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依据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正在制定中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可作如下预测:试题的格局同2002年大体一样;但是会适当回应“新大纲”和“课标”。  相似文献   

2.
依据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笔者认为,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的格局将与2002年大体一样,但是会适当回应“新大纲”和“课程标准”。第一大题——语言基础知识题,其中的六个小题一个也不会少,每小题3分,共18分。高校反映“当前大学新生的语言基础知识状况不尽如人意”,如果不考此项内容,中学教学就不会重视,今后大学新生的语言基础知识状况仍然不会改变。另外,从教育部考试中心2002年11月在湖北召开的“全国高考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考试》2007,(1)
高考新要求GAORAOKINYAOQIU语音和汉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高考必考内容。教育部2003年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切实提高语文素养”。从基础夯实的角度指明了方向。警示我们:要十分重视“语音和汉字”的复习与把握。  相似文献   

4.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音、字形、词语、标点、修辞、病句等,这个部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历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必备内容”。既是高考的重点,也是学生答题的难点,可以说,在考试中,基础知识的得分率是最低的,基础知识得分高,语文总分绝不会低。那么,如何在第一轮高考语文复习中突破这个难点?我们通过研究实验,总结出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20 03年高考是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逐步推出的背景下进行的,因而受到格外关注。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总体是成功的,本文拟对本次试卷的命题走势作一番解读。一、突出一个“变”字稳中求变是语文命题恪守的原则之一。应该说,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变化的力度还相当大。1.试卷风格的改变。2003年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今年秋季,全国将在起始年级推广使用人教社编写的“高中语文试验课本”及“高中语文实验课本”两套教材。也就是说 2000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新生要使用新教材。在此之前,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 (以下简称“新大纲” )。这是教育部在新世纪面向全国范围推出的第一套改革幅度较大的大纲和教材,它无疑将给相对沉闷的高中语文教学带来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新大纲”是在 1996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重新修订的。和过去的大纲相比 (包括 1990年下发的“全日制中学语…  相似文献   

7.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一大题考查的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有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现代汉语的字形、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恰当使用词语(包括成语),以及辨析病句等能力。下面分别对各小题作一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文章以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为例,重点从“《课标》解读、典例分析、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对全国高考语文命题导向与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9.
现在,语文教师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是:1999年高考这一“枪”又该怎么“打”?换言之,1999年高考语文试题又有些什么新变化?我们要预测1999年高考试题的变化,就要先把1998年的高考试题与前10年的试题作一番比较分析,描绘出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正>新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阅读模块命题越来越灵活、开放,“刷题”已经不再是应考的法宝,越来越多的高中语文教师开始青睐群文阅读教学,把其作为高考语文应考的“新法宝”。一、群文阅读的重要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要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群文阅读教学的出现丰富了阅读教学的形态,能够改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提高阅读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2003年高考语文在2002年调整的基础上又做了微调:第一大题中,减少了一道理解词语的题增加了一道运用句子的题(第6题);第二大题中,将过去考查“筛选信息”变更为“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第8题);第三大题文言文阅  相似文献   

12.
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在“表达应用”考点上作了一个较大的调整,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变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熟语”考查题明确地列入高考考试范围。在2004年高考语文卷中,“熟语”考查题的题型设置相对其它考点而言,显得较为单一,估计在2005年的高考当中,题型设置将会趋向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新高考改革中的重点学科,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高考对高中语文提出的全新要求。本文主要通过论述高中语文新高考的定位和价值取向,并且分析了新高考形势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对新高考下高中语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并且探讨了新高考下核心素养培养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尽管三年后高考语文命题会有一定的改变,但通过近年来语文试题改革的趋势可以看出其变化发展的端倪,还可以通过高中语文新教材提供给我们的大量信息来分析2004年的高考走势,因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是高中语文教师指导复习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下面我从近年语文高考的发展趋势及新教材新《大纲》提供的信息等方面谈谈对2004年高考语文复习的思考。 一、近年来高考语文命题发展趋势及走向 近年来经过语文命题专家们的不懈努力,高考语文试题的科学化程度得到了不断提高。一是试题的难易程度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近三年来,不…  相似文献   

15.
继2000年9月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在全国范围内启用之后,今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对该套教材又作了较大的调整。今年新调整的高中语文教材(以下简称“2003版教材”)较2000年版高中语文教材(以下简称“2000版教材”),有了许多改进,2003版教材把语文教育应具有的人文精神又推进了一步。整合东西方人文精神的精髓,我们可梳理出两点主要内涵:第一是对人、人性、人的价值的认可和尊重;第二是人应当具有理性。下面我们试扣住人文精神的这两个基本内涵,从课文取舍的视角来观照2003版教材的人文精神。尊重人性就是赋予语文教育更多的生活意义和…  相似文献   

16.
白汉国 《甘肃教育》2022,(13):75-77
2021年9月1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称,甘肃已于2021年秋季学期启动新高考改革。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将在2024年迎来“新高考”。新高考背景下,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行“3+1+2”模式,“3”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为统一高考科目;“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即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一门,“2”即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两门。新高考模式的转变,主要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做出的重大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着眼于学生学科成绩的提升,忽略了学生整体素养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虽然成绩较好,但是综合素养相对较差。为了改善传统教育的现状和弊端,就必须从课堂教学改起。文章将借助课堂教学实践,探析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日益受到重视。高中语文教学新大纲要求强化文学鉴赏的教学,新编高中语文教材(试用本)增加了文学鉴赏的比重,近年高考逐渐增大文学鉴赏题的分值,这些都是具体印证。为了配合教学和应试的双重需要,本刊将于2000年2月(第3、4期合刊)推出“文学鉴赏”专号,集中介绍鉴赏知识和鉴赏方法,分类训练鉴赏能力。这里编发的“古代诗歌”一稿,便是选自该专号“诗歌鉴赏”板块中的第一节,敬请关注。限于版面,该稿“鉴赏训练”部分被删节。  相似文献   

18.
新高考制度打破了传统高考制度下以知识和成绩为主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对学生开展多元化评价,对学生的多元发展起到了相应的引导作用,这既是对传统高考的新突破,又是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新挑战。作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且作文部分在语文高考中占有较高的分值,因此受到师生重视。随着新高考制度的实行,教师应当主动转变作文教学观念,将核心素养作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导向,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观察能力。对此,本文从新高考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新要求出发,结合现阶段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建议,希望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准确把握新高考的要求,优化作文教学活动,提升语文作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全国高考已经尘埃落定,新一届高三的师生们又在冲击2004年高考的征途中厉兵秣马。然而,针对已经成为历史的2003年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许许多多的教师以及其他语文工作者还是给予了太多太多的关注,近一段时间投往编辑部的关于2003年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的几千份稿子便是明证。为了从今年的语文试题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洞察命题者的新思路,分析明年命题的新走向,也为了给来年的高考命题组反应一些广大教师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从大量来稿中撷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分“献疑篇”、“礼赞篇”、“对比篇”、“启示篇”辑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将是江苏地理高考新方案实施的第一年。江苏2008年普通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与2003年-2007年江苏地理“3+2”考试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