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信息》2004,(2):21-21
郑和,原名马和,回族,1371年出生在云南。祖先是唐、宋时期来中国定居的阿拉伯人的后裔。1381年,明举兵30万进发尚处于元朝梁王手中的云南。马和在战乱中被裹挟到明营,并受到阉割。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古老文明,无数风流人物名垂青史。明朝的郑和.世称三保太监,云南昆阳人,公无1405年至1433年先后七次奉旨率船队出使西洋,历时28年,行程10万余里.史称三保太监七下西洋。  相似文献   

3.
“三保太监下西洋”是我国明代航海和外交上的一项壮举。三保太监郑和本人也因此而名垂青史。郑和,本来姓马,小名三保。他出身于云南一个回族家庭。洪武时,三保入宫当了太监。因他聪明能干,后深得明成祖的喜爱和信任,因赐名郑和。后来,明成祖想派人出使西洋,他便成了理想的人选。按照常理,太监本是在皇宫内侍奉于君主左右的,然而,明成祖朱棣为什么好端端地要派个太监千里迢迢地出使西洋呢?这还得从明成祖的一块心病说起。  相似文献   

4.
<正>610年前,奉明成祖朱棣之命,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船队由郑和率领从中国江苏太仓刘家湾的港口启航。此后的28年间,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红海和非洲,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是文明礼仪之师,在中国航海史和对外开放交往史上具有开创性和先驱性的意义。为何下西洋?环顾世界,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环游世界之壮举世人皆知。其实早在哥伦布环游世界70年前,中国人郑和就已率先环游世界,开启了一代  相似文献   

5.
郑和是举世闻名的航海家。他从公元1405年到 1433年的28年间,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7次远渡重洋,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请问: 1.在600多年前,航海还没有现在这样先进的动力设备,郑和航海主要是利用什么风作动力? A.飓风B.季风C.信风  相似文献   

6.
1405年的某一天,江苏太仓刘家港码头异常热闹。这里聚集了2万多名官兵,还有近百艘巨大的船舶。这只庞大船队的首领就是郑和,他七下西洋的壮举就要从这里开始了!可能在场的所有人,甚至连郑和自己也很难想像,他们远行的足迹会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他们的事迹,令600年后的我们也不禁为之骄傲与自豪……  相似文献   

7.
科学史家宋正海先生曾两次撰文讨论如果郑和航海到达欧洲,历史将怎样发展演进这个问题。一文题曰《科学历史在这里沉思——郑和航海与近代世界》,另一文题曰《如果郑和航海到欧洲……》。后一篇文章实际上只是前一篇论文的缩写。这两篇论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内涵已由两文的小标题表达得非常清楚:一、郑和船队有充分实力绕过好望角到达西欧;二、郑和船队与亨利船队可能相遇在马德拉群岛;三、郑和必将(取代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成为地理大发现的英雄;四、将加速西欧资本主义崛起和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殖民地化;五、美洲的发现要晚,但印第…  相似文献   

8.
正云南中宣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2016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地址位于宣威市虹桥轻工业园区。中宣液态金属项目是2014年云南省"科技入滇"签约重点项目,公司采用中科院理化所刘静团队先进的液态金属技术,与中科院理化所合作,在云南打造液态金属谷产业集群。目前,公司在宣威建成年产200吨液态金属产品生产线、液态金属研发中心、液态金属科技馆。  相似文献   

9.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230-232
中国航海家郑和(Zheng He,1371—1433)(邮票Zga),明朝宦官。本性马,小字三保。回族,云南省昆阳(今并人晋宁)人。祖父与生父都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幼时就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明洪武时入宫,称三宝太监。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随军到北平,人燕王朱棣藩邸。1404年(明永乐二年),以靖难之役立功,明成祖朱棣赐姓郑,始名郑和。后升为内官监太监。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至1433年(明宣德八年)的28年中,郑和七下西洋,从南京下关宝船厂出发,沿江、浙、闽、  相似文献   

10.
<正>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经营具有公益性特种行业的产业实体,其前身是民航云南省管理局。目前,云南机场集团有营运机场11个,已开辟航线209条,通航城市88个,进入云南航空市场营运的国内外航空公司共有29家。2001年,昆明国际机场被民航总局授予"保障航空安全标兵单位"荣誉称号,并荣记集体一等功。2007年,云南机场集团荣获"200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云南机场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云南对外开放、拉动旅游产业及提升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明朝永乐年,是一个朝气蓬勃、外向开放的时代。三宝太监郑和率领200余艘宝船巨舰,2万余人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到达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为中国和世界航海史树立了巍巍丰碑。无独有偶,在郑和下西洋的同时,另一位内官亦失哈十出山海关,远赴六七千里以外的东北奴儿干地区,开通松花江至黑龙江长达数千里的丝绸之路,修建了永宁寺,建碑一座,  相似文献   

12.
在距今2400年前,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公元的470~前399年)提出了一个哲学和生物学中的根本性问题:“我是谁?”距今100多年前,C.R.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是猴。”为了支持这种观点,几代古生物学者付出大量精力在世界各地寻找类人猿化石,证明类人猿骨骼与人类的相似之处。这种研究方法合乎逻辑吗?让我们设想,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驴都死了,后人找出驴的骨骼化石和马对照,并因此做出判断:马是由驴变来的!(马和驴比人和猴更接近,马和驴同属奇蹄目马科,人和猴虽同为灵长目但不同科。)这种设想和判断有理由使我们  相似文献   

13.
台湾杉     
冯志舟 《百科知识》2011,(24):39-40
云南腾冲县的和顺乡在《徐霞客游记》中被称为"合上屯",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该地魁阁前有两株台湾杉(当地人称为秃杉),树龄约为500年。民国二十年(1931),这两株台湾杉被一豪绅看中,欲砍去做棺木,结果激怒了附近乡民。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2月,"云南出台30项突破性政策支撑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实施"被评为"2013年云南十大科技进展"。正如颁奖辞所说:"创新是发展的引擎,政策是创新的油门"。近年来,云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科技创新创业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突破性强、操作性好、支持力度大的政策,在全省营造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一个号称“明代郑和用过的明永乐青花热水瓶”因出现在央视《寻宝——走进晋江》节目上而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时的“奇谈趣闻”。节目上,鉴定专家们直率地调侃说:“如果郑和地下有知,肯定打喷嚏”;这是“对中国历史和中国陶瓷史全方位的突破,太有才了!”  相似文献   

16.
<正>云南省中医医院暨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于1994年被评定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07年被评为云南省中医名院,2009年被列为云南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是集云南省102家省、州(市)、县(区)中医院和相关单位为一体的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总医院,2012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复审再次被评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目前实行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  相似文献   

17.
正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是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其前身是昆明重型机器厂,始建于1958年,系原机械工业部重点骨干企业。公司1990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98年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为国家一级计量单位。公司2011年11月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被认定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连续23年获得"昆明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公司技术  相似文献   

18.
1926年童振藻所著的《云南地震考》是云南历史上首部关于地震研究的专著,书中对云南地震的成因、震史、震灾预防等都进行了详细阐述,尤其在云南地震成因、地震诱因、地震区域划分等方面的观点,对当时的地震研究工作来说,都具有标志性意义,是云南地震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文章从《云南地震考》一书中提取了对地震科学研究的价值,并对该书的科学意义和历史地位作了肯定性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麻将虽然块头小,却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娱乐工具,深受国人喜欢,在外国也有不少粉丝。不过,它是谁发明的呢?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人们一般认为麻将的发明者是郑和。郑和曾七次率船队出使西洋,船队常年在海上航行,水手们的生活难免枯燥乏味。因此,他发明了一种"竹牌"供消遣用,这种竹牌就是我国最早的麻将。  相似文献   

20.
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技术交易所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在玉溪市科学技术局和玉溪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2006年6月20日,“上海-云南技术转移基地——玉溪基地”正式建立。“上海-云南技术转移基地——玉溪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在玉溪中玉酒店举行,玉溪市科学技术局与上海技术交易所签署了共同组建“上海-云南技术转移基地——玉溪基地”的合作协议,并正式挂牌建立了“上海-云南技术转移基地——玉溪基地”。“上海-云南技术转移基地”于2005年7月建立,以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