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题在△ABC中,点F在AB上(不含点A、B),点E在AC上(不含点A、C),FE∥BC ,BE与CF交于点、G。  相似文献   

2.
1 问题的提出 1640年,费尔马提出如下问题:“在平面上给出A、B、C三点,求一点P使距离和PA+PB+PC达到最小。”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费尔马问题”。特别地,点A、B、C三点不共线时,使PA+PB+PC最小的点P称为△ABC的费尔马点。  相似文献   

3.
当演唱者从演唱自然声区的音转换到高声区的音时,发声就会感到不顺畅,声音突然变得纤细,音色发暗,或者声音不容易发出来,常常会因控制不良而出现破音,有的高音根本上不去,好像遇到一个“沟坎”。这种现象在声乐教学中称它为“换声点”。“换声点”大部分人都会遇上,那么解决方法有:  1.将“换声点”前移  在练习中可以采取提前改变发声器官的组合状态。有的人能无异样地从中央C往上唱到c2,那么便可以从d2开始,调整其发声操作方法,也就是将“换声点”前移,来达到“换声点”以后的声音统一。比如:中声区向高声区转换,自然…  相似文献   

4.
现在看来,最适宜于普通教师干且举国上下干得最为热乎的大概就要数“有偿家教”了。其实“家教”本不为过(在全民重视教育的今天,这几乎要发展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了),但一旦与“钱”字沾上边,成为“有偿”,便一下子吸引了公众的眼球,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电工下班后帮你修个灯、接个线收你点小费,没人说他是“有偿修理”:司机半途上载点货、拉点“黄鱼”,挣点额外收入,也没人谴责他是在“有偿运载”;甚至某位官员利用权力之便帮你打个电话、递张条子解决了你的一个难题后收你点烟酒乃至银子,你非但不会指责他在搞“有偿服务”,反会感激涕零……  相似文献   

5.
题(199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第6题)已知点A(1+2),过点(5,-2)的直线与抛物线y^2=4x交于另外两点B、C,那么△ABC是( )  相似文献   

6.
“散点透视”是中国画透视现象的代名词。“散点透视”是由西方透视学引申出来的概念。它在“焦点透视”的影响下提出,以“焦点透视”为参照系,它既不符合中国传统的观察方法与中国画的实际,同时也无法摆脱“焦点透视”给中国画带来的困惑。它是在文化视点上以西评中的错位套用。“散点透视”不是中国画的透视方法。  相似文献   

7.
学欣赏中的理与情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学欣赏全过程分为由理入境、由境生情两部分。欣赏一开始就带有理性,理性决定欣赏的兴奋点和直觉点,理性引导读将作品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综合地进行各种意象相加。不同的读有不同直觉点和兴奋点,在欣赏中会产生不同的情感震动。理智对情感的控制及理智对情感的顺应是欣赏中理与情统一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如何领会“函数在点连续”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尤其是如何判定函数在不连续或是找出的间断点,笔者对此做了小节。  相似文献   

9.
陆佩红 《生物学教学》2005,30(11):47-49
德波洛的“注意滑过”说认为:从A处到B处,驾车者常常因为车速过快而忽视了路旁还有一个C点(尽管C点有一条更好的路通向B),从A到B的路越顺畅,C点被忽略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是注意的滑过现象。事实上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往往将实验过程、步骤、方法设置得面面俱到,自然顺畅,实验的原料、器材一应俱全,学生无需多加思索,按照预设的过程即可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0.
刘成章 《教书育人》2009,(12):67-68
近年米,我校按ISO9001标准要求,建立了规范化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实施校园“JIT”管理(即即时制管理),收到了“方法、措施每次改进一点点,工作、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诞生于十九世纪初的艺术歌曲,既有它悠久的发展历史,又有它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本对于艺术歌曲的内涵、发展过程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被三等分的张角"存在条件及求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的是这样一个问题:若线段AB上给出两点M、N,在AB外是否存在一点P,使P点对线段AB的张角(∠APB)被PM、PN三等分?能用尺规作图法求出P点吗?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笔者经过研究,得到了一个较为完满的结果,现介绍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证明不等式的过程,说穿了,就是对不等式的左右两边或条件与结论进行代数变形和化归,然后作一系列恰到好处的“放”或“缩”的过程.有些不等式只要放这么一点点或者缩那么一点点,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要想学会对不等式进行合理的“放”或“缩”,首先应熟悉“放”或“‘缩”一些基本途径,这是一个基本功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14.
例1 如图1所示,P、Q是两个电荷量相等的正的点电荷,它们连线的中点是O,A、B是PQ中垂线上的两点,OA〈OB,用EA、EB、φA、φB分别表示A、B两点的场强和电势,则( ).  相似文献   

15.
邵林勇 《现代语文》2007,(9):121-121,120
我国古代诗歌气象恢弘,姿态横生,蕴藉隽永,余味无穷,其名句更是皇冠上的明珠,璀璨夺目。名句也离不了意象,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如果说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则是构成这座建筑的一些砖石。构成意象的单位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看,可以是“点”,也可以是“面”,但最基本的是“点”。现就古代诗歌名句中的“点”化艺术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两点A、B,将它们连上线段,是“连接AB”呢还是“连结AB”呢?笔在听课和组织阅卷中发现分别用这两个词的师生各占一定的比例,那么到底是用“连接”呢?还是“连结”呢?  相似文献   

17.
九年级(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华东师大版)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圆”两部分,课后练习中对过四点能否画圆的问题进行了延伸.笔者在第一个班级讲授这部分内容时直接利用了教材中箭射靶的例子进行情景引入,成功地讲解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但学生对随后的“三点确定圆”似乎很难理解,一碰到四边形,更变得很生疏,教学经验告诉自己这堂课的效果不理想.课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更好的教法来处理这部分内容.初步的想法是把前后的几部分内容整合在一个主题下展开.经过仔细思考和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18.
武敏 《青海师专学报》2006,26(2):122-124
“高分低能,哑巴英语,学用脱节”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该文借助对“输入假设”和“输出假设”的研究,从语言可理解输入和输出的角度,指出提高输入质量,使输入和输出并重是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的关键,并进而提出该理论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所谓“后进生”就是课上不守纪律,成绩不理想,不思进取的学生。他们是课堂教学的“弱势群体”,易受老师的冷落和同学的孤立。如果不慎重对待后进生,他们往往对班级的安定构成威胁,成为班级破坏的“导火索”。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提升他们的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转化后进生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点”字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给出等差数列的三个公式.由于这三个公式结构形式酷似解析几何中的定比分点公式,姑且称之为等差数列的“定比分点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