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四川教育》2012,(9):3-3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权利。健全输入地政府负责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需求纳人各地教育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政策的优化,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将自己的子女送入就近的学校就读,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班主任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工作重点。本文从学生的心理、学习和需求三个方面,论述了班主任在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方面的有效策略,希望以此推动班主任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策研究具有高度的时空敏感性,对当下社会变化有着强烈的关注.[1]目前,我国正处在人口流动频繁的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大批量向城市转移.不仅如此,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逐步采取"举家迁徙"的模式,迁徙类型由最初的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具体表现为进城务工人员对自身发展权利及其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利有了进一步的渴求.据统计,到2011年,全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约达79.2%,比2010年增长了12.7%.[2]"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初步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然而,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工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问题,尤其是随迁子女能否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成为时下公众关注的教育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珠三角地区,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在城市扎根,其子女进入新环境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但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都普遍存在着接受城市教育的适应性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接受城市教育中出现的适应性问题及影响因素,对广州市民办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转学次数比较频繁,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子女的学习积极性显著相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对教师的喜恶明显影响其学习态度,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人际关系较好且不存在语言沟通问题。  相似文献   

5.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文化冲突体现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与制度规范上。文化冲突起源于差异,其根源则是身份和利益的冲突。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的文化冲突问题,必须实行"多元一体"的教育政策,在宏观上保障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消除随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城市学校的制度障碍;在教育教学上实行多元化教育,尊重文化差异,逐步实现城乡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进城务工人员在上海城市化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做好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是上海城市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班级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进城务工人员受教育水平不高,子女知识水平差距大;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大,教学与管理难度大;生活条件差,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些问题给义务教育带来了挑战,教师应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给予更多关注。同时加强引导,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合机制,让每个学生能够不断进步、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日趋庞大的社会群体,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他们入学受教育方面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实证研究,把就读于公办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发现就读于公办学校的这些学生的心理状况比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要好,二者在自我意识、人际敏感、抑郁、敌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张丽琴 《甘肃教育》2014,(24):20-20
正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大批学龄儿童也随父母转入城市学校就读,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加入,使城市学校教育面临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在实践中分析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勤劳、朴实、善良,但受家庭、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进城  相似文献   

9.
2012年铜仁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行子女在铜仁市中小学就读人数达1.3276万.对于一个财政压力巨大,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西部落后地区,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行子女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问题显得格外的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铜仁市城镇化、工业化战略能否顺利推进.为此,我们对当前铜仁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行子女的受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走访、座谈等方式,得到了铜仁市进城务工人员随从子女人数多、增长快的特点,同时进城务工人人员随从子女在城市受教育存在“入学难,上好学更难”的问题.我们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价值观问题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成长的首要问题。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价值观现状及其问题,分析其原因,从多个不同的角度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价值观引导和教育,是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成长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1.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2城市调研发现,各地在解决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管理、在校学习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为进一步改善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现状,建议中央设立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专项基金,实施教育券制度,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各地制订合理的入学标准,挖掘公办学校潜力,推广农民工子女学校"国有民办"办学模式,加强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支持和监管等。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农民工子女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农民工“流动子女”与“留守子女”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等方面既存在不同问题,也有着共同特点。要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重视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广大农村联系城市的纽带。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还存在缺陷。我国以户籍地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差异,是农民工子女尤其是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两大障碍。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问题,成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面临学习滞后、心理失衡、行为失范以及安全堪忧等方面的问题。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应把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与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结合起来,改善城市农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并降低入学门槛,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新留守儿童的管理模式,发挥学校和社区在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量的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务工,与他们一起随迁的子女教育问题逐渐凸显。虽然大多数农民工子女进入了公办学校学习,但是,仍有一定数量的农民工子女是在各类民办的以招收农民工子女为主的简易学校就读。这类学校由于办学条件达不到地方教育部门规定的学校设置标准,大多数处于未经批准的办学状态。对于这类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设立,国家政策走过了从模糊到明晰的道路,但问题的焦点仍在于没有一个关于此类学校的设置标准。而且,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设置标准需要放宽的要求,与民办教育法律法规形成了抵触。正视现实,酌情放宽设立条件,加强政府监管和扶持,适时修订法律法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对江苏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现状的专题调研,分析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就读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提出了当前做好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工作。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工进城务工已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近年来,农民工子弟的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北京地区流动人口子士专题健康教育”课题组,针对北京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健康教育存在着许多不足。农民工子弟的健康及健康教育问题,是关系到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的大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社会应关心农民工子弟的健康及健康教育问题,使他们能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得到健康幸福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伴随改革以来三次“民工潮”的泛起,中国西部较贫困县农村产生了“留守学生”问题。当前,农村留守学生已成为当代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突出问题;已成为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严重障碍;已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本文以绵阳市所辖平武、北川等六县为样本进行分析研究,有创新地提出了加快建设西部农村留守学校等四项对策及解决方案。旨在为解决中国西部农村留守学生问题探索出务实的措施和科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庞大农民工群体成为了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子女们也正因为计划经济时期残留的桎梏而有可能成为新的弱势群体,这些农村劳动力的发展变革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公共性分析,结合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理角度解析了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探讨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如何从公共角度为城市农民工子女构建完善的教育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里涌现的"民工潮"现象是流动着的"农民工"群体关于生存方式选择的权宜之计,也关系着整个中国的发展命运。随父母迁移的流动儿童在社会融入进程中"边缘化"的困境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对Y市弱势家庭流动儿童小洁在流入城市生活的全貌展开质化研究,分析探讨了流动儿童社会融入中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弱势的家庭环境、城市社交的拒斥和代际传递的局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