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2-2018年内蒙古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结果,分析内蒙古教育公平程度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内蒙古2002-2018年人口受教育水平逐年升高,教育基尼系数持续下降,总体教育公平程度越来越高,且处于比较公平的阶段.城与城(乡与乡)之间人均受教育年限差距缩小,城乡间人均受教育年限差距有所增大,城乡教育...  相似文献   

2.
区域间教育得以协调发展是实现教育公正与平等原则一个重要体现,而我国省际教育的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影响区域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采用"经济收敛"的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城市教育省际差距及其收敛的情况。研究结果说明:在2005年实行教育投入体制改革后,从2005到2012年,各省份城市的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教育公平程度改善;各地区之间的城市教育发展水平差距和教育公平差异也开始缩小。省际教育发展差异受各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影响较大;而教育公平的省际差异则主要源于各省份原有教育公平程度,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统计并核算出2005-2012年除港澳台外我国31省份各城市的平均教育年限与教育基尼系数可以看出,教育发展省际差异与教育公平省际差异均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教育发展省际差异有β收敛的趋势,而教育公平省际差异没有β收敛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2011-2020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利用GMM方法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由东部→西部→中部依次降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教育公平程度相近,西部地区呈现出较大的教育不平等;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的教育公平,收入再分配效应和市场化效应是关键的作用机制。数字经济发展对教育公平的积极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和教育公平程度较低的地区中更明显,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的特征。未来,我国要打造数字经济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加快关键数字技术突破;利用数字经济的积极效应,推进区域教育水平协调发展;发挥市场化效应,提升农村居民创业活跃度,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4.
对比四个教育现代化指标的区域分布后,认为东部地区的教育现代化程度高,西部与东、中部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进一步用泰尔指数对其区域差异进行估量,发现东部各省区间的差异最大,但趋于收敛;西部差异较大,虽有缩小迹象,但速度较慢,教育经费的省际差距不断扩大;中部省区间差异小且总体下降,教育经费的省际差距也呈扩大态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基尼系数对中国学校教育差距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学校教育获得结果入手。引入基尼系数测算了中国的教育基尼系数。利用面板(Panel)数据通过固定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中国各地区教育拓展中的差距状况和变化趋势。得出结论为中国各地区的教育差距一直以来呈下降趋势,教育在地区问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教育发达的地区教育差距更小。在教育差距下降的同时伴随着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教育上的性别差别也在这一过程中趋于缩小。但却愈来愈成为影响教育差距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教育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部分,其均等化水平的提升对于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平均受教育年限及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基尼系数,并对其进行城乡分解发现,1993—2020年间,全国教育服务整体较均等,基尼系数在0.158—0.318间波动,1998年以来城乡教育服务始终向更均等的方向发展;全国平均受教育年限上升,占比最大的受教育人口文化程度从小学升至初中;农村地区组内均等化程度最高,为全国教育服务均等化的进步作出最大贡献,但仍是较低水平上的均衡;教育服务的城乡差异大,且差异呈扩大趋势,城市、镇地区组内差异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
在测算中国30个省份1996-2009年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教育基尼系数的基础上,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以及DOLS等方法分析了教育扩展对教育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中国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稳步提高,教育基尼系数则呈现下降趋势.另外,无论在全国范围还是在东、中、西部地区,教育扩展和教育不平等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负相关关系,教育扩展显著地改善了教育不平等状况.因此,提高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0-2011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和1995-2006年高等教育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对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影响的长期效果进行动态估计,研究发现:东部发达地区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对收入分配均等化具有显著作用,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总体上扩大了居民收入的差距。因此,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缩小东部发达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政策选择,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则应公平分配公共高等教育资源,切实提高高职高专的教育质量,并将财政投入重点放在基础教育上,这有助于缩小该地区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我国除西部地区外,教育经费与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总体上一致,均呈缩小态势。地区经济差距仍是我国地区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但教育投入差距较小。西部各省区经费投入的差距有所缩小,但地区经济的差距却不断扩大。东部恰好相反,经费差距大,经济差距明显缩小。中部的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最小。对比财政与非财政的教育经费,发现后者的区域非均衡性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我国教育中的性别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男女平等国策的实施,女性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多,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教育上的性别差距大大缩小。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基本实现了教育的性别公平;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男女两性平均受教育程度日益接近,但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性别差距仍然存在,它将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城乡、地区差距的缩小而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缩小教育上的性别差距是必要的,但是,试图消除教育中的性别差异则是徒劳的。加快发展妇女教育,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妇女的受教育水平,是教育界、妇女界乃至全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11.
西部高等教育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角色,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文章通过运用AHP-TOPSIS-Tobit模型对2011—2020年全国和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时间趋势上,全国和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态势,西部地区增长率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空间差异上,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表现为四川、陕西发展水平较好,重庆次之;离散程度上,东部和中部地区不断缩小,而西部地区呈扩大趋势;影响因素上,外部因素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均未产生显著影响,内部因素的师资力量、教育经费、科研投入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为此,应以陕西、四川为战略基点,打造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鼓励西部高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选取2015—2020年省级及市级数据,采用熵值法赋权指标变量,测算河南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对两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使用核密度估计法从全省和区域视角分析河南两业融合发展的动态演化过程与区域差异。从全省层面看,河南已步入工业化后期,但两业融合度总体水平较低,尚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发展速度缓慢;分区域看,河南中部和南部处于“中级协调”阶段,东部、西部和北部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区域间差异明显,两级分化趋势虽逐年缩小但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基尼系数的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较为经典的分析框架,并把教育基尼系数作为教育公平程度的量化指标,分析我国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各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现状.结果表明:使用省内校际数据获得的各教育阶段教育基尼系数均远大于省际数据;各指标呈现出"办学条件不公平>教育经费不公平>师资不公平"的现象,而教育经费指标呈现出"预算内公用经费不公平>公用经费不公平>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不公平>教育事业费不公平"的排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测算2001-2008年我国(不包括港澳台)31个省(市)农村平均教育年限和教育基尼系数的基础上,借鉴经济收敛方法分析农村教育省际差距及其收敛速度,同时评析2001年后实行的以县为主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改革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2001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后,各省的农村教育水平和教育平等状况明显改善,农村教育省际差距趋于收敛;但在农村教育发展的省际差距减少的同时,教育公平的省际差距的收敛速度在下降;以县为主的教育投入体制改革产生的弊端转而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提供学历补偿教育、缓解社会教育供给矛盾、促进教育平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对我国教育平等的影响究竟如何,还缺乏从实证视角给予科学论证。采用教育基尼系数来衡量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对教育平等的影响,是一个新颖且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视角。为此,以近20年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各类数据为基础,采用教育基尼系数作为教育平等的刻画指标进行的多维测算表明:截至2020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使得我国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0.2274年;同时为86.56%的高考落榜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截至2020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使教育基尼系数增加了0.013。长期来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带来的教育基尼系数的变化值随时间呈“倒U”型,随着我国平均受教育年限的不断提高,其带来的教育基尼系数的变化值在达到“倒U”型的顶峰之后将不断变小。这表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长期有助于降低我国的教育基尼系数,并促进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特殊教育财政投入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投入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文章选取2007-2018年全国各省市生均特殊教育经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agum基尼系数等衡量指标,分别就地区生均特殊教育经费投入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差异及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生均特殊教育经费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东部高、中西部低"的非均衡特征,地区内部差异大小表现为西部地区内部差异高于东部、东部高于中部的分布特征,且省域间差异是整体差异的首要来源。因此,我国在"十四五"期间需要合理规划特殊教育经费发展格局,通过提升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经费投入等措施,在促进特殊教育事业整体均衡发展的同时,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实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地级市人均财政性教育支出构建省级教育基尼系数衡量教育横向公平,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教育公平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别以夜间灯光亮度和性别间教育差异作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公平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教育公平程度和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呈倒U型关系,以地区生产总值为因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当教育基尼系数为0.236时,教育公平程度对省域经济发展最为有利;以夜间灯光亮度为因变量的模型,教育基尼系数的最优值为0.288。研究还显示,教育公平对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基于此,各省政府应统筹安排地区间教育财政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对于地市间教育投入差异较大的省份,应通过转移支付、政策支持等方式缩小地区间的教育财政投入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1999-2007年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地区间教育发展进行了α收敛和β收敛检验。研究表明,全国范围内以及东部地区各省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中、西部地区各省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经过小幅波动后趋于缩小,两个地区的教育发展呈α收敛趋势。β收敛检验表明,无论是全国范围内,还是东、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教育公平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受教育机会不均衡的问题相当突出. 从宏观上看,一是教育投入在城乡之间,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差距巨大.义务教育城乡之间预算内生均事业费支出和公用支出差异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3—2010年四个高等教育信息化指标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软硬件资源建设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高校信息化资源配置的总体差距在逐渐缩小,但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差距有增大趋势,东部发展领先,西部发展速度较快,部分指标赶超中部。进一步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投入、信息化发展的区位选择以及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对高等教育信息化软硬件资源建设的影响。最后对缩小高等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差异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