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纸媒转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互联网正对新闻信息传播方式与格局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传统企业和新型行业皆以拥有相当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新媒体为营销推广平台.尤其是以手机移动终端为主的微博、微信营销渠道为主导力量,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平台成为网络营销推广的利器.这些网络平台对纸媒的冲击近两年来迅雷不及掩耳,逼迫纸媒转型更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2.
面对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技术发展的挑战,传统纸质媒体为摆脱面临的生存危机,相续建立适合各自办报办刊宗旨的网站、手机报、客户端、微博、微信、微视频等于一体的融媒体集群,促进传播载体加速更新换代,内容传播从传统媒体、PC时代、移动三维时代进入多屏互动立体时代,网民拥有多种终端和载体,如手机、P端、平板和TV等,用户可以随时浏览自己所需内容.  相似文献   

3.
"四全媒体"语境下,微信公众号在传播信息时的速度优势、渠道优势和内容优势非常明显,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比拼传播力、引导力与影响力的重要平台.无论是阅读新闻报道还是新闻评论,微信公众号都是当前大多数用户的首选.本文认为,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征主要反映在题材聚焦于网民关注的内容、手法体现出灵活性与多样性、形态契合移动终端阅读习惯等方面.作为主流媒体,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对内容产品实行融合传播.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作为中央国家机关的重要党刊,《紫光阁》杂志顺势而为,开拓创新,积极拥抱互联网,精心构建了《紫光阁》杂志、紫光阁网、移动阅读产品、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云图书馆在内的—一纸六媒"新型传播格局,用主流声音引导网络舆论.其中,紫光阁网站已经拥有国家重点理论网站、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互联网新闻信息规范稿源三大资质.紫光阁微博—粉丝"超过82.6万人,在新浪微博—杂志势力榜"上稳居前列.紫光阁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超过11.3万人,在全国党建微信影响力百强榜中位居前列.紫光阁杂志社申报的—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党政媒体融合项目"成功入选2016年度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2016年,《紫光阁》杂志入围—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两度入围—全国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在《紫光阁》杂志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报媒应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碎片化阅读的严峻挑战,应更加注重内容的原创性与接近性,将优质内容作为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同时搭建起数字化新闻传播与互动平台,建立更符合现代阅读习惯的手机应用终端,并在门户网站发布实时滚动新闻,开设微博、微信。如是提质又提速,必将赢得新的优势,推进传播新常态。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潮来临,尤其随着智能手机终端的高度普及,手机上网已逐渐成为大势所趋;同时,伴随着微信、微博及各类新闻客户端的迅速崛起,传统的彩信手机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手机报业务何去何从?如何创新发展?本文就此问题做一探索。  相似文献   

7.
王彗玲 《青年记者》2016,(29):60-61
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 目前,继开办网站、微博之后,微信公众平台又成为传统媒体新的竞技场,一些传统媒体的微信公众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的微信公众号.《2014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显示,影响力较大的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开通率已达90%,也就是说传统媒体目前已意识到微信公众平台的重要性,且大部分已开通运营.虽说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具有数量优势,但粉丝数量超过10万、单篇文章阅读量过万、在微信平台有影响力的大号还不多,像央视新闻、壹读、FM91.8这类的优质账号还比较缺乏.①  相似文献   

8.
全媒体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全球的媒体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危机,也对网络媒体特别是新闻网站的生存带来了挑战。随着手机网民的增多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日趋“手机化”、“移动化”,新闻网站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再成为受众接收信息的主要来源,取而代之的是以手机为传播载体的各种自媒体及移动终端、应用的信息发布与推送。  相似文献   

9.
正在当前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城市台不仅受到中央、省级卫视、省级地面频道和众多数字频道的重重挤压,更受到视频网站、IPTV、手机电视、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的合围夹击,城市台生存和发展空间被严重挤压,成为了弱势群体。面对严峻的传媒生态,如何突出重围,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台需要破解的一个重点课题。笔者认为,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把握新闻传播规律,融合新兴传播手段,坚持新闻立台,是实现城  相似文献   

10.
万晓华  范以锦 《传媒》2016,(24):47-49
目前新一轮的新闻客户端正在兴起,而与早前出现的新闻客户端很大不同的是,各类运营主体都在注意用户移动阅读的趋势,因此纷纷推出自己的手机新闻客户端.然而,使用者不可能在手机屏幕上设置过多的功能.面对众多的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各类运营主体应明晰,究竟什么样的手机新闻客户端能够受到用户青睐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以互联网为基础、手机软件为载体的资讯获取方式被大众广泛接受,手机携带方便,大幅提高读者与图书馆服务的黏合度。微信在手机端超过90%的占有率受到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各地图书馆纷纷构建自身微信公众平台,推出基于微信的图书馆服务。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少儿图书馆基于微信的阅读推广现状,并依据微信指数对微信阅读推广进行评价,提出微信阅读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人民网研究院3月24日发布《2015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报告对2015年1月至12月我国报纸、杂志、网站、电视、广播五大媒体在微博、微信、聚合客户端、媒体自有APP等各个移动传播平台的影响力进行评估,并推出"报纸移动传播百强榜"、"杂志移动传播百强榜"、"网站移动传播百强榜"、"电  相似文献   

13.
手机报是以手机为终端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将新闻信息发送到手机上供手机用户阅读的一种媒体形式。手机报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被看成是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一种新媒体,又称第五媒体。手机报打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形式,以手机为终端进行信息传递,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查阅新闻信息,为用户提供全新的信息和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4,(16):68-72
观照聚合阅读新闻端、微博、APP三大移动出版平台的现实困境,本文从平台特点、传播行为分析了微信移动出版的特点,认为其开放式轻应用平台实现了受众个体与出版机构、移动端口与母媒体资源、生产管理与服务运营之间的便捷联接。结合具体案例提出服务>内容>形式,提升用户交流"私属感"、联动推广公众号、碎片化内容、整合风格等增强微信出版传播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移动客户端为依托、以增强用户体验为目标的微信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融短信、彩信。飞信。语音、视频为一体的独特功能和用户体验更是便捷了新闻的传播机制,因此,移动互联网时代,以电视、报纸、网络等为代表的新闻传播媒体借力微信扩大移动终端的影响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伍广明 《青年记者》2017,(17):85-86
移动互联网时代,从阅读报纸杂志转向浏览网站的网民,又从网页端阅读逐步转向了移动化阅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新闻客户端的竞争愈发激烈.国内新闻客户端的用户规模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无论是线上门户网站还是线下传统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向移动端发展,各类新闻客户端百花齐放,在差异化、个性化及用户体验上互相角逐.本文分析新闻客户端的形态特点和内容生产方式,并就地方报业新闻客户端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琦  曹宁 《青年记者》2016,(33):45-46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传播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应用已经延伸到移动端,比网站、手机报更快捷便利的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崭新的传播平台迅速涌现,并逐渐在新闻传播中起到愈来愈大的作用。特别是随着阅读碎片化、新闻速食化的发展,新媒体视频新闻凭借其更高的时效性、更强的阐述力、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成为大众喜爱的新闻形式之一,并构成了新闻传播中颇具潜力的一股力量。微信公众号“新京报动新闻”,是新京报旗下众多品牌微信公众号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华 《出版广角》2013,(17):30-33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出版行业的应用,改变了信息传播渠道,改变了内容传播形态,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移动互联网高于桌面互联网的用户群体,意味着数字移动出版业将比传统出版业拥有更为广泛的受众。数字出版的移动化转型成为环境驱使之下的必然选择。手机视频是指基于移动网络,通过手机终端,向用户播放的视频。传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视频是以光盘  相似文献   

19.
核心阅读:今年2月19日,人民网研究院发布《2013中国报刊移动传播指数报告》,对2013年报刊媒体在微博、微信、聚合新闻客户端、媒体自有APP各个传播平台影响力进行评估,推出“报纸移动传播百强榜”和“杂志移动传播百强榜”,同时发布报纸微博传播十强、报纸微信传播十强、报纸入驻新闻客户端传播十强、报纸自有APP传播十强.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由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完成.  相似文献   

20.
随着3G及4G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机无线网络的覆盖和普及程度的持续提升,手机阅读这一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模式被业界普遍看好。数字出版的份额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手机阅读所占有,这一占比正在不断增长,未来,传统阅读势必受到手机阅读的强烈冲击,在如此激烈的媒体转型背景下研究手机阅读内容的创新大有裨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1.0%,手机出版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朝阳产业,加强手机阅读的研究是顺应信息技术的时代发展要求的,同时也是数字出版和媒介转型的现实需要。本文对我国手机阅读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