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持人语: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使网络、智能终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得到整合,越来越多的人把移动客户端作为获取新闻信息的最佳途径,移动新闻客户端已然成为传播界的"新宠儿",抢占了新媒体市场。受人们阅读习惯的影响,移动新闻客户端大量普及和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渠道,新闻移动客户端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在移动互联网背景  相似文献   

2.
黄祖龙 《新闻窗》2007,(6):108-109
本人长期从事新闻网站工作,经常在互联网上浏览、阅读和查阅新闻信息;有时碰到感兴趣的话题还进论坛凑凑热闹,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自己认识到,发挥互联网“以正确的舆论宣传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作用,作为一名新闻网站工作人员,必须学会并使用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普及,信息量成爆发性增长。信息的纷繁复杂也让人们的阅读压力逐步加剧。人们亟需进行一场现代化的新闻阅读革命。本系统利用移动终端收集用户行为,并利用大数据技术,为用户提供有效的、准确的个性化新闻阅读推荐,并旨在建立一个让读者、媒体和广告主互利共生的生态圈。  相似文献   

4.
晏智 《新闻窗》2010,(6):116-117
网络时代,数字传媒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发展,网络新闻及电子读物的出现与普及正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高等院校如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背景又能驾驭网络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成为一个热点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的普及,人们已习惯在互联网上获取新闻信息,由于这种方式的非常便捷,业界出现了习惯在网络上收集信息,而忽略了对报纸文本阅读和学习的趋势,这种趋势出现在新闻专业大学生群体中更为常见和严峻。本文将就此先谈谈电子文本对读者的影响,再论叙述阅读报纸文本对新闻从业人员有哪些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在我国得以普及开始,传统媒体用户的新闻消费习惯、新闻阅读习惯等就在逐渐发生改变.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普及到了千家万户及各个行业,并且已经形成"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在此背景下,媒体新闻写作就需要及时跟上社会发展形势,进行积极变革,并且做好创新发展.在新闻写作中,区域经济类新闻写作是媒体用户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笔者将在本文探讨区域经济类型的新闻写作报道如何与"互联网+"时代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朱建宁 《视听界》2001,(3):45-46
随着互联网的推广普及,近些年来,人们了解信息除了通过传统媒体之外,更多的人则是通过网络这个第四媒体。而人们在网上调阅新闻、查看信息后的最大感触是,同样的一条新闻信息,互联网上就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移动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新闻传播渠道和新闻阅读习惯都发生重大变化,体验优异、交互性强、粘合度高的移动数字内容正在成为主流的阅读方式,传媒出版行业进入从传统印刷出版向数字出版、移动出版转型的时期,数字移动媒介逐步取代纸媒介。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移动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新闻传播渠道和新闻阅读习惯都发生重大变化,体验优异、交互性强、粘合度高的移动数字内容正在成为主流的阅读方式,传媒出版行业进入从传统印刷出版向数字出版、移动出版转型的时期,数字移动媒介逐步取代纸媒介。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0.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原来新闻网站引以为傲的渠道优势,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加上微博、微信等平台的推广式传播,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的聚合式传播,使人们阅读的主要载体转向了移动终端。4月13日,2016年第二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在杭州召开,会上发布的《2015年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5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2.96亿,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的用户占到52.2%,是电脑阅读用户的两倍,手机成为用户数字阅读的首选载体;手机网民占网民总数的九成。以上种种原因,使新闻网站的影响力受到很大冲击。如何做好新闻,提高网站影响力,在激烈竞争的红海中赢得一席之地,已经成为摆在众多新闻网站面前的一道难题。个人以为,重视原创新闻,加快发稿速度;全力以赴做好本地新闻,注重互动;做好多个平台的内容推广,攻占微信朋友圈,就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新闻摄影造假可谓摄影界的一个顽症,屡治不愈。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数字时代催生了视觉文化的兴起,对于新闻信息的消费进入"读图时代"。数码相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几乎同时到来,摄影行业的"笔墨纸砚"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互联网上图像文化的飞速成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移动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新闻传播渠道和新闻阅读习惯都发生重大变化,体验优异、交互性强、粘合度高的移动数字内容正在成为主流的阅读方式,传媒出版行业进入从传统印刷出版向数字出版、移动出版转型的时期,数字移动媒介逐步取代纸媒介。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了将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提升到向  相似文献   

13.
熊玮 《新闻前哨》2010,(8):77-78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大幅度的增加.网络新闻专题的研究也因此越来越广泛。这里的网络新闻专题特指网络编辑在对任一新闻事件或者任一新闻主体所具有的价值大小进行判断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相关处理设置为特设栏目,供互联网用户浏览、阅读及进行立体扫描等的新闻表现形式。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葛新月 《湖北档案》2011,(10):20-2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和有线互联网结合而成的移动互联网,使移动信息服务成为21世纪的一大潮流。手机短信、手机无线上网、多媒体信息等数字化信息服务迅速普及。[1]手机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5个新型大众传播媒体。人们利用手机不仅可以打电话、发短信,还可以上网、阅读新闻、看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周刊》2014,(4):79-79
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BRTN正式上线 亚马逊CEO贝索斯在收购《华盛顿邮报》后发出的公开信中称,互联网正在改变新闻业的几乎所有元素:缩短新闻更新周期,传统上可靠的收入来源受到动摇,新的竞争在上演。的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普及之后,报纸和电视不再是人们获取资讯、观看视频的唯一来源,阅读开始显现出碎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智能终端设备的大众化,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全媒体时代。每个个体都可以是新闻的见证人、发布者,个人可以利用自己的设备对新闻现场进行拍照并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这个行为无意中完成了新闻的传播和阅读。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摄影记者失去了很多传统新闻环境下的优势,对其工作效果产生了一定冲击,本文对此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全媒体时代摄影记者转型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运用与普及,我们逐渐步入全民记者时代。任何一个会使用互联网的公民都可以将自己知道的新闻信息公布于网络,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新闻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在第一时间得以证  相似文献   

18.
宋光 《新闻世界》2014,(9):95-9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报已成为新闻传播和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安徽手机报》承担着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群众意愿、服务人民群众、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自创办以来,在内容、形式、技术、渠道方面持续创新,从现在的短信、彩信和WAP形式向视频、动漫、新闻直播、互动参与等全媒体方向演变,实现手机阅读、手机视频、手机语音等全业态融合,巩固壮大移动互联网舆论宣传阵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报已成为新闻传播和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安徽手机报》承担着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群众意愿、服务人民群众、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自创办以来,在内容、形式、技术、渠道方面持续创新,从现在的短信、彩信和WAP形式向视频、动漫、新闻直播、互动参与等全媒体方向演变,实现手机阅读、手机视频、手机语音等全业态融合,巩固壮大移动互联网舆论宣传阵地。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设备日益普及,用户可以随时上网浏览各种资讯观看各类视频,这也推动了影视产业中一支“新军”——“微电影”的发展。有人说“微电影”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诞生的新生事物,也有人说“微电影”是未来影视艺术的发展方向,凡此种种无一不说明了“微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在当今受欢迎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通过“微电影”涉足影视行业,可是他们大多又铩羽而归,这其中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本文试从“微电影”的前世今生,来剖析当下的“微电影”热,以期帮助广大影视爱好者和从业人员一起寻找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