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为、心理、精神生态学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为生态学研究动物行为及其环境关系;心理生态学研究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关系;精神生态学则是研究人类和谐、均衡、持续发展的科学  相似文献   

2.
动物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珊年代以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就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关注。欧洲的一些动物行为学家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动物行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有关的科研项目日益增多,动物行为学已成为生物学中极为活跃和重要的一个分支学科。它除了研究动物行为本身外,还把研究内容从行为维系群体的作用,扩展到行为的个体发育进化史、行为的控制及社会性组织等方面。通过这些研究,使动物行为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已逐渐发展为一门不仅涉及行为学,而且涉及到生态学、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进化论、社会学和经济学…  相似文献   

3.
<正>1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动物行为的类型辨别、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对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以及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对比和形成原因的分析等。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对于动物行为有着一定的认知基础,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能力,而其合作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方面还需要加强。2教学理念与策略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倡导自主学习等,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用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4.
<正>"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这是新课标对有关动物行为知识的定位,苏教版教材在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两个活动: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讨论动物行为的类型。实际上观察动物  相似文献   

5.
在现行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学》上册教材中,动物的行为这章的内容,由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动物行为的研究三大知识块构成。通过教学,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动物行为的复杂性,现对该章的教材结构及教学重难点解读如下。  相似文献   

6.
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关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 《教育研究》2012,(3):100-106
教学行为同时涵盖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教师的教是改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校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是促进学生学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教学行为具有外显性、动态性、个体性、目的性、情境性等特性;根据不同维度,教学行为有多种分类。教师与学生能结成稳定的、持续的、牢不可破的关系就在于二者的活动与行为趋向具有相关性,有不可或缺且无法割裂的内在必然联系;但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是不同的行为,具有各自特有的性质与特点,故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取北京、上海、浙江三地120名幼儿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评、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探索幼儿园教师数学教学信念、领域教学知识和教学行为的现状及三者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数学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总体呈弱相关;教师数学教学信念与领域教学知识在若干维度有一定相关;教师数学领域教学知识与教学行为总体有相关,尤其是"教育支持"维度与数学领域教学知识三维度均相关;幼儿园教师领域教学知识中的"教育对象"知识在其教学信念向教学行为的转换中具有中介作用。最后,研究者从关注"儿童立场",加强教师领域教学知识培训;关注"实践智慧",聚焦教师产出性、策略性知识和能力提升以及关注"内化与生成",建立学习共同体成长机制三方面提出了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学评价行为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行为.教学评价行为作为教育评价学研究的一个分支领域,它的理论体系、指导思想、评价模式和评价技术等都处于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各国教育评价专家、学者对教学评价行为的内涵理解和论述并没有达成共识.对教学评价行为内涵的认识是研究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重要逻辑起点,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对其内涵认识的不断探讨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近五十年来,人们对动物行为的发生原因、发展变化的研究表明,动物行为的产生是有其遗传基础的。虽然基因并不直接产生行为,但基因通过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调节控制机体的新陈代谢和机能与发育,从而表现于行为,影响着行为:本能行为无疑受遗传基因所支配,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2017,(10):67-73
文章将解构计划行为理论(Decompos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DTPB)与任务技术适配模型(Task-Technology Fit,TTF)整合并首次应用于混合式教育教学领域,研究高校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接受度。同时,文章以山东省开展混合式教学的部分高校为研究对象,使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感知行为控制、态度、主观规范均对高校教师的混合式教学接受意向有正向影响,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最为显著,态度次之;任务技术适配对高校教师的混合式教学接受意向无直接影响,但通过态度间接影响了教师的接受意向。  相似文献   

11.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是构成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在这四个基本要素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主导学生的“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要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入手,研究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教学行为,使教师明确并且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追求和发扬有效教学行为,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防止和克服无效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2.
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目前已发展为重要研究领域,其在有效教学的概念界定、特征归纳、标准设定以及策略探索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可以为我国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参考。国外有效教学研究存在的局限,如研究视角重"教"轻"学",有效教学研究侧重量化分析,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可能导致教学的定型化和单一化,以及缺乏对教学有效性的差别问题和无效教学实践问题的探究,为我国学者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所有行为中最为基本的行为,是教师专业化的最基本要求.从行为指标体系建构的角度来研究教师行为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而在这之中,以往对教师教学准备行为的研究偏弱.通过文献趋势分析和理论支撑,构建出指标模型,据此编制了教师评分表和专家权重评价表,最后通过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确定了教师教学准备行为评价指标与权重体系.  相似文献   

14.
化学教学行为 ,是化学教学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借鉴现代先进的教学行为理论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 ,进行过细的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研究 ,才会剔除无效行为 ,保持有效行为 ,增强高效行为。“行为研究”→“行为设计”→“行为互动”→“行为创新” ,应是 2 1世纪化学教师工作的主旋律 ,是学生成为化学课堂学习主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行为观察在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目前通过课堂观察研究教师教学行为还缺乏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观察应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向: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从关注教学方法转向关注教学内容;从关注宏观转向关注细节;从关注教学共同性转向关注学科特色;从关注教学理念下的行为转向关注行为下的个人教学哲学。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行为观察在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目前通过课堂观察研究教师教学行为还缺乏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观察应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向: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从关注教学方法转向关注教学内容;从关注宏观转向关注细节;从关注教学共同性转向关注学科特色;从关注教学理念下的行为转向关注行为下的个人教学哲学。  相似文献   

17.
生态意识,是指应用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规范人们的行为,遵循自然规律,从而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形态。在当今的社会中,生态意识的培养越来越不能独立于日常中学教学之外,而是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特别是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生物学。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时时处处都会涉及到生态意识的内容。所以,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生态意识的培养,是培养中学生生态意识情感和行为,使其具有关心人类、认识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理念最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教学行为研究的教学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行为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微观研究,它是对教学中师生的行为进行的具体深入的研究,其目的是要通过探究师生教学行为的规律来提高教学行为的效率。它从属于教学论,又是对教学论的具体和深入,对加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教学主体性的张扬和教学评价的客观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行为模拟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效果,在近期教学中,我们作了尝试与研究。教学时,模仿现实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以小组形式体验角色。实践证明,行为模拟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动物的行为”教学中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参与”是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激活学习的内在动力 ,积极主动地、有主见地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形式。笔者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 ,通过反复实践证明 :小组合作学习是主体参与的重要形式。本文以“动物的行为”的教学设计为例 ,谈谈在设计中如何体现主体参与的教学思想。1 教材教法分析和处理动物行为的知识反映了现代生物科学研究的新进展 ,是当前动物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1 教育目标 了解动物行为的类型。培养学生探究和运用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