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大利亚作家托马斯·基尼利的《辛德勒方舟》充满对大屠杀历史和犹太人命运的关切,作品蕴含着深刻的大屠杀记忆隐喻,成功建构了全球视野下公众对大屠杀事件的共情心理与关怀伦理。《辛德勒方舟》在对大屠杀记忆的艺术呈现中,再现了后现代语境下记忆、历史与话语交互渗透的大屠杀记忆现状,传递出基尼利对于历史苦难的铭记与反思,承担起作为大屠杀见证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看过《辛德勒的名单》的人一定还记得这个镜头:昏暗的灯光下,辛德勒的助手——犹太人史登在他的口述下将一长串名字用打字机逐一记录下来,七八页纸密密麻麻地记录了1100个犹太人的名字。史登郑重地将最后一个名字打到纸上后,充满感激地对辛德勒说:"这份名单代表着至善,这份名单就是生命。"同一时刻,无数恐惧中的犹太人拥挤到中国总领事馆门前……  相似文献   

3.
《红领巾》2005,(Z1)
从德国纳粹手中救下上千名犹太人的奥斯卡·辛德勒因为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而闻名于世,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波兰首都华沙的一家养老院中,居住着一位默默无闻的“女辛德勒”——她当年冒死从纳粹手中救下的犹太人,比辛德勒还要多一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材分析《辛德勒名单》是史蒂芬·蔡利安根据托马斯·基尼利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全本共129个镜头,教材节选了101-117共17个镜头,主要讲述辛德勒贿赂纳粹将军、营救犹太人的情节。这部分是电影情节的高潮,它利用电影语言的优势,多线并进的结构,展示了辛德勒解救犹太人的全过程。阅读《辛德勒名单》全剧可知,"那份名单,就是生命;名单之外,即是深渊。""名单"是整个营救工作的关键,是整部电影剧本的主线。而教材节选的部分,以镜头的解说辛德勒权衡良久最终作出决定要尽力  相似文献   

5.
以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影片《侏罗纪公园》与《E·T外星人》而闻名于世的好莱坞明星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又推出最新力作《辛德勒的名单》。这部令人恐惧的历史纪实巨片,反映了纳粹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的罪行,同时描绘德国人奥斯卡·辛德勒冒险救出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中必死无疑的1098名犹太人的经历。该片成了今日美国的头号话题,甚至连克林顿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急切请你们去电影院看一看这部片子!”  相似文献   

6.
小说《辛德勒名单》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托马斯·基尼利的代表作.文章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指出《辛德勒名单》凸显了存在主义文学的特质,进而从两部分——小说主人公所处的荒诞的处境及其做出的自由选择对《辛德勒名单》进行全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仲卫东 《现代语文》2010,(10):53-54
一苏教版必修四专题二"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的阅读部分由三篇选文构成。这三篇文章分别从经典之作《雷雨》《巴黎圣母院》《辛德勒名单》中选取。他们的内容有一个共同细节,那便是主人公在情节发展中落泪了。鲁侍萍落泪了,伽西莫多落泪了,辛德勒落泪了。这三个主人公的眼泪值得品味。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文学与电影改编理论,对小说《辛德勒方舟》和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同时结合小说作者托马斯·基尼利和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出身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写作和拍摄意图,探求如何在改编过程中实现影片与原著在精神实质上的等同和总体意义上的等价,从而使读者和观众获得一致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9.
美丽人生     
《美丽人生》是我接触的第一部意大利喜剧,适才觉得名声大噪的罗伯特·贝尼尼的确是演员天才。身兼这部影片编剧、导演和男主角的他,以最本色的艺术天分完成了这部杰作。于是,这部主流电影理所当然地捧回了欧洲电影节的桂冠,也使贝尼尼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奥斯卡影帝。很多人会拿《美丽人生》和《辛德勒的名单》比照着看。显然,故事都关于犹太人,关于二战时期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和杀戮。只是《美丽人生》对犹太人受到的非人虐待太过轻描淡写了,整部电影充满了惊喜。所以,我说它不是讲述二战的电影,也不是记叙犹太人与亚利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追本溯源,从古犹太民族的教育、历史环境、宗教律法及文化经典等方面,分析了犹太人经商才干突出的基本因素,尤其从《圣经》、《塔木德》两部经典中挖掘了许多对商业活动有重大影响的信条。本文还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犹太人经商的传统因素对近代世界商业发展的作用,并可以从中管窥犹太文明的博大精深及其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1.
林达 《学习之友》2014,(9):21-22
在德国柏林,有一个本德勒建筑群。它是著名的第三帝国建筑,是原海军部的延伸。在二战期间,这里是德军司令部。现在,从一个楼梯上去,一层层,楼梯周围都是一排排头像,他们是今天德国人心中的英雄。楼上是一个信息密集的永久性展馆,主题是德国对纳粹的抵抗运动。它收集了许许多多的人物故事,有反抗纳粹的犹太人;有大量协助犹太人躲藏和逃离的普通德国人,其中就有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人物的原型;有宗教界、文化界人士的反抗;有自发的抵抗运动小团体,还有体制内的甚至军界的抵抗。  相似文献   

12.
背景:从高中上溯初中.就新课程回顾老教材.兼顾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我们对于《辛德勒名单》、《威尼斯商人》、《枣儿》、《等待戈多》、《玩偶之家》、《雷电颂》、《雷雨》、《罗密欧和朱丽叶》、《三块钱国币》、《茶馆》、《窦娥冤》、《长亭送别》、《闺塾》、《哀江南》等剧本类课文并不陌生,但不陌生不等于没有困惑。  相似文献   

13.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由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创作,该作品名称汉译为《辛德勒名单》,是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音乐。因为作曲家熟练的作曲技法,使得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影视配乐,更成为了一部音乐的经典之作。因此值得我们作曲学习者们分析与研究作曲家在创作中所应用到的相关作曲技术理论。  相似文献   

14.
《店员》是美国当代犹太作家马拉默德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小说对“犹太人”的现世生成指明了道路,提出了“犹太人”的生成前提——“善”之召唤;生成机制——由“恶”趋“善”;生成途径——有意义地受难、虔诚地忏’悔、走向回归,号召犹太人重返上帝之路。  相似文献   

15.
《叶生》是《聊斋志异》中科举题材方面的一篇优秀作品。此篇小说情节千回百转、跌宕起伏,在短短的篇幅中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意义,真实地再现了明清以来读书人的生存状态,有利于深入理解蒲松龄的思想,有利于了解和把握《聊斋志异》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辛德勒名单》是苏教版必修四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三篇课文中的一篇.板块名为“人性在复苏”。这是一篇选教课文,临近期末.备课组提议由教师视自己的课时数多少决定上还是不上。尽管我所任教的是理科创新班,语文课课时比其他班少.但我还是决定上。因为电影《辛德勒名单》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经典之作.无论是从思想性来看.还是从艺术性来看,《辛德勒名单》都足以载入世界电影史册。  相似文献   

17.
辛德勒名单     
犤故事梗概犦1939年9月,德军在两周内攻占了波兰。纳粹下令波兰全境的犹太人必须集中到指定的城市进行登记。刚从家乡到克拉科夫的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来到了聚集着前来寻欢作乐、消磨时光的党卫军的酒店里。他慷慨解囊,请德军中校那桌人喝酒。很快,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举止风流倜傥的辛德勒便成了狂欢人群的焦点。在克拉科夫的犹太人推举了24名代表组成委员会,帮助被集中到该城的犹太人解决安排食宿、分配劳役以及调解纷争等问题。辛德勒也来到登记处,他来的目的是找一个曾在里勃兹的一家搪瓷厂当过会计、名叫伊扎克·斯泰恩的犹太人…  相似文献   

18.
陈颖 《现代语文》2006,(12):76-76
人性在怎样的环境下才能赤裸裸地真实显露出来,这是西方作家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众多的作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荒岛”,借“荒岛”来表现人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荒岛”提供了一个展现真实人性的平台,在“荒岛”上没有明社会中的种种诸如法律、社会舆论这样的制约因素,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因而能彰显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比如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蒂森的《金银岛》等。本则重点谈谈《唐璜》与《蝇王》中的“荒岛与人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孔艺霖  梁艳 《英语广场》2023,(22):72-75
美国犹太裔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所著的短篇小说集《魔桶》生动地描写出了在美犹太人遭遇的种种困境。由于马拉默德身份的特殊性,其短篇小说集《魔桶》中处处体现着犹太文化和犹太传统。本文从“同情与宽恕”“受难与救赎”和“犹太身份认同”三个方面来解读《魔桶》,以期使读者更好地了解马拉默德的犹太情结以及他对世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未完成的金批《史记》的最大贡献,在于金圣叹看到这部作品的传人本质,抓住了中国文学发展中史传文学与小说、戏曲的关系这个重要链结,在三者的横向比较中,宏观地研究了三类文本在创作方法上的异同。这集中表现于在对《史记》与《水浒传》的比较批评中,他提出了“文”与“事”这一对概念,表达了对历史真实、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关系的认识。他认为,史家必须同时是文学家,述史必须与文学创作同步;修史者处理“文”与“事”的关系,应当以“文”为主,作为历史真实的“事”,不过是提供了创造艺术形象的材料-这就是《史记》已作出典范的“为文计,不为事计”。对于小说创作,上述原则更是题中之义。那么,可否轻视“事”呢?回答是否定的。但是,在史传与小说的创作中,情形并不一样:《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传》是“因文生事”。一“运”一“生”之间,史传文学在艺术创造上的局限性与小说的自在性已经了然,故从传承性看,小说之于史传,是青山于蓝而胜于蓝。在《史记》与《西厢记》的比较批评中,金圣叹认为其共同处是都纯熟地运用了戛然而止法和狮子滚球法。金批《史记》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在《才子必读古文》中以知人论世的态度,对九十余篇论赞进行评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