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科学与治理的兴起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科学与治理”(scienceandgovernance)议题在近年来日益引起国际政策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正在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前沿课题。本文以发达国家经验为基础,分析了“科学与治理”兴起和发展的动因,把其核心内容归纳为:制度化的咨询、信息公开和预防原则、公众参与以及对研究的规范。科学与治理的兴起表明,要使科学技术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长期有益,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就不再只是包括科学和创新两方面的内容,还要加入第三个因素———“社会”或“公众”,实现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厘清科学数据安全治理相关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主权区块链“技术向善与法律至上”的理念与科学数据安全治理初衷相契合且符合数据主体对科学数据安全治理的理性预期的实然基础;其法律属性可以实现科学数据主体在秩序环境中共见证、共分担地推动科学数据安全治理,助力形成科学数据安全治理共同体的应然功能。继而从顶层设计的视角以及技术支持的层面论证主权区块链在科学数据主权维护、主体信任建设、流动过程安全保障等维度的应用构想,旨在实现国家引领的科学数据安全协同治理的“科技向善”愿景。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与周光召先生30余年共事过程中的重要时刻为脉络,重温先生的独特人格魅力,以及先生对国家科技事业的赤子之情。从感叹先生的精神为时代树立了丰碑,到高度肯定先生为“两弹一星”、国家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发展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从重读先生的“科学精神七要点”,到引申出先生及笔者本人毕生都在恪守的科学精神。笔者和先生始终认为学术民主和自由争鸣是繁荣科学的唯一途径,学术宽容是唯物的科学态度,青年人才的成长是国家发展的未来,科学道德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涵。笔者也寄希望通过全面感受光召先生的科学光芒,进而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寻求到启迪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顾昕  郭凤林 《科学学研究》2020,38(7):1153-1160
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的社会治理离不开有效的科学传播。传统的科学传播是“赤字模式”,旨在通过科普以填补公众在科学知识上的赤字。这种模式割裂了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过程,对所传播知识的准确性要求高而时效性要求低,缺少科学界与公众的对话。这种传播模式的缺陷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治理中显露出来:科学家对知识生产的高度重视和对科学传播的相对忽视,影响了科学界对政府和大众决策所需知识的供给;在有限的科学传播中,科学用语与社会语言的隔阂,引发了大众对疫情风险的误解。因此,社会治理体系建设需要科学传播从赤字模式向对话模式和知识共同生产模式转型,融合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过程,在传播中充分考虑社会情境与科学情境的差异,实现及时和有效的科学传播。  相似文献   

5.
科学治理视野下的中国科学共同体: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志波  李正风  王彦雨 《科学学研究》2010,28(12):1778-1784
科学共同体作为一支相对独立的力量参与科学管理是科学治理的基本要求,自律、自主和自治是科学共同体参与科学治理并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条件,而自律性、自主性和自治性不足是我国科学共同体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科学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科学治理目标的实现,应从决策机制、管理模式、组织建设、学术评价和精神气质等五个方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从科学文化的视域重新解读梁启超 ,是不同于历史、政治、文化等传统视角以认识历史人物多元侧面的新路径 ,也是通过人文学者理解科学文化的新尝试。本文以梁启超结缘科学与投身文化事业为主线 ,揭示其科学观、科学方法、科学传播、科学认识论及对中国传统文化近代转型的探索。进而指出以人文情怀为基石的科学精神与内在的“文化理性”是构成梁启超在中国思想、文化及民族精神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科学被认为有助于增强疫情治理成效,为何却在一些情况下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美国在新冠疫情初期陷入治理低效的困境,为认识上述问题提供了典型案例。综合分析其政策内容和执行情况可以发现,政治遮蔽科学是其治理低效的重要原因。遮蔽机制体现着政治对科学的压制,可从治理目标、意见表达和运行逻辑等三个维度上展开分析。具体而言,以经济绩效目标扭曲科学防疫目标、以政治偏好约束科学意见表达、以政治逻辑替代科学逻辑等压制性措施直接导致了治理低效困境,而特朗普政府的权威主义化则是遮蔽机制的发生根源。政治对科学的遮蔽可能出现在现代国家治理的诸多领域,其遮蔽程度、类型、动因等仍有待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HPS教育由萌芽与诞生发展成为科学教育的核心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马赫从历史与哲学角度来“理解科学本质”,萨顿使科学史以学科身份步入科学教育,库恩将“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作为共存体纳入科学教育,建构论学者增加并强调科学社会学对科学教育的意义.在历史、哲学与社会学情境中理解科学,有利于科学及科学研究事业走向民主与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科学素质建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以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通过解析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结构及核心要素,梳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探析科学素质高质量发展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为此,研究构建了以科学素质质量、科学发展环境、科技创新效能为主要维度的科学素质高质量发展指数,开展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科学素质评价研究,划分出五种不同阶段的科学素质高质量发展类型,从科学素质视角探析各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特征与方向,进一步丰富对高质量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基于原始文献分析和考证法,从科技期刊史和科学教育传播史的视角,全面审视创刊于1934年的《科学教育》季刊。《科学教育》是中国专门研究科学教育的第一份专业性期刊,该刊以“科学救国”为核心办刊宗旨,指明“欲求科学在中国之发展,必先注重科学教育”,“作科学教育之革新运动”等符合当时中国实际的办刊理念。这一期刊的出版发行,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科学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且在构建完善的科学教育体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特别是办刊与国之兴旺紧密联系的先进理念依然是当今科技期刊值得学习与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王巧慧 《科学学研究》2006,24(Z2):336-339
“科学发现的再发现”是科学史上的一类重要的科学发现,通过科学史大量的对科学发现的再发现案例的研究和考察,从相对宏阔的视野把握“科学发现的再发现”的机制和途径,对科学发现所蕴涵的规律性进行揭示,这有助于科学研究者在思想上重演前人的科学发现的过程中重新发现被埋没或被忽视的科学发现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做出具有创新性的科学发现,同时也为研究者个人和科学共同体、科研管理机构如何避免科学发现的被埋没现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侯剑华  王仲禹 《现代情报》2016,36(12):126-132
国际科学合作已经成为当今大科学时代开展大科学项目研究的主流科学生产方式。研究大科学项目的国际科学合作的运行模式及其特征,对我国开展大科学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由美国牵头发起的斯隆数字巡天(SDSS)项目是21世纪以来典型的大科学项目,在Web of Science平台检索依托这一项目的科学论文,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系统对这一项目的国家和机构两个层面的科学合作情况进行分析,揭示了该项目的国际科学合作中以多边交叉型合作模式、双边交互性合作模式和补充型合作模式为核心的“外、中、内”3层合作体系,总结了大科学项目国际科学合作的基本特征,为我国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合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柏坤  贾宝余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1):1740-1748
科学普及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文章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重要论述的基础上,基于科学传播“对话模型”,提出科普实践的“一体两翼”理念,并结合“科创中国-院士开讲”栏目的科普实践,分析了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专家群体在参与不同平台科普实践的成效和经验,总结了“一体两翼”理念在指导和推动科学普及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以高质量科普产品引领科普实践进而服务创新发展的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科技统计实践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科技统计工作是科研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科技统计的目的在于应用,是了解过去,掌控现状,规划未来.文章通过介绍高校科技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阐述高校科技统计在科研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实现科技统计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建议,以提高高校科技统计的质量和工作成效.并对科技统计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分析,为各级领导及时调整科技政策、制定发展规划以及学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做好高校科技统计工作对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就为现实中的科学提供合理性的辩护。但笛卡儿以来的近代哲学是在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范式下进行的,其辩护属于认知合理性的范畴。具体而言,这种科学合理性辩护以主、客体二分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出发论证科学合理性,具体表现为实在论与方法论合理性。但这种认知模式的合理性论证一直局限于理论思维范围之内,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随着现代哲学的发展,理论哲学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生活世界”开始进入科学合理性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容,体现为立志科学为国、追求服务人民以及由此产生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爱国精神对科学家的科研方向、科研动力、科研成果取得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入挖掘爱国精神内涵,推动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化、大众化,对创新驱动实现科技强国、培养新时代科技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战略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明欣  许品琴 《科技通报》1996,12(5):312-316
蓬勃发展的科技咨询业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企事业单位及各类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是科技商品化,市场化的纽带,在实施浙江省“科教兴省”的宏伟战略目标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促进科技咨询业的迅速发展,对于推推动科学与经济结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市场经济有序发展,实现浙江经济腾飞,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具有基本法性质的《科技进步法》颁布以来,我国科技立法在其形成的体系下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为科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把推进我国科技进步的方针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将科技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对于保障和促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进步,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开发人才资源并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作用,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同行评议作为科研评价的方法之一,是启蒙运动以来科学自主、自律精神的体现。但是,随着科学与技术、经济、政治的融合,学科的分化与交叉,科学活动后果的不确定性日益彰显,不仅科学活动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科学共同体的范围,科学活动的影响包括其负面影响也已经波及自然与社会的各个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同行评议的限度凸显,对科学研究的目的、手段和后果的社会伦理评价变得更为重要。文章将在追溯同行评议的理论基础,分析同行评议的限度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建立多元化的学术评价机制,尤其是加强对科学技术活动的伦理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公众在科学技术评议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s more than the history of scientists. This essay argues that various modem "publics" should be counted as belonging within an enlarged vision of who constitutes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and describes how the history of science could be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ir experiences. It gives three examples of how natural knowledge-making happens in vernacular contexts: Victorian Britain's publishing experiments in "popular science" as effective literary strategies for communicating to lay and specialist readers; twentieth-century American science museums as important and contested sites for conveying both scientific ideas and ideas about scientific practice; and contemporary mass-mediated images of the "ideal" scientist as providing counternarratives to received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norms. Finally, it suggests how humanistic knowledge might help both scientists and historians grapple more effectively with contemporary challenges presented by science in public spheres. By studying the making and elabor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within popular culture, historians of science can provide substantively grounded insights into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public and profession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