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五年前,张严平已经是我的作者;有一次,我拨通手机问"请问是张严平老师吗?""对……嗨,什么呀!我是张严平."那时的她已经享誉新闻界,面对后辈却如此谦虚,这件小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2.
赵忠祥与杨澜"黄金搭档"忘年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档案时空》2007,(1):18-21
2006年9月1日上午,一个来自上海的陌生电话打在了赵忠祥的手机上,他接通电话时,一个熟悉的声音顿时从话筒里传来:"赵老师,是我呀!我们又可以见面了呢!我好高兴啊!"  相似文献   

3.
神圣的消解     
报载(大意):"文革"伊始,侯宝林先生被打成"黑帮".一天,他穿着黑色长袍被押上台.造反派高喊:"打倒侯宝林!"侯宝林便趴在地下.造反派斥问:"谁叫你趴下的?"侯宝林回答:"你们不是喊打倒我吗?我不打就倒,响应你们呀!"台下一片哄笑.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一阵"乒乓,叮当"的鞭炮声,婚礼拉开了序幕,一对新人走到了台上,只听新娘说:"谢谢各位亲朋好友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我能有今天,多亏大伙儿的帮忙,在这里,我还要感谢一位特殊的朋友,它就是档案!"档案?这跟结婚也挨不上啊?"可不是吗?这到底咋回事儿呀?"人们纷纷议论.要想知道咋回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5.
假如我是实习生,我得好好选择,究竟到哪个单位实习?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人民日报>当然好,去不了能到海外版也行呀.但一开晨会我就被雷倒了,好家伙,密密麻麻竟然坐了五六十个实习生呢!这么多人都是来实习的吗?有这么多机会给各位吗?有那么多稿子可以写吗?写出来能够登得出去吗?  相似文献   

6.
刘万永 《青年记者》2012,(22):42-44
最苦闷的日子 稿子第二次被退回来的时候,我都快崩溃了.更让我沮丧的是,编辑杜涌涛语重心长地说:"要放下架子,不要认为自己是成熟的记者了……" 稿子有问题吗?没有呀!那就再补充、修改. 这是我当记者6年来遭遇的最大"挫折".以前,自己的稿子基本上一遍通过,部门版面头条、头版头条,对我来说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怎么一篇3000字的人物稿,写得会这么痛苦?  相似文献   

7.
《军事记者》2005,(10):72-72
△就算我的写作没什么长进,可毕竟有了一套宝贵的函授教材呀!就算我的稿件变不成铅字,可我有一个充实而有了些见识的大脑呀!就算现在没成绩,可不等于将来没希望呀,就算我像蜗牛一样笨,可我没有停顿在起跑线上,并用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向前迈进的呀!参加函授,我无怨无悔!学员柳义凯△函授学习使我对新闻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我的新闻写作中,虽然谈不上有多大进步,但我坚信,只要坚持和不懈努力,就一定会提高和收获的。现在的我,信心百倍,从零的起点出发,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梦想。通过一段时间的看书学习,我试着写了点东西,鼓起勇气,给老师寄过…  相似文献   

8.
一位红四方面军的老将军-徐向前部下的参谋,向笔者饶有兴趣地叙述徐向前的军事指挥艺术,忽然兴奋地说:"你们晓得吗?大别山红军是有飞机的呀,徐帅是第一个指挥空军的元帅!" "飞机?红军自己的空军?"笔者听后愕然.  相似文献   

9.
我上小学的时候,不幸遇到一个对我很有成见的老师。自习课,小组长抄讲话同学的名字,其中有我,我不服气——明明我睡了一节课,哪儿有讲话——找老师论理,老师一翻白眼,冷冷地说:“班上这么多同学,为什么就抄你名字,不抄其他同学名字呀?说明你即使这一次没讲话,以前也讲过!”  相似文献   

10.
接到邀请 2006年12月11日中午,我刚一打开手机,便收到一条短信息:"魏老师,您好!我是凤凰卫视的记者徐艳,我们想请您来作一期关于"房价成本该不该公开"的节目,您能接受我们的邀请吗?"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网络不知不觉已渗透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见面的那句“吃饭了吗?”已几乎风化成了化石。街头巷尾碰上一个熟人.不无时髦地给他来一句“这是我的E-mail,请多联系;这是我的QQ.随时呼我”。这就是网络时代!要是交上了一个远在天涯海角的朋友.那就索性给他来一张网络名片,让网络时代真真地酷到底吧!  相似文献   

12.
1947年1月的一天,曹禺的学生罗艺,来拜见老师时,一进门就脸色铁青,似乎与别人吵过架才来,拿眼瞪着曹禺,喘了一番粗气,冲曹禺发牢骚似的说:"老师,我非常敬重你,像您这样的名士,偶尔做了件不光彩的事也没什么了不起.可你要安抚好那女人,别让她搅得满城风雨,让我们这些学生也难堪呀!"  相似文献   

13.
幸福     
一位年轻的少妇,站在新任某市档案局副局长刘天宇的办公室门口,神情显得异常的沮丧与尴尬.迟疑了好大一会儿,才表情极为不自然地问道:"刘,刘局长,我……,我想参加档案专业大专自考班!行吗?……?"正在埋头批阅文件的刘天宇,听到有人在叫他,赶忙抬起头来."啊!原来是你呀!欢迎!欢迎!"让他大吃一惊的是,来人他曾经那样熟悉."你不是在银行储蓄所工作吗?与档案专业可是风马牛不相及哪!……"听到刘天宇如是说,少妇脸上的表情更加不自然了:"不!我已经从储蓄所调到分行机关喽!如今在办公室从事档案工作……""那敢情好呀!想不到咱们成了同行喽!……"刘天宇的态度无疑是诚恳的.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没待他把话说完,那少妇更觉得无地自容了!  相似文献   

14.
巴菲特教会世人的是,当一个公司的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时,它的问题肯定远远不止暴露出来的这些。他曾说:"在我小的时候,我母亲告诉我:如果你看见厨房里有一只蟑螂,那里面肯定不止一只!"今天世人正在以这句话的理念来围观伯克希尔的蟑螂  相似文献   

15.
我打理不了博客、微博,使用电脑,手机都不太熟练.但我不认为自己落后,因为咱只看微博精品--来自报纸的"微言大义"、"微博转吧"等变成铅字的精品.以我的阅读体会,一天能读到一条让我既有新知,又有新悟的微博,这一天就过得天高云淡,神清气失.不信,咱们一起欣赏几条: 先看极具社会责任感的杨澜:"今天听到一条新闻说河南某大学本科设'新闻发言人'专业,不禁大呼如今大学的学术设置越来越像职业培训班啦!请问哪个政府部门或企业、机构会聘用大学毕业生做新闻发言人?你以为这是在培养播音员吗?现在大学设立学院、系、学科好像很随意,不尊重学术体系和规范.  相似文献   

16.
我十分憎恨地主,憎恨资本家,憎恨一切卖国军阀;我真诚的爱我阶级兄弟,爱我们的党,爱我中华民族.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不希罕闲逸,宁愿一天做十六点钟工的劳苦!不希罕富裕,宁愿困穷!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  相似文献   

17.
甲与乙,久别偶遇,寒暄数语后,甲问乙:"你孩子学习好吗?"乙答:"不好。"两个字,噎得甲说不出话来。更让甲心碎的是,乙作为微博控,当天就愤愤发微博道:"我终于拉下面子,勇敢地说了‘不好’……什么时候,中国人能不再关心别人家孩子的学习,我们孩子成长的环境可能就不至于这么变态了。"甲揪着我,吐槽吐得气急败坏:"我多有病呀我关心别人家孩子的学习!我连她孩子是男是女都不记得了!我不就是没话  相似文献   

18.
种子定律     
小时候,抬头看一棵苹果树,上面硕果累累,或许能有500个呢。切开一只苹果,发现里面有10粒种子,心想,一棵树该有多少粒种子呀!我不禁问自己,如果一棵树有这么多种子,那不是用不了多久整个世界就全都布满了苹果树了吗?  相似文献   

19.
1959年1月到9月,我在“密云水库报”做了九个月记者。在那些日子里,我一面采写,一面劳动,个人的生活,工作和采访对象——二十万水库建设者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我在思想锻炼和采访写作方面。都有不少收获。这里记下的是一点感受。首先碰到的问题我第一次到工地采访,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深夜。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当时,我心里想:这真是艰苦劳动,怎么干活呢!一层砂子一层雪,狂风卷着砂子打在脸上,眼睛都睁不开呀!我正在想着,听到那边的民工在呼喊:“老天爷给咱们开了电扇,多凉快呀!要不咱们得满头大汗。”“小车一溜烟,不怕风雪天。”他们干得好欢哪!居然有人光着背穿着短裤拉起车来。这时侯,我又在想,同是在水库工地遇见风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矿灯充电工,业余时间爱写作。多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新闻知识》不仅是我的启蒙老师,更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是1987年开始学习新闻写作的,刚开始写新闻报道时,和广大初学者一样,一味追求稿件数量,不懂得稿件的质量,认为“万箭齐发,必有一中”,抱着打彩碰运气,整日地写呀,写呀!结果,一年采写了上百篇稿件,大都石沉大海。偶然有个“豆腐块”发表,也是经过编辑精心修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