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探究与探究教学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科学探究可从基本程序和基本精神两方面来理解,二者统一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科学课程的教学若要真实反映科学探究的本来面目,就必须模拟科学探究的“形”,渗透科学探究的“神”,使探究教学与科学探究既“形似”又“神同”。  相似文献   

2.
科学探究虽然已经逐渐成为科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但它在实践中正遭遇着“形”与“神”的分离,如何使“形”“神”合一。重拾科学探究的本真意义呢?这就需要教师真正懂得科学探究的本义。  相似文献   

3.
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提高科学探究质量、达成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关键。教师应该是科学问题的开发者,良好氛围的创造者;“形”、“神”统一的策划者,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者;交流、评价的指导者,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4.
“神六”飞船上共装有56台各种发动机,对飞船进行变轨、轨道维持、姿态控制和着陆反推。这些推力大小不同的发动机,分布在飞船推进舱、轨道舱和返回舱的不同部位,就像飞船的“船桨”,既可控制飞船的轨道、姿态,也可控制飞船的速度。当神六返回时最后工作的发动机是反推火箭,4台反推火箭要在飞船即将落地的一刹那点火,是航天员落地前为飞船所提供的最后一道安全保障。下面就从物理学知识的角度来分析“神六”飞船的变轨运行过程。1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情景“神六”飞船与火箭分离后,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在近地点250km到远地点350km的椭…  相似文献   

5.
80年代,“实在”问题重新引起科学哲学关注。其起因源于EPR.从EPR思想实验到贝尔不等式的实际检验,实现了从一般哲学论争到科学精确检验的转变,这种转变进一步推动了对“量子实在”本性的认识。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及其对“反常事实”的消化,使实在概念更为深化:“隐实在”与“潜实在”;EPR定域实在论的问题;微观实在与宏观实在的差异与统一,实在的感知问题即科学实践在争论中被双方所忽视,乃是一个老问题不断被赋予新形式而一再提出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6.
“掌握科学”教育观对科学的“形而下”追求阻碍了当前高等教育理科课程改革。“理解科学”教育观既包含对科学“形而下”的掌握,又包含对科学“形而上”的领悟,全面地概括了科学作为人类文化的应有之义,体现了科学及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从“掌握科学”教育观到“理解科学”教育观的变革是深化高等教育理科课程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科学政治化”与“政治科学化”在社会的发展中互动,作为科学工作者更应该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全面审视和解析科学与政治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用以指导科研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8.
图说     
胡来的“神题”只会折腾孩子据报道,在郑州市区民办初中近日举办的“小升初”测评中,有被网友评为“最奇葩”的“病狗题”。“神题”一再粉墨登场的原因之一,是部分命题人想通过“神题”拉开考生距离,发掘“尖子生”但这不仅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还会“杀伤”部分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不仅难以达到“思维体操训练”的初衰,还把承担选拔人才重任的考题变成了缺乏科学逻辑的脑筋急转弯。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提示2005年10月17日,我国神舟六号航天飞船胜利返回地球,这表明我国航天事业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神六”返回地球这一事件,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教学资源。“神六”带给学生极大的神秘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近期学生课余讨论的话题就充分表明学生探究“  相似文献   

10.
李哲 《新职教》2000,(3):41-42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础水平和个性发展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江泽民同志在关于“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讲话中指出:“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国家的繁荣强盛”。那么,作为中专教师面临着学生由初中生进入到中专成年教育阶段,应该十分重视素质教育,并切实地把应试教育转  相似文献   

11.
欧洲中世纪并不只是“信仰的时代”,同时也是“理性的时代”。中世纪精神的理性方面集中体现在基督教神学在其神学论辩中对理性方法、自然事物和感觉经验的依赖与利用 ,以及由此确立起来的可认识的自然秩序观。中世纪基督教及其神学没有扼杀哲学反而促进了哲学发展 ,最终促成近代自然哲学和作为近代科学根基的科学理念 ,由此为中世纪开辟了通向近代的道路。神本论而非人本论在根本上更契合科学精神 ,科学与基督教有极大程度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成人教育科学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研究”,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研究课题。毫无疑问,在思考成人教育科学体系以及它的发展之前,首先有必要回答“什么是成人教育科学”这个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几乎在任何文献、著述和资料中,都没能看到有关“成人教育科学”概念的专门讨论及其定义表述。这样就使“成人教育科学”概念分析首先具有了它的创新意义。我们认为,“成人教育科学”隶属于整体的“教育科学”,而“教育科学”概念又是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科学”概念的派生。因此,我们试图从“科学”概念着手,经由对“教育科学”概念的阐述,进而来尝试着推导和阐明术语“成人教育科学”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3.
科学观与科学教育改革:跨学科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科学元勘”诸学科的视角论述了科学观的嬗变及其与科学教育改革的关系。当代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教育学都为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科学观。从国际上看 ,“新”的科学观是当前科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我国科学教育改革也应当对此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欲在实践中彻底解决此问题,就必须在思想认识上实现从科学“不费分文”到“科学价值库”的飞跃。马克思的“不费分文”生产力论,是“科学价值库”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依据。“科学价值库”中的价值存在形式是潜在的,是科研人员所创造的所有剩余价值的总和。实现从科学“不费分文”到科学价值库的认识飞跃,对于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重新认识超额利润的实质、解决“无人工厂”中的价值来源问题、从全新的角度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及理解、贯彻党和国家制定的有关方针政策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你知道现代铁路两条轨道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多少吗?——4英尺8.5英寸。 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奇怪的数据呢?这里面有什么科学的道理吗?其实,这压根儿和科学没关系,倒是和“传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列举了美国60年代的“科学扫盲”、80年代的“2061计划”和90年代“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科学主题,显示了不同年代科学教育内容的范畴和重点。美国科学教育内容变化的同时,所强调的科学教学的重点也作了调整。  相似文献   

17.
例1 近似数1.0×10~5精确到哪一位?有几个有效数字? 错解:1.0×10~5精确到十分位.1.0×10~5=100000,有六个有效数字,分别是:1,0,0,0,0, 0. 分析与解:在判断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时,应先展开,再判断,如本题 先将1.0×10~5展开,然后看“1.0”中的0在展开中是哪一位.因1.0×10~5=100000,“1.0”中的0 在万位上,所以1.0×10~5精确到万位.对于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 a×10~n,a 有几个有效数字,就 是 a×10~n 有几个有效数字.如:1.0×10~5,只看1.0即可知近似数1.0×10~5有两个有效数字1,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以来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间政治经济竞争的加剧 ,世界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国际科学教育界发生了重大变革。“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教育是近年来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 ,已成为当今国际理科教学改革的潮流和热点。STS教育思想自 80年代末、90年代初介绍到我国以来 ,已逐步为人们所接受。 STS教育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价值。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从应试教育模式转到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轨道上来 ,把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 ,以加强化学…  相似文献   

19.
王晶 《山东教育》2010,(9):54-54
在很多地方很多学校,科学依然是一个“副科”“小科”,小到微不足道,可有可无。科学学科还是边缘学科,基本上都是语文、数学老师兼带,也有些学校科学成了“福利学科”。记得一次参加科学学科年会,与其他地区的老师交流。  相似文献   

20.
钟玉芝 《科学教育》2008,(5):F0003-F0003,F0004
对科学本质观的认识是开展科学教育的重要前提。人们对科学的认识经历了由“科学知识本质观”到“科学探究本质观”的转变,后者认为科学不仅是系统的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探究活动。因此,在科学教育中,把科学探究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是科学本质的要求。1科学本质观理解科学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