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为全世界敲响了安全警钟,也让人们对我国的核电事业产生了诸多疑虑:在役的核电站是否安全?还要不要继续发展核电?怎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倾听多位专家的解答。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信息》2012,(10):29-32
封面故事:日本的"希望之树"福岛核电站被地震和海啸损坏已近一年了。在本期特刊中,我们来看看日本受海啸和地震损坏及辐射泄漏影响最严重的一些地方的重建情况。在日本和其他地方,福岛的  相似文献   

3.
杨帆  田雪  丁硕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142+137-142,137
2011年3月12日日本仙台以东120公里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核泄漏使周围区域遭受辐射影响。日本方面将核污染废水排放入大海中。为了评判核污染废水是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我们进行了一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日本大地震以来的一周里,我们大家都为地震、海啸之烈,损失之重而扼腕叹息。但从报道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震动全球开始,笔者亲历的一些事,却颇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地震能兴邦?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强烈地震,引发约10米高的海啸,祸不单行,地震和海啸造成核电站爆炸,引发核泄漏。日本人民蒙受巨大的财产和人员伤亡,灾区呈现一片地狱般的景象,家园被毁,亲人流离失所,核辐射危机重重。  相似文献   

6.
箱子 《科学生活》2011,(4):86-87
银装素裹的冬天渐渐离去,人们满心期待着春天的降临,但正当这大地复苏之时,日本地震海啸造成生灵涂炭的一幕幕给隔海相望的我们带来了一个悲怆的音符。这也给我们带来一个大大的警示,当我们面临海啸、地震、雷电、台风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时,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7.
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为全世界敲响了安全警钟,也让人们对我国的核电事业产生了诸多疑虑:在役的核电站是否安全?还要不要继续发展核电?怎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倾听多位专家的解答。  相似文献   

8.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9.0级特大地震,而地震、海啸之后,最惊心的,莫过于震中附近的福岛核电站,一旦发生大规模核物质泄漏,核辐射甚至可能危及邻国。切尔诺贝利的灾难刚刚远去,历史还会重演吗?】  相似文献   

9.
《发明与革新》2011,(4):4-11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下午13时46分,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数不尽的裂缝在大地上延伸,炼油厂、核电站相继发生爆炸,浪高十米的海啸席卷着沿岸所有的田地、建筑,火光冲天的城市到处都是救命声,日本东北部完全陷入一片死寂……就像电影中的世界末日一般,然而真实发生着的场景更加令人震恸。满目疮痍的惨象、不断攀升的死伤人数,以及核污染疑云,仿佛在一夜之间将日本抛向灾难的深渊。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或许日本民众表现出来的从容和有序让人称颂,或许救援人员的不离不弃让人感动,或许日本政府的迅速反应让人感慨该国防灾体系的完备。但在这场浩劫之中,我们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关心楼房的倒塌,更让我们恐慌的是海啸摧毁城市、核电站泄漏、油库爆炸、交通瘫痪、通信网络中断、停水停电……所有的这一切,正考验着日本这个被高科技武装到脚的现代化国家。人们在感慨日本地震预警系统之发达的同时,也在质疑被捧为高效可靠的清洁能源的核能。人们疑惑并思考着科技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是否就是所谓的成也科技,败也科技?当然,目前我们所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则是,在自然灾害突然降临之时,崇尚高技术的发达城市和地区究竟该如何面对?  相似文献   

10.
黄莹 《今日科苑》2011,(7):8-31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震惊世界!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当天发生的强烈地震同时在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引发巨大海啸。地震、海啸席卷日本,灾难没有在此止步。3月1 2日,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15时6分爆炸后释放大量核辐射造成重大二次灾害。一时间,核辐射、爆炸、核安全牵动所有人的心,全球目光聚焦此处,核危机、核安全问题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热议。在世界各国对日本纷纷伸出援手之时, "核安全问题"就如鲠在喉,刺激和提醒着人们。各国对此作出各种不同反应,对未来核电产业的发展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中国是大力发展核电的国家之一,日本的灾难让我们警醒,我国的核电发展现状如何?我们是该坚持还是放弃?未来的发展之路怎样前行,行向何方?一个个敏感问题接踵而至。让我们一层层抽丝剥茧,透过日本地震引发的核事故反观世界各国和我国的核电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科院代表团应邀于2015年3月25日实地考察了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灾后救援现场。文章详细介绍了代表团在现场的所见所闻,重点介绍了反应堆厂房应急处理、反应堆冷却水处理、地下水隔离等核事故应急措施及其工程实施进展,同时结合我国核电发展情况,建议我国在全面总结和吸取福岛核事故的经验教训,学习日本的核事故应急处理处置技术和程序,积极加强与日本在核与辐射安全领域的科技合作。  相似文献   

12.
从日本福岛核事故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讲三个方面。第一,简单回顾一下日本福岛核事故及其现况与教训;第二,日本这次核事故对我们国家核电发展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从日本的事故吸取经验教训,明确我国核电发展战略;最后试图回答几个问题: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放射性,这次福岛核电事故到底有多大,等等。  相似文献   

13.
核能技术的应用历来在各国存在广泛争议。2011年3月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再度引发国际社会对核能技术安全性与可推广性的关注,并争论不休。在福岛核泄漏事故中,科学家与公众对核能技术的接受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分析了福岛核泄漏事故中科学家与公众对核能技术的接受度,从决定因素的角度探讨了造成科学家与公众对核能技术的接受度差异的原因,并对我国未来的核能发展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影响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简要回顾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进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以及事故对核电站本身、周边环境、公众健康和社会的影响,并就事故对我国核电技术选择、核安全管理、核能发展战略、核安全文化与教育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日本地震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引发核危机,科学技术的两面性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使人类社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两面性。文章从科学技术的本原入手,剖析了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提出了应对科技风险的对策建议,力求理清人与科技间的根本关系。  相似文献   

16.
The complex and uncertain environment of the humanitarian response to crises can lead to data bias, which can affect decision-making. Evidence of data bias in crisi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IM) remains scattered despite its potentially significant impact on crisis response. To understand what biases emerge in complex crises and how they affect CIM, we conducted a combined interview and document analysis study. Focusing on the largest humanitarian crisis in the world, i.e., the conflict in Yemen, we conducted 25 interviews with managers and analysts of response organizations, and assessed 47 reports and datasets created by response organizations in Yemen. We find evidence of a cycle of bias reinforcement through which bias cascades between field, headquarters and donor levels of crisis response.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need to consider these underlying biases and reinforcement loops because they influence what data can be collected when, by whom, from whom, and how the data is shared and used. To the CIM literature, we contribut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how four types of data bias emerge in crises: political, accessibility, topical, and sampling bias.  相似文献   

17.
王阳  肖昆 《科学学研究》2020,38(5):779-786
可重复性危机构成了2010年以来的当代科学重大挑战。第一,处置可重复性危机,或有否定危机的存在,或有主张无法解决危机,更有预注册的新实践以消除可重复性危机;第二,从2013年预注册观念的提出,到当前蔚为大观的实践,六年来迅猛发展之势值得重视,新进路更趋近观念创新的科学本质,唯一地把实验前的观念创新程度和实验设计合理程度作为判断发表的标准,完善了从想法、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撰写过程的科研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第三,预注册明确要求标记符合原先实验设计的验证性实验和事后发现的探索性实验,完整记录和合理解释关于想法及实验的全部变化,防止偏向于积极结果的“发表偏见”,提升了实验的可重复程度。随着中国日益成为创新型国家,越来越面临着可重复性危机,中国应当开始科技期刊试点预注册,构建从数据注册平台,到建立新同行评议制度在内的预注册制度体系,以抑制可重复性危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的主题是世界核电发展形势与核安全要求的提高,在简要回顾世界核电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的第三代核电批量建设和自主创新,同时强调认真吸取福岛核电站经验教训,坚持核安全第一。  相似文献   

19.
核能反渗透海水淡化缓解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北水资源2050年将产生严重危机,缺口高达520×108m3,除了节水、远程调水之外,还应注意控制人口增长。计算表明,海水淡化可补充15亿方(占总缺口的3%),也应作为缓解华北水资源危机的有效措施,主要目的是拉动经济增长。在几种大型海水淡化技术中反渗透法较优,其能耗可以通过建3座2×600MW核电站解决,从而优化了华北地区的电源结构,补上了3525MW的电力缺口,为本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核能反渗透海水淡化可以创造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护了环境,节约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开发利用了海洋资源,具有深远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多效蒸馏的多项技术和经济指标都不如反渗透,并且由于200MW低温核供热堆堆型容量的限制,核能多效蒸馏的经济性不如核能反渗透。  相似文献   

20.
通常许多专家和学者把核电(核裂变发电)作为低碳发展的首选能源,其理由在于核能是清洁、安全、便宜的能源。文章认为,由于核废料处置的困难,核安全的不确定性,核能并不是想象中的清洁安全便宜的能源。我们必须从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核事故中吸取教训,重新认识核能发电的安全和环境风险。由于我国的核电技术相对薄弱,铀资源相对不足,核电产业必须科学规划,坚持安全第一,充分考虑核事故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