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中国城市贫民阶层形成的原因以及这一社会阶层对整个社会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并在如何治理城市贫民这一社会问题上, 强调在观念和行为方面应有一个大的转变, 首先认识到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最起码的基本权利, 其次,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治理城市贫困不仅要解决贫民的物质不足, 更要充分体现对贫民社会心理缺损和基本权利不足的疏导和关注。  相似文献   

2.
贫民贷款,是指政府为贫民提供小额、低息、短期贷款,以扶助贫民恢复生产、自力更生的一种贫困救济制度。这种贫民救济方式,以借贷小额资本的办法,帮助贫民依靠自身力量来摆脱贫困,其立意甚好,但在推行中取得的效果却差强人意。为此,北平市政府率先对贫民贷款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发展与变革,不但一改往日贫民借贷事业之流弊,而且在扶助农工商、救助贫困方面颇有成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论清末民初的救贫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贫民的生计问题直接诱发了新的救贫思想的产生,而贫民产生的多重因素,也就决定了救贫方式多样化。救贫思想不仅在近代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就是在现阶段,都不无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清统治者深知贫民有困于饥寒而流于盗贼的可能,所以在财税法制中多有体恤贫民的条款,"盐法"例文中允许"贫难军民,将私盐肩挑背负,易米度日"就是一例。但一法立、一弊生,通过对清代相关"盐法"律、例、则例、事例、省例、章程和成案的考察发现,此例在实践中虽然部分地缓解了由于贫民为生计所迫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但同时也沦为了奸商豪强转嫁税收负担、借机贩私的工具。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与苏民困以保税源之间的权衡,是终清之世历任统治者都无法解决的难题,贫民作为社会的"最少受惠者"却承担了社会发展的主要成本,也是清代财税法制自身难以克服的顽疾。  相似文献   

5.
老舍以他独特的眼光、充满感情的文字筑建了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市民世界"。他的市民世界里活跃着四种人: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城市贫民。老舍对文化批判和民族性问题格外的关注,他对这四种市民给予了不同的态度和感情。通过比较四种市民形象,老舍给予城市贫民最多的关注和同情。  相似文献   

6.
路畅 《考试周刊》2011,(83):236-238
十九世纪的英国伦敦,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作用,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出现了严重的贫民住房问题。慈善组织作为一支力量走上历史舞台,提出各种方案并予以实践,在改善贫民住房的过程中起到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裴斯泰洛齐终生致力于解决贫民教育问题,其贫民教育观在世界教育史上独具特色。在中国高校坚持"立德树人"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当下,裴斯泰洛齐所倡导的"穷人必须接受贫穷教育"的观点,对于解决部分贫困生存在的自卑情绪较多、依赖思想偏重、感恩行动不足等德育问题,在校园中大力开展励志教育、勤俭教育、感恩教育工作仍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张謇对慈善事业提出许多改革主张,并投身于慈善活动。他主张拓展慈善事业的社会功能,改革救助贫民的方式,转变筹集慈善资金的观念。在具体的慈善活动中,他采用西方慈善机构的管理方法来改造传统的善堂,设立贫民工厂等慈善机构以教授贫民生存技能,并开辟了新的资金来源。张謇的慈善思想与活动推动了中国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先后撰写过与贫民相关联的诗文12篇(首),尤以《捕蛇者说》、《掩役夫张进骸》较为著名,其中不仅表现了他对贫民那种发自内心的同情与关爱,而且还真真实实地体现了他不分穷富、贵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柳宗元所撰写的这些诗文,抱着“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的目的,充分体现了他对贫民百姓那种发自内心的同情与关爱,希望能够以他直接或间接的帮助,通过“顶层设计”,改良朝廷治国安民的大政方针,来实施对贫民的“普惠”;通过改变世人的看法,来净化社会风气,达到“辅时及物(治国平天下)”的美好愿景。其亲民爱民、惜民助民的贫民情结,十分难能可贵,而且值得我们加以充分肯定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英国早期的成人教育周简叔18世纪,特别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阶级分化加剧,上层阶层日趋富有,下层人民日趋贫困,贫民人数日增,社会问题也日趋严重,放荡与无知浸洗着青年人。为了消除这些不良现象,教会,慈善家和慈善机构,提出设立学校,向贫民和青年们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1.
妇女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我国城市妇女贫困问题日益突出。从另一个视角———女性主义,对我国城市妇女贫困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女性主义福利理论为基础,分析中国城市贫困妇女的构成和特点,讨论我国城市妇女致贫的原因,认为市场机制和就业机制的性别取向,以及家庭内部的不平等导致了我国城市妇女贫困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按照中央的部署,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体制与机制将在2020年基本建立。西部丘陵地区多是偏远的农村,自然条件不好,经济比较落后,产业化发展不足。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的西部丘陵地区如何实现土地流转与城乡统筹是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位于西部丘陵地区的大水湾村,因地制宜,选择了茨竹种植和生态养殖为主导产业,对土地实行了流转,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并提高了土地的比较效益。大水湾村城乡统筹、土地流转的成功试验为西部丘陵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分析:教育财政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均与教育财政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财政角度看,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明确政府对于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财政责任,加强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之间的配合,加强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对流动人口中贫困家庭孩子实行特殊资助政策,部分地补偿他们在公立学校的学习成本。在政府财政约束条件下,通过一定的财政政策扶持打工子弟学校,改进其办学条件,提高其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贫困有狭义和广义、绝对和相对两种理解。中国的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农村贫困具有不同于城市贫困的明显的特征,它是多种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解决或消除农村和农民的贫困问题,要综合考虑,从多种路径着手。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必将对教师的合作备课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农村学校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连最基本的校内备课组合作都无法开展,因而无法形成学科备课组合力,造成教学上的原始、封闭、停滞。鉴于此,探讨以教研员为纽带的城乡校际备课组合作模式,可以缩小县域内城乡教师的备课差异,提高备课质量,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解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贫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为全社会发展的主流。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城市居民中贫困人口与日俱增,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因此,城市贫困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城市贫困问题已成为中国改革和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城市贫民的生活现状和特点着手,分析城市贫民致贫的原因,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按照中央的部署,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体制与机制将在2020年基本建立。西部丘陵地区多是偏远的农村,自然条件不好,经济比较落后,产业化发展不足。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的西部丘陵地区如何实现土地流转与城乡统筹是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位于西部丘陵地区的大水湾村,因地制宜,选择了茨竹种植和生态养殖为主导产业,对土地实行了流转,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并提高了土地的比较效益。大水湾村城乡统筹、土地流转的成功试验为西部丘陵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忻州市城区2001年至2005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进行分析,揭示忻州市城区在半封闭的地形背景下,由于燃料结构单一、城市基建落后形成煤烟型的污染特征。针对这一特征,只有通过控制污染源、加快绿化工程建设以及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等各项对策综合进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忻州市城区的空气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浅析和谐社会视角下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日益凸显,地域之间、阶层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贫富差距现状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担忧。处理好我国贫富差距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和谐社会视角下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分别从自然与历史因素、经济方面因素以及政府职能因素着重分析,有助于防止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化,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