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偏远省份,职业教育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职业院校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越来越多。为了提高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应充分调动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创设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以便各少数民族学生的意见能够被接收,并且受到鼓励和尊重。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业成就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针对他们的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探讨在语言教育规划的指导下,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英语改革应该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民族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和民族地区语言使用状况,充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语言交际素养和文化调适能力,帮助他们坚定民族信心,增强民族自觉。  相似文献   

3.
张争 《家教世界》2014,(2X):107-107
近年来,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教育课题。由于多重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本文以云南省怒江州贡山一中高三文科班为例,通过亲身的历史教学实践,分析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并在教学中试验编码记忆策略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以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消解面临的学业困难。  相似文献   

4.
马志颖 《教育评论》2012,(1):111-113
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是一种基于民族文化和传统,以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满足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以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为旨归,充分挖掘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及各种表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中形成和开发出来的课程。它的功能集中体现在满足少数民族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巩固与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促进民族地区学校特色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上述内涵与功能,是其民族文化意蕴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5.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课程改进,目的在于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多元文化理念和跨文化交往能力。改进应根据本地区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的特点去进行。教师素质对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民族地区教师缺乏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知识,缺乏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语言、风俗的了解和认同,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往往是零碎、片段、感性的,缺乏有意识的学习和研究,对民族传统文化缺乏正确的评价,有的甚至简单地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立起来,缺乏系统的民族心理学和民族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不够,缺乏…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们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把民族发展看作仅仅是民族经济的繁荣,而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对于民族地区而言,民族地区要繁荣,少数民族的文化建设应该被重视。本文从少数民族文化的概念谈起,对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对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重要性的分析,结合理论和实践,就如何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应对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相对落后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英国政府和教育界积极应对。英国从1998年起,实行少数民族学业成就拨款计划(Ethnic Minority Achieve-ment Grant,简称EMAG),以鼓励地方教育局和学校重视与满足双语学习者及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需要,使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稳步提高。我国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应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给予相对落后者及时、有效的援助,以实现更加全面、更为充分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8.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偏远省份。职业教育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职业院校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越采越多。为了提高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应充分调动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创设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以便各少数民族学生的意见能够被接收。并且受到鼓励和尊重。  相似文献   

9.
在苗、汉杂居地区,苗族学生的学业成就远低于汉族学生。经济贫困落后和生产力水平低下、苗族自身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利是导致苗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主要原因。要提高苗族学生的学业成就,应当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加大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投入力度;借鉴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整体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双语教育;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快民族教育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是少数民族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保持或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保持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权利。目前,我国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方面已初步建立起一套自上而下的法律制度,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着立法不完善、少数民族文化权利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外来文化的冲突加剧等问题,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彝族是我国西南的古老民族,拥有丰富的彝文典籍与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彝族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和谐理念,来源于先民天地人合一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他们的自然崇拜活动中,不仅体现出对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更有着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与措施。彝族传统文化同样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主要体现在彝族的兄弟意识、社会结构、伦理教育与女权现象中。  相似文献   

12.
广西拥有11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歌,如何把广西的少数民族音乐引入大学生的课堂,让大学生了解自己本土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的自信心,不仅能弘扬广西各族民间音乐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为活跃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应当树立起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在教学中的地位。2.根据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积极编写适合广西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教材。3.注重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多民族是我国基本国情,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民族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更是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重要部署。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关键在于提升少数民族教师队伍,特别是少数民族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水平。研究以1050名南方少数民族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访谈法,展开了针对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水平的调查与研究。通过描述统计分析,阐明了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水平的差异;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TPACK水平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知识总体水平偏低,专业学科知识有待加强;(2)少数民族师范生倾向于重视学科知识,对教学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信息素养缺乏信心;(3)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水平受到民族地区教育境脉、生源基础、课程体系等因素的影响。最后,从构建合理的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课程体系、改革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教学模式以及完善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发展辅助支撑系统等方面,发掘提升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水平的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后,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关于东乡族教育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内容逐渐深化,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涉及教育与民族文化、辍学、教师、课程、双语教学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些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东乡教育实践的发展。然而东乡教育中存在的入学率低、辍学率高,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真正影响东乡教育的问题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东乡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的关系及其如何调适的问题是东乡教育所有问题的根源,也是今后东乡教育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贵州是西部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地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要开发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使其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动力,处理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经济互动的关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少数民族幼儿教育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才能促进本民族幼儿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然而当前无论是少数民族幼儿园还是少数民族年轻一代的家长都盲目遵从城市主流汉文化,在教育内容与方式上没有体现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为促进少数民族幼儿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的形成,促进少数民族幼儿社会性的积极健康发展,少数民族幼儿园与家长应积极创设富有民族特色的教育环境,带领幼儿感受传统民族节日与风情,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教育活动,并在言传身教中培养幼儿具备本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7.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地域环境、民族文化等原因具有独特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特征,因此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的规律。对国内外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的归纳梳理,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CNKI1999-2013年收录的有关民族教育信息化相关文献显示,我国民族教育信息化研究文献数量与质量总体上呈逐年递增趋势,研究人群主要为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人员,研究形态以理论研究为主,综合研究较少。总的来说,当前我国民族教育信息化存在研究基础差、研究力量弱、研究成果少和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为了加快我国民族教育信息化进程,有关部门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注意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并举,开发与同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着力进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以及骨干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思考和规划新世纪中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时,需要从国家现代化和少数民族长远发展的角度和立场来分析当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必要的调整与改进措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如何发展,关系到少教民族新一代在高级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关系到各民族在未来中华民族大家庭政治结构、经济体系、文化生活中的相对地位。当我们考虑“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实现少数民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时,要看到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有生命力和缺乏生命力的两部分。既包含具有生命力的文化精华成分,也包含一些缺乏生命力的文化内容..在现代学校制度与传统文化之间,应当可以找到沟通、互客的方法。从语言作为传统文化载体和交流学习工具的双重性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探索语言工具性程度的衡量指标和语言应用的市场选择机制,同时必须关注语言运行的经济效益问题.需要把学习语言的选择与民族一国家的长远发展潜力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是否存在一个语言依赖的层级结构。  相似文献   

20.
The objective of this conceptual article is to investigate existing diversity management paradigms and extend their implications toward the goal of increasing minority representation in management education. We suggest that the existing learning‐and‐effectiveness diversity management paradigm (Thomas & Ely, 1996,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4(5), 79–90), which integrates contributions from diverse individuals, can be utilized in addressing the underrepresented minority shortage at each progressive stage of the education pipeline, beginning with the high school level. We propose and discuss a complex set of solutions that highlight the students’ educational experience, motivation, awareness,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hese solutions target minority underrepresentation with the goal of ultimately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minorities in the PhD pool and subsequently within the management professori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