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树良 《辽宁教育》2002,(7):115-115
活动内容 在三年级学生学习《厘米的认识》之前,先让学生进行物体长度的比较和度量,从而引出所需要的工具——尺,和所需的单位长度——厘米.借此要求学生制作比较稚嫩的度量工具——学生自制尺.  相似文献   
2.
现行的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比和比例”及“总复习”四个单元。这个学期是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最后阶段,对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作用。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看,立体图形是在平面图形和有关计算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统计可与整、小、  相似文献   
3.
&;lt;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口算)&;gt;一课中,学生对例题“23-7“提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1)10-7=3,13+3=16;(2)13-7=6,10+6=16.有教师认为第二种算法才符合编者意图;有教师认为两者都是对的,而且第一种有创新意识.笔者颇有感触,现谈点滴之见.……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理解客观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这一点早已为人们所共识。然而,在我国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过分地追求个体对知识的占有量和智力的卓越性。应当说,作为数学素质的基石,追求这些素养本身并没有错。但任何有形的和无形的工具,只有在应用过程中才能称之  相似文献   
5.
1.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首先,所选材料在形式上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宜选学生生活实际中常见而没有作过深入思考的事物、现象作为研究的材料,使学生对旧材料有新发现;或者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象作为陪学人物。而高年级的学生更注重“有用”,所以应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作为数学材料,使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必要性。其次,教学内容在实质上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标准》一再指出:“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对象的理解各不相同。正如奥苏伯尔所说:“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不同的认知结构就新知识的固着点、同化和顺应的途径、方式、方法、习惯自然各不相同。因此,课程标准多次指出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思想。只有这样获得的数学才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活的知识,有用的知识。那么,怎样让学生学自己的数学呢?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一、用自己的方式表征数学现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和学习经历,这些经历所积累起来的背景知识对学生产生联想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浙江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12册第2单元第1教时“复式统计表”。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以及它的用途。2.初步掌握绘制复式统计表的方法。3.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懂得统计的重要意义,以及用统计表作为一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教学过程一、复式统计表的制作1.整理数据,并用复式统计表表示。出示图例:提问:你能很快地说出每种图形各是几个吗?为什么?怎样让人家很快地看清各图形的数量? 学…  相似文献   
8.
李树良 《辽宁教育》2004,(5):60-60,47
数学是理解客观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这一点早已为人们所共识。然而,在我国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过分地追求个体对知识的占有量和智力的卓越性。应当说,作为数学素质的基石,追求这些素养本身并没有错。但任何有形的和无形的工具,只有在应用过程中才能称之为工具,不用的时候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物。因此,只追求客观知识的教学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9.
活动内容在三年级学生学习《厘米的认识》之前,先让学生进行物体长度的比较和度量,从而引出所需要的工具——尺,和所需的单位长度——厘米。借此要求学生制作比较稚嫩的度量工具——学生自制尺。活动特点这一活动与课本中《厘米的认识》相配套,但课本中注重的是学生建立厘米的观念。本活动重视的是为什么要引入长度单位厘米、长度单位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人们要有尺这一工具、常见的尺有什么优点等知识背景的了解。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注重的是选择合适的单位、单位化聚等练习形式。本活动重视的是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制作尺并度量物体的长度,这样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也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同一内容在分段教学中的衔接”这个主题.我听了两节课——一节是二年级上册的“角的初步认识”.另一节是四年级上册的“角的认识”,并专门从数学活动经验的角度进行考察.发现这两节课正好从实践上加深了自己对数学活动经验与生活经验及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的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