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体育社团:社会支持与社会压力的缓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耿敬 《体育科研》2008,29(1):59-62
社会压力的缓解和释放时需要各种社会支持系统给予帮助的。体育社团的活动不仅可以通过各种运动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理应激反应、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缓解社会压力,而且作为一种社会子系统,它可能是在政府、市场等社会支持主体日益弱化以后,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
在回顾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对体育运动领域中行为程序研究进行全面的阐述.行为程序包括动作行为和认知或心理两个方面的内容;行为程序作用理论机制包括图式理论、运动技能学习阶段理论、定势假说和心理演练;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运动技能学习和运动竞赛领域;影响行为程序效果的变量包括技能水平、性别和行为程序的时间节律.从实践的角度,认为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应当重视行为程序,应用行为程序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从研究的角度,认为国内研究者应加大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速,为确保产业的高效运转,管理人员是否体验到较低的工作压力水平,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和良好的身心健康状况至关重要。以中国香港体育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Godin休闲运动问卷,职业压力量表-2和身心健康认知量表对343名体育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体育管理人员严重缺乏体育运动,工作压力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总体身心健康状况和工作满意度较好。工作压力对于管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呈现负面影响,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有直接影响,支持应对策略在压力与健康之间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因此,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和学习使用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体育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改善身心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随迁子女的体育运动与城市适应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围绕"体育涉入""运动心理资本"和"城市适应"3组核心概念对356名随迁子女进行了社会调查,建构了变量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共变关系和中介效应的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涉入""运动心理资本"和"城市适应"3组概念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其中,"体育涉入"对"运动心理资本"的显著性路径系数是0.58,"运动心理资本"对"城市适应"的显著性路径系数是0.57,"体育涉入"对"城市适应"的显著性路径系数是0.30,"运动心理资本"对"体育涉入"和"城市适应"的中介率是0.52。研究结论:(1)随迁子女的"体育涉入"正向影响"运动心理资本","体育涉入"的自我表现、生活中心性和吸引力的3维度结构,以及"运动心理资本"的乐观、希望感、自我效能和韧性4维度结构得以验证;(2)随迁子女的"运动心理资本"正向影响"城市适应","城市适应"的行为适应和城市认同2维度结构得以验证;(3)"体育涉入"正向影响"城市适应";(4)结构模型的共变关系中,"运动心理资本"在"体育涉入"和"城市适应"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随迁子女的"运动心理资本"解释了"体育涉入"可以促进"城市适应"的心理机制,为体育运动促进随迁子女的城市适应提供了一种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究体育锻炼与抑郁症的关系.作为促进健康的直接手段,体育锻炼是一种能有效预防、减缓及治疗抑郁症的方式.体育锻炼抑制抑郁症的可能机制有内啡肽假说、单胺假说、任务掌握假说.具有抑郁情绪或已经发展为抑郁症的人群,应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一周保持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3-5次,每次锻炼时间保持40min-90min.未来研究需关注体育锻炼和抑郁症减缓的剂量效应,发挥体育锻炼和其他健康资源(心理韧性、自尊、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等)的交互作用对抑郁症的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6.
运动技能内隐性学习的"痕迹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运动技能内隐性学习的研究已有多年.但是对于运动技能内隐性学习的发生机制并没有给出相应合理的解释.以"痕迹假说"进行分析与讨论,认为:运动技能内隐性学习不应该与运动技能学习自动化混为一谈,两者是平行关系,一个用"痕迹假说"来解释,一个用"动作链"来解释.  相似文献   

7.
大众锻炼领域心理学研究的演进(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国际锻炼心理学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回顾。重点分析了身体锻炼与焦虑、抑郁研究领域的研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身体锻炼与缓解焦虑显著相关,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的缓解效应,效果量从小到中不等。分析了期待假说、暂停或分心假说、心血管健康假说及体温假说等身体锻炼缓解焦虑的机制。研究还表明,身体锻炼与抑郁的显著降低有关,分析了5-羟色胺假说、去甲肾上腺假说等身体锻炼抗抑郁效果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受新冠疫情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经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在面对社会竞争以及复杂环境压力时很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大量研究表明,进行规律性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肌肉质量和力量,进而缓解和改善抑郁症状,有益于身心健康。本文对以往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以便了解肌肉力量与抑郁症的关系及肌肉力量防治抑郁症的可能机制,为运动干预抑郁症的研究提供新思路。研究结果:通过体育运动促进肌肉健康可能是对抗抑郁的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体育师友》2019,(3):19-21
体育教学理论是体育科研的基础领域,但体育教学中运动项目教学的逻辑顺序存在误区。以"运动重演假说"进行分析和讨论,认为:体育教学不应该与运动技能学习混为一谈,两者分属不同领域,一个用"运动重演假说"来解释,一个用"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缓解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压力为目的,采用样本调查、查阅文献、统计分析与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全面、系统的调查,充分阐述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的压力状况,深入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与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缓解其工作压力的相应对策:高校体育教师应学会识别各种压力,并对各种压力作出正确的反应,同时高校应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积极规划并促进体育教师的职业成长,以构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张昕 《体育世界》2009,(12):92-9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有助于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从运动中获得的良好心理效应可与标准的心理疗法效应相媲美,因此,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预防心理疾病,对有轻度及中度情绪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运动能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并提出了体育运动引导大学生个性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兴趣、情绪、意志、注意力等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
《湖北体育科技》2020,(10):874-877
社会与文化是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重要维度和题中应有之义。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社会与文化之维已然迟到,但不能缺位。从社会文化变量、文化运动心理学和后现代社会学与文化角度,对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相关研究进行学理上的批判;在经验上介绍该主题纳入社会与文化视阈的思路和研究。讨论纳入社会与文化维度后对理解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机制的启示。探讨该主题研究在临床实践领域突显文化意识和文化胜任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衰老性肌萎缩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运动作为积极有效的防治方式,其作用机制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从衰老性肌萎缩发生的本质和对不同类型肌纤维的作用差异入手,探讨有氧运动、抗阻训练、高强度间歇运动和自主转轮等不同方式运动改善肌萎缩的可能分子机制。其中,mTOR、TGF-β/Smad信号通路和内质网应激途径等参与骨骼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过程,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自噬-溶酶体系统、细胞凋亡、细胞焦亡/炎症、氧化应激/铁死亡等途径参与骨骼肌蛋白质分解的促进过程。运动可通过上述信号通路调节蛋白质的合成分解代谢,从而缓解衰老性肌萎缩的进程,为运动缓解衰老性肌萎缩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体育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体育运动的形式达到心理转化的目的,促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改善,引导大学生去体验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学会将激烈的情绪反应释放到运动中去.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和常规统计处理,为研究提供论据.主要结果和结论:大学生心理问题与是否参与体育活动密切相关,运动对调节心理失常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建议:利用有助于大学生接受的运动形式,使其在快乐的活动中释放内心的郁积、缓解情绪、调节心理.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 毛细血管新生是骨骼肌在组织水平上适应低氧、维持和提高机能的重要机制之一。低氧和/或运动能否促进毛细血管增生,目前有关数据并不丰富且研究结论也很不一致,且急性低氧运动对毛细血管新生作用的报道极罕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公认的最重要的靶器官上的促血管增生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HIF - 1)作为核心转录因子和低氧反应应答的共同路径,可能调控了低氧时VEGF的转录表达。急性低氧和/或运动时,毛细血管新生反应和有关转录、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和作用机制如何?为此,笔者建立了大鼠急性低氧力竭运动的动物模型。利用…  相似文献   

16.
教练员心理疲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教练员是体育运动领域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独特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情况,以及复杂的社会角色而要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心理疲劳的现象.通过对有关教练员心理疲劳研究文献的整理,从教练员心理疲劳的概念、教练员心理疲劳的表现、教练员心理疲劳的测量、教练员心理疲劳的前因性变量以及教练员心理疲劳的后果性变量等方面进行了述评,指出教练员心理疲劳的研究应该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跨文化和本土化研究,开展动态多维检测以及综合评价,并探索教练员心理疲劳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科学》2019,(6):37-45
毒品滥用始终危害人类生理及心理健康。近年来,运动干预已逐渐成为治疗毒瘾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筛选出针对毒品成瘾者的临床研究,对不同种类、周期、强度运动对毒品成瘾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目前大多数研究采用长期的中等强度有氧活动即可有效提高毒品戒断成功率,一些短时的急性运动也可有效缓解对毒品的渴求度。同时,运动可有效改善成瘾者情绪、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等多方面生理心理机能。运动戒毒的机制学研究尚浅,目前主流假说认为运动可调节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并改善认知行为中的抑制功能来控制毒瘾。未来研究应规避样本量少、追踪周期短等现有缺陷,并结合受试者锻炼习惯与偏好针对性地设计运动方案,使运动疗法对治疗毒品成瘾性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刍议体育运动中心理健康的研究历程及标准设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体育运动中有关心理健康的研究作了阶段性划分,并对其标准设定从运动心理机能的评估、社会适应和发展状况、自我价值的实现3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9.
社会支持是指来自家庭、亲友和社会其他方面(同学、组织、团体和社区等)对个体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慰籍、关怀、尊重和帮助。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员社会支持的概念、类型、理论模型和作用机制进行了介绍,其中,压力-应对观点是社会支持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观点,它认为社会支持降低了压力性事件对健康的影响。作为一种重要的外界资源,社会支持被认为是帮助运动员这类高压群体成长发展、恢复伤病、获取自信、处理疲劳和提高运动表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法、专家访谈法对学校运动项目依项群进行功能教育分类,分析各项群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素质功能教育上的区别,提出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应根据运动项目、运动规律和教育功能特点及学生的兴趣和满意度出发,积极引导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深化对学校运动项群功能教育的认识,适应学生身心和社会素质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