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4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治理视野下的中国科学共同体: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志波  李正风  王彦雨 《科学学研究》2010,28(12):1778-1784
科学共同体作为一支相对独立的力量参与科学管理是科学治理的基本要求,自律、自主和自治是科学共同体参与科学治理并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条件,而自律性、自主性和自治性不足是我国科学共同体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科学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科学治理目标的实现,应从决策机制、管理模式、组织建设、学术评价和精神气质等五个方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科学论文是科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是科学实践的文本表现方式,应该如何理解科学论文的性质?科学论文与科学实践的关系如何?对于这些问题,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科学计量学及文学分析范式均用理性科学观作为其科学论文分析模式的基点,并形成了内容无涉式的研究方法;而SSK学者则打破了科学论文的内容黑箱,将“利益”、“修辞”、“与境”、“资源场域”等概念引入到对科学论文的分析过程中。SSK的科学论文分析方法对于理解后学院科学时代科学论文的性质提供了新视角,同时其拆解科学论文认知研究藩篱的做法更是为人们理解科学知识实际生产过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霍金关于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观点,引发了人们关于"超级AI(超级人工智能)"的广泛争论,那么"超级AI"是否会实现、其潜在的实现路径包括哪些?针对这些问题,该文在分析历史上关于超级AI的争论的基础上,总结了学界等关于"超级AI"如何实现的各种路径.认为当前我们不应过度夸大AI的能力,但要敬畏AI的未来发展潜力,因为无论是从技术态层面还是社会态层面上讲,AI的未来发展陷入"动车困境",超级AI并非完全是一种科学幻想.  相似文献   
4.
科学文本研究的神话范式及其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彦雨  池田 《科学学研究》2009,27(3):328-333
 传统的科学文本分析范式是内容无涉的神话式研究模式,它在科学文本与科学实践之间作了“真实反映论”的处理。而SSK学者则打开了科学文本的黑箱,从认知的角度来解构传统的科学文本神话观,试图打破传统科学文本观在文本与真实世界之间所标注的反映论逻辑。文章认为这种转向既与科学哲学界语言学、修辞学、解释学转向相一致,同时也打开了SSK进行自我反思的通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就实践意义来讲,它提醒人们进行科学文本关注,为科学失范的预防提供认识论依据,同时也启示了一种基于传统宏观分析与SSK微观研究互补的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介入策略"的形成与发展是STS研究纲领逐渐成熟的重要标志,它赋予STS研究者进入科学世界现实之轨的能力。随着STS的规范转向,STS逐步由"科学场介入"(简称"介入I")转变为"社会场介入"(简称"介入II"),介入策略通过与规范转向结盟使STS进入广泛的社会空间之中,"社会行动力"成为当代STS介入策略的新内涵。"介入II"策略虽然为STS获得很多声誉,但也面对诸如"社会认同不足"等难题,文章提出了STS介入策略的未来发展路径——"自觉式介入"之路,包括"认识论自觉"、"方法论自觉"、"发展路径自觉"及"理论创新自觉"。  相似文献   
6.
“介入策略”的形成与发展是STS研究纲领逐渐成熟的重要标志,它赋予STS研究者进入科学世界现实之轨的能力。随着STS的规范转向,STS逐步由“科学场介入”(简称“介入I”)转变为“社会场介入”(简称“介入Ⅱ”),介入策略通过与规范转向结盟使STS进入广泛的社会空间之中,“社会行动力”成为当代STS介入策略的新内涵。“介入Ⅱ”策略虽然为STS获得很多声誉,但也面对诸如“社会认同不足”等难题,文章提出了STS介入策略的未来发展路径——“自觉式介入”之路,包括“认识论自觉”、“方法论自觉”、“发展路径自觉”及“理论创新自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建构主义STS与科技政策研究传统之间形成了相互分离、相互不信任的局面。而韦伯斯特则提出了"服务型STS"理念,强调STS研究者应树立"决策服务",进入"政策之屋",力图打破STS与科技政策研究之间的栅栏。"服务型STS"理论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论争,温、诺沃特尼与韦伯斯特就政策之屋内STS所应扮演的角色、服务型STS与学术型STS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对话与博弈。针对论争,从"STS是否有必要进入政策之屋"、"STS的服务对象是谁"、"STS应采取何种策略与决策者对话"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未来STS应进入社会实践场这一观念。  相似文献   
8.
9.
如何理解科学与修辞之间的关系?从传统的科学与修辞二元区分观,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科学与修辞学的三大合流路径(包括修辞学的认知转向、建构主义科学社会学的兴起、科学哲学的语用学转向),科学与修辞之间经历了一次从二元对立到彼此融合的过程,但这融合过程并非完善,一系列方法论难题,特别是关于二者相互关联的机制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文章借用马尔切洛.佩拉的"科学的辩证法"观念,尝试性地提出了"科学的辩证模型",通过建构以"理由"为中心、以"争论场"为基础的新模型,以期对科学与修辞之间的关系进行新的阐释,并破解科学与修辞具体关联机制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0.
科学资源分配对于一个国家科学研究活动的整体效率和科学创新能力提高都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本文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背景下,从资源投入及分布状态、宏观管理结构、投入方式及机制、微观管理机制四个层面认真反思了我国现有科学资源分配体系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现有科学资源分配体系所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科学资源分配体系的未来发展路径提出新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