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演示实验目的——明确化 若使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演示实验之前,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明确演示实验的目的,并且根据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精心准备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围绕目的要求处理好实验和讲课的关系,精心设计好演示的程序,适时地科学地选择好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和实验时机,并向学生提出观察的要求和思考的问题。在课前对于没有把握做成功的实验事先进行试验,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研究和摸索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课堂中实验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2.
吴小瑾 《教师》2013,(10):91-91
中学物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内小实验和课外实验,其中课内小实验和课外实验都属于小实验,在新课程理念中,开发学生小实验的作用、意义何在?如何操作?现呈拙文以叙本人观点,以便交流,共同进步。一、新课程理念下,开展物理小实验的意义和作用课内小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有操作简单、贴近生活、突出问题和就地取材的特点;具有人人动手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的实验管理体制,对实验技术的运用和开发关系极大。目前,人们对实验和实验技术的管理,缺乏高度重视和全面的认识,往往把实验管理仅仅看作是设备管理,把实验技术管理局限在实验工程的某个环节,这对于实验活动的开展,实验技术的掌握、运用和开发都起了限制作用。因此,高校实验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要进行指导思想的变革,然后才是组织管理形式和实验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王树斌 《课外阅读》2011,(9):218-218
所谓设计性实验,是指据现行物理大纲要求,在学生掌握的基本实验原理基础上,根据实验目的,控制实验条件,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进行迁移,设计实验方案。设计性实验命题的考查内容,涉及到对实验原理的再认识和加工,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器材的选择和迁移运用,实验步骤的安排,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误差的分析及对实验的总结和评价等)。  相似文献   

5.
简略描述了中学物理教师对传统物理实验和DIS实验的看法,然后对传统物理实验和DIS实验进行了研究现状对比以及各自的优势对比,最后论述了传统实验和DIS实验的关系,旨在使中学物理教师正确对待传统物理实验和DIS实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中考物理实验题由原来主要考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分析、实验推理和实验结论,逐渐扩展到考查实验假设、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和交流评估.Z007年中考,广西共有12份物理试卷(其中柳州市和北海市、玉林市和防城港市联合命题),各类实验题共计45小题.  相似文献   

7.
物理实验试题在高考理综试题中不仅占分比一直稳定在15%左右,更为关键的是物理实验成了拉开考生物理成绩的分水岭。学生实验应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部分学生实验中涉及到了基本的实验仪器,这部分实验关键要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二是学生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这是学生实验的重点,在实际考查中通常有三种形式:直接考查实验原理;通过实验过程和实验条件的控制来考查;通过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来考查。学习学生实验时应从实验原理入手,通过分析实验条件和实验过程的控制及数据处理和误差的分析来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实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实验的形式和内容又是对立统一的。通过更新实验形式,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师生协同实验,改固定实验小组为自由结伴小组,改教师提供材料为学生选用材料,改课内实验为课前课后实验,改封闭性实验为开放式实验。改只重操作结果为重操作过程,可以有效地完善实验的内容,提升实验的品质,增强实验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关于“设计性”实验的设计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性实验”是体现高考能力要求和达到中学物理教学目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具有较高层次要求的教学活动之一.“设计实验”是由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己进行设计和实验,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活动.具体地说就是会用在学生实验和课堂演示实验中学过的实验方法、实验原理以及熟悉的实验仪器设计出与已经学习过的实验在目的、方法、操作等方面有所不同的实验和测量方法,以此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本文主要探讨在学生实验基础上进行“设计性实验”的设计思路.一、强调基本实验原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物理》实验部分的基本教学内容由实验基础知识、基本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部分组成。 实验基础知识 一、复习要求 实验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实验的作用、任务和要求,测量误差,有效数字,数据处理方法,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常用仪器的使用以及实验室规则和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