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基本理论的教学是指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的教学,它们都是典型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不应停留在介绍这些数学活动的成果上,而要再现这些数学活动的过程,即充分揭示这些数学问题被发现,被解决的思维进程.因此,数学基本理论的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解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基本理论的教学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精心设计揭示引人课题的程序引入揭示课题的教学要满足对提出问题教学的一般要求.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和提出,最好要能表现出它们在知识结构中的地位,揭示出它们与原有知识的联系。因此,从原有知识结构出发提出新的课题,是定理、公式、法则引入的最佳候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下,大学教育要求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课时相应就减少了,"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数学教学的理论课时也就被压缩了,随之而出现了大学数学教学课时过紧,部分教学内容舍掉不讲的现象,但是大学数学教学内容有些又是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有所重复,所以如何衔接好大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教学就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数学和中学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然后总结出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材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针对这些问题和存在的差异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衔接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数学教育要求教师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发展思维 ,形成能力 ,要会学 ,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在传授知识中展示数学思维过程 ,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 (思维活动 )的教学 ,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 .”因此 ,数学教学不仅要反映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理论 ,而且还要反映在得到这些理论的思维活动的过程 .数学教学中 ,那种不讲背景和条件 ,不讲思路和过程 ,忽视思想和方法 ,照本宣科 ,将结论塞给学生的做法 ,无疑会抑制学生的探索、发…  相似文献   

4.
罗光杰 《考试周刊》2012,(54):70-70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数学体验,发展思维和增强能力的过程。从狭义上说,数学课堂活动就是指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数学目标而设计了一些可操作的问题,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它的基本步骤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得出结论-表达陈述。笔者认为。要从事好数学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数学素质是当今公民必备的基本文化素养之一,数学素质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结论、理论的掌握和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教学.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在这些方面更是起到奠基性的作用.因而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就成为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本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数学思维活动是以数学问题为载体的。数学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提问题就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数学教学问题通常分为两类:现实世界中提出的问题和数学内部生成的问题,它们分别在研究实际问题和数学研究中产生。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创设合适的条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完整的数学过程,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7.
论数学课堂活动教学两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教育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活动”教学成为了数学课堂中一个“看点”。从理论角度讲,活动教学具有超越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然而实际数学课堂上所进行的活动教学却表现出了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从理论到实践诸技术环节的错位。但是现代教学制度下的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两面性也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两面性是数学知识性质以及活动教学的基本理念所致。因此,从理论上认识这种两面性,把握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基本要求,并进而着力体现数学课堂活动教学本质,让活动教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李璜 《教学月刊》2014,(5):43-45
正概念的教学举足轻重,可以说理解概念是一切数学活动的基础.李邦河院士曾说:"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然而,当前数学教师以解题教学代替概念教学的现象十分普遍,大量解题带来了学习的高效性,而其隐蔽的缺失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基于这样的考虑,杜宾斯基等人建立了APOS理论——一个可以促进我们有效教学的数学教学理论.从20世纪90年代起,APOS理论就被介绍到我国的数学教育界,它是为数  相似文献   

9.
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反映数学活动的结果——理论,而且还要反映得到这些理论的思维活动的过程。现在我就谈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中揭示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0.
1 设计的想法 教育需要传授知识,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科学态度.数学教育应注重人的整体素质的培养,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数学认识、思维、推理、评价、联系、交流以及问题解决的教学,包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化”过程与数学品质的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意识. 基于上述的想法,笔者认为把数学活动引入数学课堂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数学活动的基本观点是,我们不应该把数学学习等同于已经得到的数学命题或理论,而应该看到数学是一种人类活动,应该看到它的其它环节,如问题、语言和方法.学生不仅应当掌握作为…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过程 ,是在教师的主导下 ,通过数学思维活动 ,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 ,并发展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 .因此 ,数学的教学不应该只是“结果”的教学 ,而应该是“过程”的教学 .数学活动的教学就是要把知识的获取过程、结论的探索过程、问题的深化过程 ,这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艰难曲折的过程展现给学生 .下面结合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谈一谈如何暴露思维的过程 .全日制普通高中新教材 (试验·必修 )数学第二册 (上 )第 5 1页提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如果已知某点P的坐标为 (x0 ,y0 ) ,直线l的方程为Ax +By+C =0 ,怎样由…  相似文献   

12.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是由解题主体与数学习题系统组成的.因此,解题教学就成为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数学解题教学应突出探索活动,探索活动不能仅停留在对原习题的解法的探索上,而应适当地、有机地对原习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索、挖掘出更深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重庆师范大学仲秀英老师承担的国家级课题《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指出:数学活动本质上是一个运用数学工具、完成某种数学任务为目标的行为活动、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的活动集合体。这个概念对数学活动的要素作了全面的概括,也作出了明确的分类,但文章对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没有展开演绎。  相似文献   

14.
问题是促动学科发展的原始动力,数学也不例外.问题驱动数学教学研究依据课程标准“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的要求,进行相应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问题驱动数学教学的关键是创设真实的问题并赋予问题有效的情境,教师引领学生在问题情境空间中探究生成数学知识,习得数学思想方法并学会思考.基于问题驱动理论与数学学科的特点剖析问题驱动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想,构建针对具体课时的问题驱动教学实施步骤,为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观是指教师思考数学教学问题所获得的理性结果.教师的数学教学观,由数学观、认知观和教学观这三个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又分为若干要素.认知观是以教育心理学的若干理论作为基础建构的,教师在学习、接受这些理论时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自己的数学教学观.本文讨论建立在人本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数学教学观.  相似文献   

16.
崔道永 《数学教学研究》2013,32(7):24-26,30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定义是: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查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共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在注重"双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几年来,在小初阶段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上起到了关键作用,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无独有偶,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高中数学的教学同样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笔者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利  相似文献   

17.
要想上好一节数学课,首先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数学教学,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数学实践.前苏联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把"数学教学"定义为"数学活动教学",这和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理论是一致的,理由是,对数学的涵义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理解成思维活动(即数学活动);一种理解为思维活动的结果(即数学理论).因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那么,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呢?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在数学教学中力求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保障.在新课程实验推进过程中,学生的操作、探究等活动愈来愈多,这似乎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俨然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人.但透过这些"繁华"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缺失.下面从课堂教学巾采撷几个镜头供大家反思.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观是指教师思考数学教学问题所获得的理性结果.教师的数学教学观,由数学观、认知观和教学观这三个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又分为若干要素.认知观是以教育心理学的若干理论作为基础建构的,教师在学习、接受这些理论时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自己的数学教学观.本文讨论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数学教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