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亚当·斯密问题"的澄明与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当·斯密问题"之所以引起学术界长达百年的兴趣与论争,实则在于其自身所蕴涵的现实世界中人们利益需要与道德需要的分离与偏颇,而斯密问题能否被真正解决,对于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的合法性以及人们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如何安身立命都具有根本的意义。文章在对"亚当·斯密问题"进行澄明与解读之后提出,中国所追求的市场经济应该是斯密所理想的在道德基础之上运用市场机制调节的好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
"亚当·斯密问题"实际上是两个学派即历史学派和边际效用学派围绕着斯密的经济学理论的争论和对立.它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我们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解读,并试着结合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斯密对经济与伦理的关系的把握中,梳理出解决斯密问题的伦理学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看不见的手     
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一个大经济学家,名字叫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人们把他称之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1776年撰写了一本书,书名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就是影响至今的经济学经典之作《国富论》。亚当·斯密在书中提出这样一个理论,叫做“看不见的手”。他说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每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想到为了促进社会利益,他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实现自己的利益,都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去做事的。但是当他真正这样做的时候,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着他,其结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的效果要…  相似文献   

4.
亚当.斯密悖论从不同角度对人性作出了周密分析,以此考察公务员的行为,可以发现其身上的“经济人”理性的必然性。因此,只有客观地对待人性,并在人性基础上进行制度设计,有意识地发扬“道德人”理性,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现代法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运作机制及现实价值王仲君市场经济的运行,受着亚当·斯密所谓的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制导。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实则从社会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性,形象地概括了支配市场经济微观实际运作的客观内核。因而,把握“看不见的手”及其运...  相似文献   

6.
亚当.斯密对“公正的旁观者”的讨论贯穿于《道德情操论》的始终。如同他经济学理论中“看不见的手”的一样,“公正的旁观者”是其伦理学理论的一个具有奠基性质的核心概念。本文拟对其进行论述,并试图探究其对高校德育工作中大学生自我教育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斯密关于发展商品经济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商品经济理论,以作为我国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财富增长的镜鉴,对有些经济学理解斯密“看不见的手”经济思想的偏颇之处,从原本意义上进行纠正。同时,指出斯密在价值问题上的谬误-“斯密教条”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证了"经济人"的利己性与利他性,并指出两者借助于一只"看不见的手"实现了统一,从而增进了社会公共利益.斯密"经济人"利己与利他人性观的辩证统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富论》(1776年)的作者 ,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 -1790)出生于苏格兰的一个海关官吏家庭 ,先后就读于格拉斯哥大学、牛津大学 ;曾任大学教授、校长和苏格兰海关税务司长。《国富论》是亚当·斯密受雇于英国公爵时 ,作为其儿子的家庭教师一同出游法国 ,因不满贵族老板的伪善矫饰写成的。“阁下有面包、葡萄酒和肉吃 ,靠的并非面包师、酿酒工、肉食店主的好心 ,而是他们对自利的追求。”斯密认为 ,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是追求个人的利益 ,每个人既不打算 ,也不知道如何促进公益利益。但是 ,人们在追求个人…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提出的所谓“亚当·斯密问题”事实上并不存在。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认为,自利与利他都只是人性的一个侧面,人性既不是完全自利的,也不是完全利他的。在《国富论》中,斯密以人的“利己心”为出发点建构经济理论体系仅仅是由于经济科学研究的需要,并不表明斯密对人性的看法有了改变。  相似文献   

11.
经济与伦理、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是经济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产生"亚当·斯密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斯密本人对经济与伦理、经济学与伦理学的把握存在着矛盾。准确揭示斯密对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真实看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亚当·斯密问题"和经济(学)与伦理(学)关系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12.
提及"道德论",人们常常会感到不知从何说起,看上去似乎道德与伦理异名同谓,可是提起伦理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在人类脑中浮现。从词源上看伦理英文单词为"Ethics",而道德一词的单词则为"Morals",单单从词面上看,两者不难看出一定有着差异,伦理和道德的区别,一是取向不同,伦理是中性词,道德是正面取向;二是大小不同,伦理不仅包括道德,也包括权利(权利是道德的前提),本文将着重分析西方伦理学大家休谟、亚当.斯密、卢梭的有关"道德论"的思想,从而更好的为大家阐释当今社会下的"道德论"含义。  相似文献   

13.
"斯密教条"的性质在我国素为定论,而钱伯海通过"重新研究",认定"斯密教条"是一个"很为精湛的见解和发现",马克思对其批判有误。他得出结论:从社会看是活劳动创造价值,从企业看是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从而物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自己的社会劳动价值论。由于斯密教条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理论密切相关,因而一度引发激烈争论。由于论战双方对于马克思批判"斯密教条"的要点都未能尽义,因而本文力图阐明问题的实质,并指出钱伯海理论的根本性错误。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及其伦理原则—论亚当·斯密的“合宜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所有的前现代社会,道德的评价都以利己心和利他心为基本标准,到了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道德的评价却是以在利己心和利他心之间实现某种平衡的"公正心"为基础的.亚当·斯密的学说就从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出发,说明了市场经济的伦理原则就是"公正"、市场经济社会的道德基石就是"公正心"--他称之为"合宜感";亚当·斯密揭明了"公正心"的内涵和要求--学会从无直接利害关系的旁观者的立场来看待并约束利己心.  相似文献   

15.
沉重的边缘:“问题大学生”的内涵及成因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学生”正成为一个时常“吸引”我们目光的群体,他们处于学校的“边缘”。在理论上“问题学生”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问题学生”进行系统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首先要研究的就是“问题学生”的内涵、特点厦其成因。  相似文献   

16.
斯密提倡的经济自由主义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斯密那里,政府扮演的是"守夜人"的角色,他反对政府对市场经营指手画脚,主张市场的问题由市场自身解决。斯密的经济理论虽然存在缺陷,但也曾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重提斯密的政府经济职能观,能够对促进转变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亚当·斯密将人的生产技巧、劳动熟练程度等看作为资本,实际上论述了人力资本理论的诸多内容。他还从人的基本素养方面阐释了人力资本的内涵。他认为充分的市场竞争是保证人力资本投资正当回报的前提条件,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形式也是多样的。而且,在某些政策和环境条件下,既定的人力资本水平会出现下降的现象。斯密的相关论述对于我们今天仍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人”假设成了当今主流或正统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其中很多的误解和偏见已经成为我们进一步探索的障碍。其实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是有限理性的;是约束条件下的自利人,也是道德的、推动公共利益增长的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经济人”的产生有其来自于生命的、生产方式的两方面的历史必然性。作为历史的“经济人”是遵守规则与传统的、具有一定的自利动机、精明并且追求高效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要的人。立基于“经济人”人性复杂的理念,我们应该不断调整由传统的阶级同一性理论所确定的体制设计,以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2004年12月的印尼海啸中,英国一位仅10岁的女孩凭借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出海啸将吞没整个海滩,并提前疏散了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从“海滩小天使”成功救人的报道中,可以引起我们对我国当前教育现状很多的思考,如我们必须加强生存教育,教会孩子自救;切实减轻学业负担,发展学生个人特长;重视诚信教育,建立一个互相信任的社会环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