费趋于奢靡与浮华。过于奢华的舆服制度,助推了社会奢靡风气,也促进舆服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商品交易时空的拓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思想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时代,在通识教育视角下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思想是音乐教师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也是音乐教师提升音乐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管子》《盐铁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它们所记载的内容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经济改革家管子及其学派与桑弘羊的思想,他们的移靡消费思想,即以消费来促进生产,发展经济的观点,在我国古代是独特的。  相似文献   

4.
消费是人们须臾不能停止的,人们的消费思想也就从古至今一直绵延继续着。考查研究古人关于消费方面的论述,可以发现"黜奢崇俭"是我国古代消费思想的主题。尽管现代社会,人们的消费特点、消费结构、消费行为等诸方面都与古代不可同日而语,但这些思想对于今天要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我们来说,依然可以起到"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体现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散见于各种文献。没有明确的“心理健康”的概念,也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儒家、道家和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的主要来源。从这三家的思想体系人手,分析它们形成、发展的脉络,才能对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兵家和平思想是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代兵家战争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伟大精神成果。和平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古代兵家的战争观;和平既是古代兵家赢得战争的战略,也是兵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本文以辩证的观点,挖掘了古代兵家和平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些打着中华传统文化烙印的古代兵家和平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着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是一个人治的国家,因而特别重视人才的鉴别与选用,在古代就逐渐形成了“知人善任”的传统,且在人才选拔过程中也蕴含了丰富的人格鉴定思想。研究和挖掘中国古代人格鉴定思想,对于弘扬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促进当今人格鉴定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炳宇 《甘肃教育》2009,(11):54-55
在中国文化史上,老庄的思想及其一系列基本理论范畴,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们在成为中国文化元典的同时,也为古代文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料。本文力求探讨道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论之紧密关系,追寻其对中国古代文论的渗透与影响。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说过:"美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劳碌者,中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悠闲者。"尽管这一概括不无夸张的成分,但必须承认,中国古代的休闲思想可谓博大精深。我国古代休闲是一种内在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其休闲消费具有精致奢侈、闲逸浪漫、娱乐益智等特点,这在诗、词、画、园林、建筑、音乐、器物设计等诸多艺术领域以及贵族阶层、文人士大夫阶层、平民阶层的实际生活中可以追寻到古人对于休闲的体认、心态、思想和实践,形式多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国古代休闲的不同境界,也折射出华夏文化的休闲消费追求之路和休闲审美历程。这种追求值得关注,这一历程值得梳理,其间所彰显出的对于休闲情趣、休闲体验和休闲意境更是促进了休闲消费的发展,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发展。因此,每个时代的设计作品,必然要反映那个时代的流行习尚和审美思潮,为那个时代的人们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0.
“民本”思想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它滥觞于夏商,发展于西周,澎湃于诸子之学,它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周初的民本思想是诸子民本思潮的直接导源,在民本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现代的民主建设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明代俗曲的"色情"特征与晚明"奢靡"之风及其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民歌是指明中叶以降广泛流行于市井巷陌、直接反映民众生活而又颇具活力的民间小曲。它们以其与历代民歌一脉相承的基本风貌、空前绝后的“色情”特色,深刻反映着那个时代的奢靡风尚及其深远影响:“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即明朝并非亡于财货之少,而是人心风俗的败坏。晚明文人对之格外青睞,其实表现了一种价值取向的悖论:一方面是对束缚人性的苛酷道德价值观的反动,另一方面也是失去人生责任感和道德尊严后的人性扭曲与纵欲主义的文化体现,在矫正对人性压抑的同时走向过度放纵,这显然是对人性的另一种扭曲,而非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12.
两晋时期,门阀士族的奢侈腐败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由于奢靡之风的盛行和奢侈消费的膨胀,不仅造成了社会生产的萎缩和停滞,而且也促使工商业畸形发展,从而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不仅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形成了独有的消费特征,但因节俭意识的缺失引发了一系列消费道德问题,浪费、虚荣、挥霍、讲排场、求奢侈等现象日趋凸显;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批示精神,培养大学生节俭意识,高校必须有针对性地探讨社会、学校、家庭、自我"四位一体"的节俭教育对策,强化节俭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节俭观念,养成节俭品格。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与消费观的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大学生的理性消费占据主导地位,但仍存在着理财意识缺乏、交际费用过高以及消费中的攀比与从众等现象。针对其产生的原因,应从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家庭供给和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入手,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15.
前辈学对两汉商品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多有肯定。然对其负面影响则很少谈及。事实上,商品经济对两汉世风的负面影响较为显,主要表现在:求富、逐利观念成风;社会消费趋向奢侈;传统道德观动摇和士人弃学经商出现。  相似文献   

16.
明清福建地区奢侈性消费风尚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明清福建地区讲求服饰饮食、热衷排场铺张的奢侈性消费风尚,分别从其在明清福建地区空间位点的分布特征以及在时间行程中的流变两方面进行考察,揭示出此一风尚与明清福建地区商品经济及其发展水平存在着对应性的内在因果联系,进而指出奢侈性消费风尚在明清福建地区的出现以至扩展和加剧,既是商品经济日趋发达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日常生活这一微观层面的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崇俭黜奢”成为消费伦理思想的主流,这种消费伦理思想适合于以农耕为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它起到保障封建社会秩序稳定与自然经济体制持续运行的作用。而在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传统的消费伦理思想逐步发生变迁,“黜奢崇俭”受到猛烈攻击,经济主体获得前所未有的消费自由。消费伦理思想在近代的变迁是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同步并行的,具有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经济思想既有对传统经济思想的继承,又有体现了春秋时代社会经济关系变革特点的新思想。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义利思想、富民思想和奢俭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史》蕴涵丰富的有关荣辱观的内容,可以为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智慧资源。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途径主要有:通过评述古代哲人的荣辱观,培养大学生的知耻之心;通过讲授古代哲人的忧国情怀,渗透以忧国爱民为荣的观念;通过分析儒家的仁学思想、墨家的"兼爱"原则、佛家的慈悲精神,渗透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观念;通过分析儒家的义利之辨,渗透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观念;通过挖掘儒家、道家、墨家的"俭"的思想,渗透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唐代开元以降,社会总供给呈大于总需求之势,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消费渐次超越生产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方面,催迫着消费观念的嬗变和社会人文传统的转型,消费奢侈、消费超前、消费异化成为唐代社会尤其是中上阶层消费方式变革的内涵和趋势,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和奢糜消费、恣意纵欲的生活方式表现出涉及面广、影响深刻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